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地,这个农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命根子,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在他们心中变得不再十分重要,但就目前我国农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而言,农村大多数人还要依靠它维持生计。富顺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如何克服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等不利因素,尽快让农民富裕起来,成为当地人十分关注的问题。从富顺县的实际来看认真搞好延长农村土地承包期工作,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引导承包土地合理流动,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20 0 2年 1— 2月 ,安岳县农经局根据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做好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促进土地流转的通知》的精神和市、县安排 ,采取全面调查和抽样选点的方式 ,组织人员对安岳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据调查统计 ,全县所辖 6 9个乡镇 ,有农户数 36 4万户 ,耕地面积为 15 2万亩 ,其中水田为 71 2万亩 ,旱地为 80 8万亩。目前 ,农村土地流转量为 12 5 6 32亩 ,占总耕地面积的 8 2 6 % ;涉及农户达 390 78户 ,占农业户数的 11 2 %。从流转年限看 ,流转年限在 10年以内的有 115 0 74亩 ,占流转面积的 91 5 9% ;流转年限在 10— 30…  相似文献   

3.
1、流转量大。据调查统计,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21.27万亩,占二轮承包耕地面积228.31万亩的9.3%,其中,流入工商企业经营的耕地面积4.4万亩,占总面积的1.9%。占流转面积的21%。  相似文献   

4.
一、建立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机制是必然趋势中央提出农村家庭承包经营长期不变 ,土地承包期再延长 30年 ,这一项政策深得人心。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是党在农村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目前而言 ,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机制上 ,指导思想和工作出发点应放在稳定承包关系 ,要强调稳定 ,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但从发展趋势看 ,土地承包关系将会是稳定中有流动 ,流动中更趋于稳定 ,所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是对第二轮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和延续 ,也是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是促进土地…  相似文献   

5.
邓霞  罗翔 《农村经济》2006,(8):31-33
土地经营权流转是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分工逐步细化,农村劳动力外出逐年增多,农村土地在农户之间、农户与业主之间流转成为必然。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不但能够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及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够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试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农村土地实行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政策: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或集体,土地使用权归农民。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农村土地产权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家庭承包基础上,农户之间土地使用权的流动和转让,即农村土地资产的配置过程。只有建立灵活有效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才能使土地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同其它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本文试就农村土  相似文献   

7.
当前 ,我国农村兴起的土地使用权流转 ,是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 ,以农户为主体 ,以自愿为前提 ,以获得更多的收益为条件 ,在相互平等协商的情况下达成的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其实质是在明确土地所有权归集体 ,稳定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 ,农户将土地的使用权以出租、转包等形式进行转让 ,从而使一定规模的土地集中利用 ,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简言之 ,土地流转是农户所拥有的集体土地使用权的交易 ,它是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又一次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 ,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 ;有利于优化农…  相似文献   

8.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近几年来 ,面对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挑战 ,南充市不少县市区和乡镇按照“稳定承包权 ,放活使用权 ,强化管理权”的原则 ,在不变更土地承包权属关系的前提下 ,通过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等方式 ,积极创新经营机制 ,在土地流转、业主承包经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形成了“业主 +农户”、“基地 +农户”、“公司 +农户”、“大户 +农户”、“企业 +农户”、“服务组织 +农户”等 6种经营模式 ,促进了我市农业超常规发展。据初步统计 ,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 6 2 5万亩 ,其中 :耕地面积 4 8 84万亩 ,“四荒”面积…  相似文献   

9.
试论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杨学成,曾启土地流转即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在不同经济实体(企业或农户)之间的流动和转让。本文论及的范围仅限于我国农村改革开放以后的土地流转问题。除了有特别指出的外,“土地流转”系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一、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选择:计...  相似文献   

10.
温州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较早的地方,早在1982年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时,部分沿海、平原二三产业起步较早的地区,就出现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引导土地使用权流转向规范化、有序化发展。一、对温州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比较分析据农业部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中国以各种形式流动使用权的耕地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5%—6%,而且多数发生在沿海发达省市。发达地区流转的耕地约占承包地的8%—10%,有些县已达到20%—30%;内地流转的耕地约占承包地的1%—…  相似文献   

11.
由于国家政策和地理位置等方面原因,我国各省区的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文章以四川省21个地级农村区域经济差异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和建立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对四川省农村区域经济差异的显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省农村区域经济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为成都市、绵阳市。(2)对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测算得出:2010~2014年期间,区域三内部差异的波动幅度较大,范围在0.14~0.01之间,说明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区域二内部差异呈"降低—增高—降低"的趋势,经济发展潜力一般;区域一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资源等因素限制,经济发展较慢。该研究为四川省农村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对崇阳县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五大原则对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程度进行定量评价,明确发展阶段,从而提出进一步发展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湖南省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入手,指出目前湖南省存在农业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污染物排放量大,面源污染日益突出,点源污染呈现点多面广等特征。结合湖南省农村和农业现状,阐述了湖南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针对宏观、微观两方面,提出了湖南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应从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出发,切实有效地提出有利于解决湖南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三峡库区开县耕地面积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县是三峡库区的一个农业大县,选择开县为研究点,一方面探讨BP神经网络在县域内应用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探讨开县耕地变化的过程及其相关影响因子,并预测开县耕地的数量,为开县的耕地资源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利用二元定距变量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耕地数量和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系数,同时利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训练得出耕地面积与相关指标的关系,然后利用训练网络建立预测模型。通过二元定距变量相关分析得出年末总人口等14个指标与耕地的数量相关性明显。然后通过BP神经网络训练出指标与耕地面积的关系,其训练精度达0.00001,利用该网络预测出了开县2008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农地流转绩效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正确认识安徽省农地流转工作成果,剖析不同地区农地流转绩效差异,探讨有效提高农地流转绩效措施,对改革和完善农地政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利用安徽省皖北、江淮和皖南3个区域农地流转情况调查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构建农地流转绩效评价体系,综合分析农地流转绩效区域差异表现及原因。[结果]研究表明:(1)3个区域的农地流转绩效主要与区域内农村社会发展是否得到重视、农户家庭是否全面发展和流转工作是否落实有关,三者形成的合力最终导致综合绩效的差异;(2)农地流转绩效的提升是一项受多重因素影响的系统性工作,包括政策方针、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结论]研究认为安徽省农地流转工作成果值得肯定,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建议综合协调各方资源,借鉴成功工作经验,大力发展地区经济、推广土地整治工作、加强农地经营权交易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科学评估和测算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为实行农村空心化整治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四川省县域为基本单元,构建四川省县域农村空心化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判了农村空心化程度,并定量评价了空心村综合整治的自然适宜性,社会接受性与经济可行性;将获取的农村空心化指数与现实潜力系数作为综合修正系数,测算出四川省各县域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并揭示其分布规律。[结果]四川省县域尺度的农村空心化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农村空心化呈现显著的"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SPSS17. 0软件并结合Acr GIS空间表达功能对2010年的增加耕地潜力进行聚类,将四川省各县域划分为Ⅰ类潜力区、Ⅱ类潜力区、Ⅲ类潜力区等3种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土地整治对策。[结论]在未来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中,政府应根据各区域整治潜力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土地整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迁村腾地”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这一战略目标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河南省汝州市温庄村的实际,总结了该村迁村腾地的主要做法及其经验,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演变视角,探索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欠发达农区土地利用转型。[方法]以江西省吉安县凤凰镇铺前村为研究区,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GIS与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复原了1986年、1996年、2006年和2016年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利用状况,揭示了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数量结构、空间结构和功能结构演变特征。[结果]30年来铺前村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先后经历了快速扩张、加速扩张及缓慢扩张3个阶段,用地类型以住宅用地为主,同时出现了一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空间结构先后呈现蔓延扩张、跳跃式扩张、填隙式扩张模式发展特征;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的功能结构演变特征是农业生产功能逐渐弱化,出现微弱的非农生产功能,生活功能虽然经历稳定弱化和加速弱化过程,但是仍是主导功能,生态功能在中后期因内部用地竞争而明显弱化。[结论]通过系统的研究,揭示了30年来铺前村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利用结构演变特征,为优化农村土地利用,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系统阐述我国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探索新形势下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的新思路,以期为新形势下的农村土地流转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对我国目前土地流转的模式、面积、速度等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目前的发展趋势,寻求新形势下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措施。[结果]2007~2014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在稳步上升中,从2007的0.042亿hm~2增长到了2014的0.269亿hm~2,翻了6倍多。2007年约为424.8万hm~2,仅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5.2%。截止2014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2 686.7万hm~2,比2013年底增长18.3%;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比2013年提高4.7个百分点。2007~2010年,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年际变化逐年减小,从2007~2008年的0.031亿hm~2减少到2009~2010年的0.025亿hm~2;2011~2014年,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年际变化呈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从2010~2011年的0.027亿hm~2增加到2013~2014年的0.042亿hm~2。2007~2010年,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年际增幅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从73.8%急速下降到25%;从2010年开始,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年际增幅趋于稳定,保持在21%左右,上下浮动不大。[结论]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和进程逐渐加快,规模越来越大,流转形式多样化并存协调发展。国内土地流转面积表现出渐趋增加的态势,年际增幅趋于稳定,规模运营表现出攀升趋势。由于国家政策,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形势的改善等原因,我国的土地流转进程进一步得到推动和加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我国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剖析当前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探讨该研究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丰富我国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文章采用文献回顾及归纳分析法,从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思路与方法、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模式与策略等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与讨论。[结果]当前我国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研究内容不断丰富,但由于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是一个涉及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县域层面相关研究还不成体系;不同地貌类型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对比研究不足,对"三块地"改革、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模式与策略研究仍有欠缺,研究结果之间也相对独立,缺乏整合集成。[结论]今后应加强不同区域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研究的对比分析,探索不同发展阶段和背景下的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模式与策略,开展跨学科、多元化的综合性研究是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