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世界农业的主流政策与中国农业政策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支持符合WTO规则,有更有效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促进市场农业的发展。农业保护的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农业支持正在成为世界农业的主流政策。新世纪的中国农业迫切需要农业支持,农业支持应当是中国农业主导性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各行业企业资本边际收益率普遍下降,意味着中国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已成为必然趋势。实际上,这标志着中国在完成基本工业化后开始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这也是国际发达经济体和东亚新兴经济体都遵循的发展规律。面对经济增长的趋势性变化,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大量超发货币只会加剧信贷泡沫、增加企业尝债能力的系统性风险。当前经济的核心问题在于宏观税赋过高和企业盈利能力不足,因此,最重要的财政政策应该是实施总量减税而不仅是结构性减税,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减税减赋,才能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消费比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3.
2003年,中国成功抵御了SARS及其他诸多不利因素冲击之后,国民经济在近两年逐年回升势头的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研究帝国主义入侵后农村生产关系发生的变化,对认识整个中国社会性质具有重要意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家,为论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主张"改良社会经济组织","解决土地问题",不让地主阶级不劳而取得社会进步的成果。列宁因此赞赏他正视了"中国这个落后的。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9)
国家形成理论致力于重现公民权和民主化的军事基础,认为公民权应被理解为国家与社会之间就战争物资进行"谈判"的副产品。作者在对春秋战国国际体系及近代早期欧洲体系中的国家形成过程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如果公民权源于国际竞争,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体系中,统治者也曾为了鼓动民众参战和为国牺牲而做出了三项让步:言论自由、司法公正和经济福利。作者提出一个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认为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制衡逻辑是公民权跨越时空分别在春秋战国时期和近代早期欧洲兴起的主要因素。公民权在春秋战国时期没落的根本原因是严重低估了制衡逻辑的对手,即支配逻辑;而公民权得以在西方演变为民主制度的关键因素在于支配逻辑的相对弱势。 相似文献
6.
魏文享著《战争、税收与财政国家建构:近代中国所得税研究》2022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从战争、税收与财政国家建构的脉络出发,基于“制度内外”及“上下结合”之多维视角观察,围绕公共税收、政府借贷、经济增长和财政信用为中心的循环体系之建立,系统考察了所得税在近代中国之引介、立法、制度与征收进程及命运,廓清了所得税制度在中国本土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制度变迁与中国近代的工业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为了使潜在的获利机会变成现实,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改革旧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压力下,中国政府从19世纪末期开始转变经济政策,参照西方各国的样板,制定一系列新的工业、商业、金融业、税收政策.这些新制度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使经济在20世纪早期有了较快的发展.由于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后来的国民政府在利益取向上与社会大多数人的偏离,以及传统意识形态与近代经济制度引进的冲突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近代的制度变迁是被动的,因而也是滞后和不彻底的,有些只是一纸空文.这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比西方国家缓慢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几百年间,黑龙江的农业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又几经兴衰更迭,经历了河流式的起伏变化。本文以“窝堡”为视角,试探究农业经济兴衰的原因,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希望对当今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创新发展,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同时为振兴黑龙江农业经济,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政府行为的特征及其对国家工业化的影响——关于近代中国制度变迁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较早的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集团,这个集团及其所代表的阶层有其独立的利益,所以政府的制度安排主要是以这个集团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的生存和发展为目标。在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这个集团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的利益目标与其它社会阶层的利益目标并不完全一致,而且偏差日益扩大。在这种情况下,统治集团首先考虑的往往不是国家财富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优化等社会各个利益集团共同和长远的利益目标,而是政治的目标(如政权的稳定、传统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的维持等等)。这就使其在制度供给方面往往不能满足其他利益集团的要求,甚至成为制度变迁的对立物。近代中国政府的这种行为特征对国家的工业化是十分不利的。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本文根据圣路易模型建立方程试图说明在我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如何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存西洋近代建筑是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共同的珍贵建筑遗产,具有不容忽视的巨大历史、文化、艺术、使用价值和不可估量的旅游开发意义。影响中国近代建筑风貌的西方主要古典建筑风格流派有古希腊、古罗马、罗马风、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折衷主义、外廊式和新艺术运动10种,对中国现存西洋近代建筑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需要做到理念、制度和业态三大创新。 相似文献
12.
13.
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薄弱的农村经济基础、滞后的小城镇建设步伐与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成为西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与严峻挑战。西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应探索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新模式,其基本建设思路是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小城镇建设基础、以小城镇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载体,加快构建以先进的管理体制为前提、以完善的金融体系为保障、以健全的基础设施为基石和以农业与小城镇的特色文化为补充的西部小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14.
15.
日、关及西欧等国的农地制度设定中的经验在界定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等方面遵从了市场逻辑,能够很好地协调农地利用中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我国的农地制度在这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很多外部性行为,也限制了农业领域的“企业家才能”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Chinese Regions in the Great Divergence: Provinci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per Capita, 1873–19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We construct 1912/18 Chinese provinci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per capita from primary sources and project cross‐sections for 1873 and 1893. The results fit the historical record. We hypothesise that regionally specific conflicts have a role to play in explaining differential growth rates, and that geography, governance, and sectoral structures explain relative income‐level rankings. China's richest provinces matched Europe's poorest. A divergence did indeed occur, but our estimates show that at a broader economic level, it was perhaps not as dramatic as some of the literature implies.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欧洲文化旅游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旅游在当今世界备受关注,是西方国家发展最快的旅游项目.我国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文化旅游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如何加快我国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借鉴国外的经验,尤其是欧洲国家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后危机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十年来,世界面临发展困境。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困境削弱了世界经济的社会基础,让整个世界都面临发展困境,也使得危机的根源难以消除。世界性的发展困境主要源于美国对世界发展模式的塑造。美国通过国际组织以及理念输出等方式,用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模式改造了发展中国家,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国家构建之进程。国家构建的缺失使得发展中国家既无力应对国际政治经济的挑战,也无力整合国内政治经济秩序。在后危机时代,美国相对衰落,而中国的迅速发展使得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效仿对象;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也制约了美国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的推广;中国的成功还让世界有了不同的发展理念。因此,后危机时代的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为陷入困境的发展中国家与世界经济提供了新机会。 相似文献
19.
20.
作为自然资源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成功模式,国家公园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形式。西部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特殊的政策、既有的旅游业发展基础等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面临着部门利益、既得利益、政策法规、资金、技术与人才等方面因素的挑战。文章在对国家公园与生态旅游关系认知的基础上,分析西部地区建设国家公园的必要性、可行性、限制因素,提出对策措施,以期促进西部地区国家公园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