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各地方政府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严重,因而理论界也较多地聚焦于研究和批评产业结构趋同的负面效应,然而产业结构趋同在一定限度内是合理的、必然的.本文研究了产业结构趋同的合理性,界定了合理性产业结构趋同的概念,提出了判断产业结构趋同是否合理的标准.从理论层面上,引入了冰山运输成本,探究运输成本是否影响产业结构趋同的发展;从实证层面上,更新了2005-2013年全国省份(直辖市)之间产业结构趋同的对比情况,判断了近几年来产业结构趋同的情况,并基于此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物质生产部门,构成社会生产大系统。生产过程自身的规律性,要求各物质生产部门按照一定的比例协调发展。所谓产业结构,就是指社会物质生产部门的构成比例和动态平衡关系。建立在一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之上的各产业之间,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比例关系。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逐渐向高技术、高加工度方向发展。产业结构其合理化程度,应当根据一定发展时期内的社会经济效果来评价。由于经济因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曾超 《生产力研究》2006,(12):130-131
县域经济增长要素须通过产业结构才能实现增值功效,只有合理高效的县域产业结构,才能为县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提供持久的强大动力。文章通过对我国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中现存问题的分析,从特色产业培育、突出农业产业化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4.
以往品牌研究大都注重经济导向层面,却忽略了品牌成败所受到规范、规制和文化等非经济因素影响,从而无法系统解释这些品牌成败的原因。本文从制度理论中的合理性理论出发,通过内容分析和深度访谈,全面剖析国际品牌在中国成功转化所需的品牌战略和合理性,采用调研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国外品牌的中国转化过程,即通过提高品牌合理性来提升品牌绩效(品牌资产)。这一结论有助于国外品牌在中国的成功转化,也对中国民族品牌国际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九五”期间湖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及其对就业结构、效益结构的影响,同时对第二、三产业内部各行业演变的情况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相关评价。  相似文献   

6.
王鑫  李洋 《时代经贸》2014,(6):441-441
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对经济协调发展影响重大。加快河南产业结构优化是促进其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河南产业结构进行评价和研究,就如何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其产业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而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区域能源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凸显,加剧了环境污染和限制了区域经济增长。因此,目前迫切需要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即使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配比达到合理状态,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政府通过单纯的行政指令和财政宏观政策调控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比例,没有考虑到现实需求。因此,需要探讨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关系,发现常规能源与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的某些特征,动态调整两者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状况。通过建立专家评价体系和量化系统模型为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动态调节方法,使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达到合理的配给,可以发挥出各自的产业优势,从而建立高效、节能、低碳的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方法的企业环境业绩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建立一套企业环境业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企业环境业绩的模糊性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方法的企业环境业绩综合评价模型,旨在为政府及公众投资、企业拟定相应的环保政策与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中部城市群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城市群已成为中部地区“增长极”,城市群产业结构高度化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基于产业结构演化理论,结合新时期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新趋势,提出从产值结构、就业结构、人力资源、技术、生态化和国际化方面构建产业结构高度化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信息熵理论和TOPSIS法提出用相对熵距离法对比研究中部五大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高度,解决了现有“标准结构”和评价方法不足等问题。结果表明:中部城市群产业结构高度较低,结构不协调,内部差异明显,呈二级梯度分布;由于其技术水平和国际化水平较低,导致就业结构和产业生态化水平也较低;但在工业产值结构和人力资源质量上略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和效益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我国国情,分别从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两方面,具体分析了产业升级的具体目标和战略目标。并提出附加价值溢出量、高加工化系数、结构效益指数、结构效应链可作为评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江苏省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研究入手,构建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苏省1991-2011年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江苏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产业结构可分为特征各不相同的四个阶段,并且其演化符合世界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GDP增量分解法,对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效益评价,指出目前山东产业结构的效益较低,一产二产偏高、三产较低,即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优化,影响了整个经济的活力与增长。  相似文献   

14.
蒋晗  许瑞恒 《海洋经济》2021,11(2):20-30
积极推进海洋经济绿色转型是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构建海洋经济绿色转型评价体系,研究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绿色转型的传导机制,并应用中介效应模型对2006-2016年11个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环境规制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最终促进海洋经济绿色转型.此外还进一步进行了中...  相似文献   

15.
严峻的能源与环境不平衡,能源内部结构不平衡使一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只有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配比达到合理状态,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政府通过单纯的行政指令和财政宏观政策调控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比例,没有考虑到现实需求。因此,需要探讨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关系,发现常规能源与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的某些特征,动态调整两者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状况。通过建立专家评价体系和量化系统模型为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动态调节方法,使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达到合理的配给,可以发挥出各自的产业优势,从而建立高效、节能、低碳的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政府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而产业结构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环境规制的有效介入。基于以VAR模型为基础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政府环境规制与第一产业单位GDP碳排放量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是政府环境规制是引起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GDP碳排放量变动的Granger原因。构建低碳型产业结构要完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环境规制体系,必须加大政府环境规制力度,优化政府环境规制结构。  相似文献   

17.
创业目前成了较为时髦的词汇之一,一方面日益加剧的就业压力迫使人们开始思考创业,另一方面创业的成功也激发越来越多的人去关注创业。本文基于区域经济中的综合竞争力评价理论,设计了一套指标对我国各省区的创业环境进行评价,采用的方法是因子分析法,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按照目前的创业环境划分可以分为六类,其中上海和北京处于第一层级。对此结果本文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各省区创业环境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目前成了较为时髦的词汇之一,一方面日益加剧的就业压力迫使人们开始思考创业.另一方面创业的成功也激发越来越多的人去关注创业.本文基于区域经济中的综合竞争力评价理论,设计了一套指标对我国各省区的创业环境进行评价,采用的方法是因子分析法,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按照目前的创业环境划分可以分为六类,其中上海和北京处于第一层级.对此结果本文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海洋经济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经济必须建立在资源可接续、环境可承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其永续发展。本文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设置包含4个因素层和18个具体指标的指标层,尝试建立我国海洋经济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采取指标处理、指数权重赋值及海洋经济环境评价指数计算三个步骤来完成海洋经济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过程。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作为考察我国海洋经济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质量和水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对于“资源诅咒”产生的原因有着不同的观点,本文将产业结构演进这一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纳入到“资源诅咒”现象的解释框架中,构建以工业化程度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为中介变量的中介传导模型,并利用中国1998~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相关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资源开发强度的提高会抑制第三产业的发展,但是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并不明显.第三产业发展在“资源诅咒”的发生机制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资源开发会通过抑制第三产业发展来影响资源型地区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