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道德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道德构筑了法律的价值基础,道德弥补了法律的空缺不足,法治的实现需要道德力量的推动.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9,(4)
文章首先分别论述了儒家文化与优良的法治环境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然后阐释了儒家文化的道德文明秩序与法治的法律文明秩序具有互补作用,且儒家的道德文明秩序可以转化为法律文明秩序从而在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最后,提出了弘扬儒家文化与推进上市公司优良法治环境建设促进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完善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3.
张琳 《经济师》2003,(7):247-247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同时需要德治作基础。法治与德治在作用于市场经济活动中 ,表现为一种互动的关系。一方面 ,道德建设的加强有助于法治调整的顺利进行 ,并使之达到更好的实效 ;另一方面 ,法治的完备有助于优良道德风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不仅是利益经济、竞争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和法治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加强商业营销道德与文化建设是企业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的需要。加强商业企业营销道德建设,需要在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构建商业企业、消费者、供应者、竞争者、社会公众和政府“共存共荣、和谐发展”的营销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不仅是利益经济、竞争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和法治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加强商业营销道德与文化建设是企业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的需要。加强商业企业营销道德建设,需要在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构建商业企业、消费者、供应者、竞争者.社会公众和政府“共存共荣、和谐发展”的营销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不仅是利益经济、竞争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和法治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加强商业营销道德与文化建设是企业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的需要。加强商业企业营销道德建设,需要在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构建商业企业、消费者、供应者、竞争者、社会公众和政府“共存共荣、和谐发展”的营销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7.
陆仁山 《江南论坛》2014,(12):36-36
正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传统社会虽然推行人治,但推崇"两手抓"者同样代不乏其人,孔子亦然。古人,包括孔子的这些德法相辅思想及其精辟论述,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仍有诸多启示。1."德治"、"法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孔子说:"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孔子用驾车策马来比喻"德治"与"法治"  相似文献   

8.
俞树彪 《经济师》2002,(4):74-75
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 ,又是道德经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德法合治 ,定能促进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营造一个民主法制、团结稳定、繁荣富强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司甜 《经济研究导刊》2010,(14):252-254
市场经济具有内在合道德性,同时,市场经济具有局限性,对我国社会道德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总体是一致的,必须通过确立社会主导的道德价值观、加大社会诚信建设、强化约束规范、法制建设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等方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法治是引领、保障和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本文在分析科技创新法治机制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归纳总结了我国科技创新法治机制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法治建设、法治实施、法治监督和法治环境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法治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一、农村德治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首先,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传统德治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个性。实践证明,德治具有道德教化、价值导向、规范人们行为、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提升人类道德精神的重要作用。因此,挖掘我国历史上德治文化宝藏,实现传统德治文化的现代转换,充分发挥德治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其次,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人民提高了对依法治国的认识,加强了依法治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它是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 ,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法治和德治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 ,相辅相成 ,二者缺一不可。法治是外在的法律约束 ,道德是内在的意识自律 ,法治治于行 ,德治治于心 ,两者共同作用 ,才能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法律和道德都是调节社会人群相互关系以及行为的规范 ,各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法律带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时期的市场经济秩序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市场经济秩序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由于我国仍处于经济体制的全面转轨时期 ,市场经济秩序建设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市场经济主体秩序和交易秩序 ,市场经济法治秩序和道德秩序。加强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主要途径是 :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构建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 ;加强市场经济主体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法治理念的社会影响是全方位的,但对执法者的影响是最深刻的,既能够影响执法者法律信仰的形成,也能够影响执法者的法律逻辑思维。法治社会并不等于不需要道德,法治理念和道德观念对执法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道德理念同样在影响着法律共同体的职业伦理的形成,并对法律的漏洞作有效的补充。每一名执法者只有不断提高道德修养,锻造执法能力,才能促进法律的公平正义,社会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5.
浅议新形势下的会计法治与会计德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纯 《经济师》2008,(11):173-173
通过对会计法治和会计德治的对比分析,指出新形势下会计法治与会计德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所以,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依靠道德力量来约束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一、构建、运用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法治指标体系的现实意义《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提出了重点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五方面建设",设置了30项44个具体指标,第七章第一节即是"推进法治化建设",提出健全民主决策机制、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加强司法建设等三方面内容。根据规划中关于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法治建设的内容,以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为依据,构建、运用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法治指标体系,具有特定的现实意义。(一)推进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需要江苏省的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在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法德并举,治国安邦。江泽民同志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王子富 《经济师》2013,(5):238-239
社区教育是实现青少年道德社会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是现阶段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文章在阐述青少年道德社会化内涵的基础上,从社区教育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重要载体、社区教育本身对青少年具有独特的道德教育功能两个方面对社区教育在青少年道德社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早已成为中国的治国方略,中国正在努力建设一个法治社会,同时,江泽民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社会主义伦理与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2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当今,关于法治与德治合流的话题非常热门。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治与法治的争论最早可追溯到东周百家争鸣时期。一、"德治"思想的起源"德治"是儒家理论的重要命题之一,孔子在《论语》中多次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性。例如在《论语·为政第二》中他运用一个诗意的比喻来说明德治的地位:"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在《大学》等儒家经典中,也有"大学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