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教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教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是经济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建立一个包含政府教育支出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对中国政府教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分析,实证结论是:长时期内中国政府教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是正。因此,应进一步增加政府教育支出,并通过改进投资结构和进度,使之对长期经济增长起到更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财政支出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基本原理认为,在公共物品、外部性、收入分配不公情况下会出现“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由于非竞争性,市场提供的公共物品低于最优水平;由于非排他性导致的“搭便车”心理,市场条件下公共物品可能无法提供。即使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其非竞争性也意味着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0,若把不付费者排除在外,则是一种无效率的表现。因此,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需要政府采用税收筹资,免费供给。在正外部性时,社会边际收益大于私人边际收益,如果由市场决定该行为的提供量,则决策者依据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用2007—2021年中国30个省市区(不包含港澳台和西藏地区)的面板数据作为实证研究样本,检验地方教育投入对各地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支出对地方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存在着显著的滞后作用;分区域来看,中部地区教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果最大,东部地区效果最小。教育投资的增加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文化水平,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政府支出、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把政府支出引进效用函数之中,建立一新古典增长模型来研究政府支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发现:政府支出、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效应主要与消费者风险规避系数有关;中国的政府支出增加促进就业,技术进步抑制就业。同时利用中国的1978-2004年政府支出、技术水平以及就业的相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就业量与政府支出、生产技术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政府支出对就业的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5.
彭寿清 《生产力研究》2005,(8):145-146,152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绝对总量在逐年增加,但仍存在相对总量偏低、支出结构不太合理、支出比例不协调、地区差异偏大和转移支付不够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公共需要难以协调、教育外溢程度不能准确量化、效率公平面临两难选择。为此,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Enders and Siklos (2001)的不对称门槛共整合模型,检测了台湾、中国、日本、韩国的经济增长与国防支出之间不对称的长期均衡关系,并以门槛误差修正模型(T-ECM)探讨该四国(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国防支出之间领先-落后的因果关系,以及长期均衡关系调整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7.
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梁伟真 《经济经纬》2004,(6):143-145
通过对财政性教育支出总体水平及其三级教育中的分配结构两个方面的国际比较分析,反映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支出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从总量和结构两个层面,探讨了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财政农业支出总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阶段性增加到稳定的正向效应,增加财政农业支出总量有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2)财政农业支出结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差异性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其中: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各项事业费及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长期正向效应,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长期负向效应,各类财政农业支出短期效应均较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梳理区域经济结构中有关教育的理论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区域配置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到如下结论:财政教育支出对我国各省区、直辖市经济增长均有正面影响;但作用力度并不相同.由截距项体现的非教育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各省区、直辖市之间表现的差异性也非常大.另外教育支出和非教育支出两个因素对同一省(或区、直辖市)的作用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性检验等计量方法对1978—2009年中国教育投入与GDP之间的年度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教育投入对GDP的弹性系数为0.0879;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并对上述结论给予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学解释,得出增加教育投入会对经济增长带来积极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分析了1952~2004年物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福建省物流行业与GDP之间存在着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和协整关系;并运用EG两步法建立二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得出了物流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和长期作用,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民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最重要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本文运用协整检验等方法,研究财政性民生支出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性民生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对新疆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且贡献程度较大。对此,新疆目前首先要持续加大民生领域力度,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尤其是就业和教育领域。其次,建立对民生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民生资金监管,提高民生资金使用效率,把钱花在刀刃上,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周然 《经济导刊》2010,(5):92-93
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在整个国家的财政支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地方财政支出在整个国家财政支出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支出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各种多样化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并且实现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财政性教育经费绝对量与增长率变动趋势、与相关指标比较的相对量变动趋势以及上述趋势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993-2004年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一直呈现增长态势,但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环比增长率仍低于相关指标实际增长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相对量仍然较低;从弹性系数上看,波动较为明显的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的弹性系数,12个观察期期间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四个阶段;对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相对量描述统计分析表明,绝对(组内数据波动形势)差异最大的为财政性经费占教育经费比例;三组占比数据组间相对(组间数据波动形势比较)差异最大的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相似文献   

15.
政府教育支出效益的有限性分析及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政府教育支出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 ,应该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支出 ,改善支出结构。政府教育支出效率要受到政府财力、公共支出政策及国家教育政策目标的约束 ,但无论政府教育支出的效率如何 ,都会产生对社会公共教育需求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本文在确定政府教育支出所产生效益的指标后 ,用模型分析了政府增加教育支出的效益 ,并进行评价 ,认为当前我国政府应该调整教育政策目标 ,减少高等教育支出比例。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从加入到WTO之后,国民的生产水平与经济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政府也将经济的发展壮大作为目前最主要的战略性的目标。从我国的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上来看,对经济的增长造成影响的因素有:投资、消费、政府支出等等。而本文,笔者就针对了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支出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7~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对称和非对称倒"U"方程检验民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对其效果的影响,对最优民生支出和偏离最优规模的效率损失进行测度,然后研究消费和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对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民生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对称倒"U"关系,多数省份低于最优规模,但正向最优规模靠拢;产业结构会提高最优民生支出规模,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民生支出规模低于最优规模,但西部地区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最优规模,偏离最优民生支出的效率损失从东、中到西依次递减;消费和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产业结构对消费性支出效果的影响不显著,但会减轻生产性支出的抑制效应;产业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随着民生和生产性支出的扩张而增大,但受消费性支出扩张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府支出和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采用Diamond模型对公共投资及各项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利用1980~2005年间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单方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我国政府支出和公共投资及各项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长短期效应;经验结果表明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看政府支出挤出了私人投资而公共投资则挤入了私人投资,国防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在长期和短期都挤出了私人投资,社会文教支出长期挤入了私人投资,短期挤出了私人投资。  相似文献   

19.
针对经济制度变迁影响经济增长现有研究的不足,通过协整理论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测算了1952—2010年经济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均资本、经济制度变迁及人均产出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经济制度变迁在长期对人均产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短期影响则十分有限;如果以1978年为分界点,则经济制度变迁在改革开放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改革开放前。  相似文献   

20.
利用回归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投资对云南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经济增长属于复合型增长并非投资导向型增长,但投资对云南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