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最优消费率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的最优消费率,长期以来都存在争议。然而,如何从经济学基本理论出发计算最优消费率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本文从分析Phelps的黄金律法则入手,引入关于经济动态效率的新判据,并证明了新判据与黄金律法则的一致性和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最优消费率的求解方法,并利用中国的统计数据,计算出中国的最优消费率。最后,结合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及内外部环境,论述了最优消费率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先前对消费理论、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大多基于封闭经济,而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开放,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和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断加大。以进口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为核心,将进口引入最优消费率模型,计算中国最优消费率,并与中国消费率比较,从而提出进口贸易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民收入总需求方程的理论研究表明,投资产出效率与消费-投资之比呈倒U型关系,其最优值取决于消费-投资之比与投资增长率的动态均衡.投资增长率是影响投资产出效率变动趋势的关键因素,而消费抑制减弱了投资驱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992-2007年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表明,近五年84%的省区年度消费率低于最优的消费率水平,而且消费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因此,消费与投资的结构优化有助于投资产出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已经持续增长多年,但是,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心问题就是我国的国民储蓄率较高。如何来理解这一问题,国内外都有相关研究分析导致中国储蓄率过高的原因。本文在标准的Ram sey模型中引入耐用品消费来试图估算出中国的最优储蓄率,给出评判我国储蓄率高低的标准。通过对中国经济的模拟,我们得到此时的最优消费率和储蓄率,耐用品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给出的结论可以很好地理解我国现阶段的消费和储蓄行为。  相似文献   

5.
低消费率对中国经济危害的实证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旨在探讨消费率低位运行对中国经济的损害及提高消费率的对策。论文首先用数据对中国的消费率与世界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低消费率形成的原因,以及消费率长期低位运行对经济的危害并用数据加以论证;最后提出了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构、增加中低阶层居民收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张性财政政策以提高中国消费率以提高消费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理论框架下,结合转型期中国经济的特征事实,引入不确定性、信贷约束以及习惯形成等居民消费特征,采用贝叶斯(Bayes)估计方法分析1978~2012年间信贷约束与消费习惯形成特征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和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分别解释实际产出、消费、投资和就业波动的94.1%、84.5%、50.7%和74.5%;同时探讨家庭消费行为变迁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收入冲击与偏好冲击对居民消费率均有刺激作用,但长期内两者对消费率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即收入冲击的正向作用有明显的持续性,而偏好冲击使居民消费率更加萎缩;同时,习惯形成特征有效平滑了居民消费,有效减弱了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率和储蓄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70年代末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变动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率作为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 ,对经济能否正常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 70年代末以来居民消费率的变动状况 ,探讨了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1990—2012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与消费率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前期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对消费率的影响是负向抑制作用,而后期呈现出稳定的正向促进作用。因此,为提高消费率需不断加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2--2007年的三部门储蓄率建立回归模型作实证分析,得出中国过低的最终消费率不仅仅是因为过高的居民储蓄率,政府和企业储蓄率对最终消费率同样有很大反作用;政府和企业储蓄率高是致使消费率偏低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加大政府转移性支付、增加公共消费、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等措施降低政府和企业的储蓄率,促进消费需求的有效扩大。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消费指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是市场存在的根据,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较快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消费率和消费增长率。近20年来,我国消费率年年有波动,总体上表现为前期消费率较高,后期消费率较低。分析表明,在我国现阶段,消费率保持在61%-65%之间可能是较为合理的。虽然这样一个消费率区间仍然低于钱纳里-赛尔昆模型所提出的水平和典型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但是,它基本上符合我国国情、特别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后发性质。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呈现总体偏低且持续下降的趋势,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因素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不同于发达国家通常的年龄-收入驼峰型模式,我国在转型期出现了收入随年龄的增高而持续递增的独特模式。本文构建数理模型论证得出我国独特的年龄-收入模式对于城镇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方向取决于健康寿命与总寿命的比值,认为该模式可能降低了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居民消费率。定量测算表明,1995-2011年间我国独特的年龄-收入模式对于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分别约为16%~17%和2%~3%。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论证收入分配等多个因素对居民消费率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基尼系数在内的多变量宏观消费函数,并建立了基于城乡分割的居民消费率分解模型,使用该模型对1996-2010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完备分解。结果表明:(1)居民收入比重下降是居民消费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为64.49%;(2)国民收入增长是居民消费率下降的次要原因,其贡献率为32.66%;(3)城乡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13.21%和1.51%;(4)城乡内部基尼系数增大的贡献率分别为2.20%和1.80%;(5)城镇化提高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贡献率分别为-12.47%和-3.6%(即提高了居民消费率)。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消费率的现状概述消费率又被称为最终消费率,概括讲就是社会的总消费占GDP的份额的多少,它包含有政府消费率与居民消费率。从2000年到2004年,我国消费率由61.6%降至二十多年来的最低点53.6%,平均每年降低1.6个百分点。近几年来对消费率现状的研究,国内已有不少学者涉及。他们认为,总的说来,剔除政策因素的影响,我国消费率的基本走势是下降的(李姝,2002),与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率低也是显而易见的(罗红卫,2003),有的学者还认为由于种种潜在机会的存在,这种低下的消费率是应当而且是能够提高的(陈宏、潘海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际消费率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消费率角度出发研究中国区际消费差异的情况及原因可以发现,现在东部处于消费率基本稳定时期,中西部处于消费率下降时期.区际消费率差异是由于东中西部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引起的,最终消费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收入不公.在不影响发展的情况下,加大国民收入向居民分配的额度,可以有效提高东部居民消费率,维持住中西部居民消费率,从而缩小区际消费率差异,提高最终消费率.  相似文献   

15.
劳动收入份额、城乡收入差距与中国居民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人力资本人口分组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收入差距与总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使用1990—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重点检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揭示了中国消费率偏低的动态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劳动收入份额和城乡收入差距是居民消费增长缓慢最根本的原因;城市化水平、消费习惯形成和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率也有重要的潜在影响;提高劳动要素份额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尽管使用了不同的识别方法与计量技术并控制了其他潜在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各种因素,本文的结果依然基本稳健。  相似文献   

16.
沈小桂  汪勇 《时代经贸》2009,(11):12-12,7
本文利用1992年-2007年的三部门储蓄率建立回归模型做实证分析,得出我国过低的最终消费率不仅仅是因为过高的居民储蓄率,政府和企业储蓄率对最终消费率同样有很大反作用;政府和企业储蓄率高是致使消费率偏低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加大政府转移性支付、增加公共消费、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等措施降低政府和企业的储蓄率,促进消费需求的有效扩大。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的消费率高低的争论由来已久,很多文献提出通过收入分配手段提高中国消费率的构想,但是直到目前,理论上关于收入差距、消费倾向与消费率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仍不清楚。鉴于此,本文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收入差距和平均消费倾向之间的因果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性,从而从实证上回答了收入差距与消费率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农村居民消费看我国消费不足的成因及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不足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我国,总需求不足的主要表现是最终消费率的下降,最终消费率下降的原因在于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下降。而在城乡消费结构中,城镇居民消费率并没有下降而是有所上升,问题在于农村居民消费率大幅度下降。从国际比较看,中国近几年的最终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1990~2012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与消费率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前期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对消费率的影响是负向抑制作用,而后期呈现出稳定的正向促进作用。因此,为提高消费率需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提高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变化特征及最终消费率下降的原因,提出提高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