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三鹿终于进入破产程序了。虽然在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个消息,但心头仍然有点郁闷——这个曾经轰轰烈烈的中国乳品企业的倒下,已经让太多人“很受伤”。如今,“逝者”已矣,生者何奈?  相似文献   

2.
王子恢 《发展》2002,(9):28-30
白热化。正好应了中国人喝奶的习惯,今年乳业市场竞争正如一锅烧开的奶,奶花翻涌、奶香四溅。光明、伊利、三元、蒙牛、三鹿、维维,这些国内知名的乳制品企业谁也坐不住了,就连光明这样的奶业巨头,也感觉头把交椅成了针毡。似乎是与光明乳业上市抢奶的行动相呼应,新希望与德隆这两个资本大鳄也不失时机地从斜刺里杀入乳业。据统计结果,当前中国人每天人均消费牛奶还不足一眼药瓶。虽然说中国乳业市场潜力巨大,但在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中,乳品企业正在面临着严峻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有关专家预测,5年以后,国内99%的乳品企业可能…  相似文献   

3.
李毅林 《中国招标》2006,(10M):18-20
“蒙牛速度”是中国这几年最引人注目的经济名词之一。在诞生之初的1000余天里,蒙牛以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速度发展着!蒙牛乳业的“蒙”代表“内蒙古”,而“牛”字除了代表“牛奶”之外,在很多人眼里,也是代表蒙牛的创办人、董事长牛根生。  相似文献   

4.
从郑俊怀东窗事发之日起,有关蒙牛与伊利合并的传闻就已风声四起。事实上.两年来.这两个中国乳品行业巨头之间的竞争更是刺刀见红;作为投资行业内的资深人士,本文作者结合这种惨烈的竞争态势.从财务成本的角度出发,再次就蒙牛与伊利合并的可能性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欢迎争鸣。  相似文献   

5.
尽管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有着丰富的奶源,却没有太多的企业再敢踏进乳品行业。丰茂曾一度怀着梦想介入了,但在第一波企业的强烈冲击下,不得不改变“频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乳品安全”话题在7月底再度浮出水面。“当前原料乳的安全是首要问题,解决乳品安全问题已迫在眉睫。”在刚落幕的“中国乳品产业健康发展研讨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协调司孙咸泽如是强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分析处黄敏也指出,当前抗生素残留、体细胞、黄曲霉素趣标和蛋白质造假等现象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公司”)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股份制企业。其由自然人出资,采取发起设立方式于1999年7月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股份办批准成立。面世仅仅3年,蒙牛已在中国乳品行业创造了三项“全国记录”:  相似文献   

8.
半月以来,中国知名乳业纷纷落马,轻则取消国家颁布的免检产品称号,重则以刑事犯罪拘捕乳品企业当家人。“问题奶粉”事件已经由单纯的企业制假售假行为,升级为整个中国奶制品行业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吴勇毅 《新财经》2010,(12):94-95
《经济日报》发布的"中经指数"显示,"自‘三聚氰胺事件’以来,中国奶业成了行业景气度最低的行业。”中国乳品行业在经历大乱之后,并没有迎来人们期望的大治,目前仍陷在恶意竞争之中。  相似文献   

10.
疯狂的牛奶     
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奶粉质量安全问题,已经蔓延到了国内数十家乳制品企业:乳品行业的“潜规则”,已经给这个行业带来空前严重的信任危机;对食品监管及安全标准等问题的反思,对“以食为天”的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11.
“大头奶粉”、“结石奶粉”等问题奶粉的不时出现,让许多婴幼儿家长们草木皆兵,甚至对乳品质量和“权威鉴定”失去了信任。而激素,作为最新的关于乳品的关键词,在引起轩然大波后,公众发现,尚未列入乳品的国家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长春鲜奶市场一直是“群龙无首”:品牌众多、鱼龙混杂,没有一个能占有40%以上的市场份额,也没有哪个能够登上“霸主”宝座;三家外埠乳品企业却趁机大举进犯,瓜分了60%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3.
点击     
尽管去年9月就传出内蒙古两大企业鄂尔多斯和伊利联手的消息,但最终出资额却是日前才敲定的。鄂尔多斯集团总裁王林祥在伊利包头乳业认缴增资扩股合同书上正式签字,认缴金额为2000万元。此举意味着又一个实力雄厚的资本“大鳄”介入乳品行业。  相似文献   

14.
韩庆龄 《北方经济》2011,(18):80-81
内蒙古乳品企业众多,伊利和蒙牛经过发展壮大,已成为中国乳业界的风向标和领头羊。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两大规模型乳品企业伊利和蒙牛之间的竞争,更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竞争中,由于营销道德的缺失,两大企业先后出现了"未晚事件"和"安勇事件",反映出内蒙古乳品企业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与日俱增,合作则十分有限。本文分析了竞合对内蒙古乳品企业的重要性,并提出在乳品行业内推崇营销道德,塑造竞合理念和企业内导入营销道德,建设竞合文化等观点。  相似文献   

15.
孙涛 《新财经》2004,(12):82-83
中国乳品行业十五年来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并且在最近三年出现爆发式增长。2004年前三季度伊利股份销售收入达到6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1%;光明乳业前三季度销售收入达到5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3%。中国乳业持续高速增长得益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消费习惯改变。据百富勤的预测,人均消费在2003~2020年每年增长10.8%。可支配收入增长带动过去被认为是高档饮料的牛奶消费量猛增。目前,乳品消费的人口约2亿多人,经常性购买人口则不到1亿,中国乳品消费量将会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持续高速增长。根据21世纪初国…  相似文献   

16.
“蒙牛”要做“世界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忠刚 《中国经贸》2004,(12):48-49
从中国乳品行业发展趋势和蒙牛2004年市场动作的可以预计,蒙牛狂奔的速度依然迅猛。  相似文献   

17.
李云帆 《中国经贸》2011,(15):20-21
近几年,中国乳品工业整体形象频遭重创,从全行业爆发三聚氰胺事件到皮革奶,负面消息不断。其结果是在消费市场,婴幼儿奶粉市场这一乳品行业利润最为丰厚的领地丧失殆尽,尽管国外婴幼儿奶粉不断提价,但是国人仍然疯狂抢购,甚至出境抢购洋奶粉。在资本市场,曾经被基金经理视为宠儿的乳品业,如伊利、蒙牛等,纷纷被基金经理所抛弃。  相似文献   

18.
最后一名元老谢幕,蒙牛彻底告别了“牛根生时代”。 4月12日,中国最大的乳品企业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蒙牛”)发布公告:根据公司章程规定,总裁杨文俊两届任期已满,经董事会同意,不再兼任总裁一职,继续担任副董事长职务,总裁一职由孙伊萍接任。  相似文献   

19.
乳品是我国消费者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食品,其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经济稳定。2010年3月26日,卫生部公布了乳品“新国标”,批准了66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三聚氰胺”搅乱了中国整个乳品产业的竞争格局,也为外资企业进入腾出了市场的空间。从目前情况来看,众多外资品牌已加入到“战斗”中来。日本最大的啤酒商更是在华推出了“最贵鲜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