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济视角》2006,(4):10-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它体现了物质明、精神明、政治明在农村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关注民生、尊重民权、扩大民主、培育民智、生发民力的基本指导思想,紧紧把握“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明确路径、依靠主体”四大要义。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项单纯的工作,而是涉及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管理等方方面面的一项系统工程。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仅仅是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总体要求。具体目标、标准和工作措施都没有确定,在当前各地发展水平千差万别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步骤,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既不在一个起点上,也不可能达到同样的水平。但新农村建设不能仅仅是一句口号,必须找准切入点,使工作具体化并具有可操作性。为此,我们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研究制定…  相似文献   

3.
洪捷 《发展研究》2006,(6):106-107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乡村旅游发展空间越来越大。但从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看,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央建设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本文就如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如下八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非公有制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本文分析了这一战略举措给非公有制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企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提出了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这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实现这一历史任务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农民是农村的主人,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必然要依靠农民,尊重农民的意愿,发挥农民当家作主的主体作用.维护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原则,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并明确指出要以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王兴华 《经济师》2013,(1):27-28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生活宽裕为目标,按照农业产业化为导向,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破解"三农"困境的重要出路。应当进一步创造宽松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加大政府扶持和引导力度,加强对组织机制和运行机制的政策研究创新,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依托。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七大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对指导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具有普遍性的作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时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简明扼要、高屋建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指针。他讲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遵循的几个规律都很重要,本文结合乳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谈谈建设新农村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规范和完善农村财务会计体制是关键问题之一。近年来,广大农村不断加强和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建设,全面实行村务公开,狠抓村级财务的规范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由于农村新会计制度在许多地方尚未实行,现时的农村会计核算与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严重脱节,在全面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村级财务管理问题也就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党中央制订了很多配套的措施,从农村财务和审计的角度来看,比较突出的是政府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农村财务问题历来是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直接关系到“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3.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不断改善。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与城市居民生活相比,农民的收入水平还不高,农民生活还不富裕,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  相似文献   

14.
王启敏 《经济》2007,(1):106-107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难点在山区.建设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山区比较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加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通过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发挥其集聚效应,形成以中小企业集群为依托的新农村经济区域,实现各种要素在集聚区域内的合理整合,产生中小企业集群的巨大竞争力和创新力,走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点阐述了后农业时代农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深刻经济背景,首先分析了后农业时代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状况,着重从如何在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下重新审视我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指出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生态旅游的关系 1.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农业生态旅游通过利用农村现有的经济资源,可以实现由农业产业到旅游产业的质的飞跃,从而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既发挥了农村的资源优势,维护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农村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可以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大幅度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促进农民尽快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可以促进农村文化升华,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有利于形成更加文明的乡风;可以促进村容整洁,村貌美化;有利于促进农村民主化进程,实现农村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与使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中华 《经济导刊》2007,(11):106-108
我国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的条件,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成为可能.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政府的工作重点.新农村在建设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农村人才的缺乏与流失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如何有效地培养和使用农村社会经济所需人才,突破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制约瓶颈,成为广泛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都明确了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能够为新农村建设直接服务,最具推动力的便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正如国务院在《关于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所强调的那样:“要加快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使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是农民自身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全力发挥乡镇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作为发源地的无锡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乡镇工业经济总量在2002年、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分别越过2000亿、3000亿、4000亿和5000亿后,2006年一举突破六千亿,始终保持了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先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