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公司治理机制的效率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学者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总资产周转率和管理费用率直接计量代理成本,并结合公司控制权性质和成长机会等因素,系统研究了董事会(含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管理层持股、大股东监控和债务融资(包括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来源)等治理机制的效率问题。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和治理机制的效率会因公司控制权的性质和成长机会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表现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或低成长机会公司的代理问题显得较突出。在公司治理机制效率方面,管理层持股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不具有治理效用,而独立董事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未发挥出治理作用;大股东监控和短期债务融资在低成长机会的公司中具有明显的治理作用。研究还发现,债务期限结构(短期债务融资)的治理效用是显著的,而债务来源(银行借款)的治理作用则是弱化的或恶化的,其存在不仅未缓和公司代理问题,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代理冲突,从而为不同性质的债务融资安排的治理效率差异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2.
控制权性质、代理成本与公司治理机制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公司治理机制的效率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只是围绕着某一特定的治理机制进行的。鉴于公司治理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因而这些研究总体尚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而且也很少涉及代理成本的直接计量问题。以经营费用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作为代理成本的直接计量近年来成为学者研究公司治理和代理问题的新动向。本文在少数现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总资产周转率和管理费用率直接计量代理成本,并结合公司控制权性质和成长机会等因素,系统研究了董事会(含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管理层持股、大股东监控和债务融资(包括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来源)等治理机制的效率问题。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和治理机制的效率受到公司控制权性质和成长机会的显著影响,表现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或低成长机会公司的代理问题显得较突出;管理层持股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不具有治理效用,而独立董事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未发挥出治理作用;大股东监控和短期债务融资在低成长机会的公司中具有明显的治理作用。研究还发现,债务期限结构(短期债务融资)的治理效用是显著的,而债务来源(银行借款)的治理作用则是弱化的或恶化的,其存在不仅未缓和公司代理问题,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代理冲突,从而为不同性质的债务融资安排的治理效率差异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3.
自1990年代末以来,控制性股东代理成本及其治理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新热点。不过迄今为止,此类研究还没能像代理成本理论那样形成完整理论体系,同时对于衍生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各类公司治理机制能否对控制性股东代理成本发挥制约作用也未出现系统研究成果。本文对新型代理成本的理论框架做出勾勒,并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功效给出合理化评价。  相似文献   

4.
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竞争力能否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能否健康发展。本文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代理成本"分析视角,构建公司内部治理各变量与公司竞争力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与公司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提升公司竞争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是指使投资者将公司创造价值所需要的资源投入公司,以保证公司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并有效地进行收益分配的机制。本文以MM无关性定理为基准,分析了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导致的代理问题,进而分析人们用财务约束和控制权配置两种机制来解决代理问题所带来的新问题。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不完美性、公司价值信息在内部人与外部人之间分布的不对称性,以及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的目标冲突,使公司的融资活动和分配活动对公司价值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最大化经济福利的内在目标出发,解决上述公司治理问题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权衡各种成本和利益;减少信息不对称性;缓和目标冲突;降低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程度。  相似文献   

6.
在公司研究方面,公司治理的相关问题是最受重视的领域之一。从最早的18世纪英国南海泡沫,到2001年美国安然事件,再到最近的2007年~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因治理问题而垮台的公司不计其数。公司垮台不仅给直接利益相关者带来重大损失,也对外部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将分三个部分进行展开,第一部分介绍公司治理的定义,以及公司治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将之分为外部问题即管理者与股东的代理冲突,和内部问题即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第二部分介绍公司的治理结构,同时简单介绍美德日等发达资本市场中公司治理结构的选择及其特点;第三部分以去年沸沸扬扬的宝万之争为例,剖析其所存在的公司治理核心问题,以期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发展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适于股权分散型公司的传统单委托代理理论关注的仅是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实践表明,在股权集中型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也存在代理问题。本文通过综述及评价以往文献从双重委托代理角度阐述公司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现代公司是由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组成的。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看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都是为解决公司代理问题而进行的制度安排。具体地说 ,公司治理是要解决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 ,内部控制是要解决经营管理者和下级人员之间的代理问题。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处于公司组织结构和运营过程的不同层次 ,二者既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 ,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起点 ,内部控制是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李吉林 《全国商情》2009,(14):78-79,81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下,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就必须解决委托、代理双方的矛盾冲突,建立一整套良性的监督与激励机制,从而导致了公司治理的产生.而会计监督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实现权力制衡的制度安排,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成效.本文在委托代理观下,分析了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的本质,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加强会计监督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公司代理成本与公司治理一直以来都是密切关联的一对经济范畴。关于公司代理成本及其治理的研究,传统上表现为"以法制水平高低"为标准的一维分类研究架构,并衍生出"垂直"和"平行"两类公司治理模式。然而该框架并不能涵盖现实中丰富多彩的代理成本类型。通过不断引入关键变量,对代理成本研究架构的理论演进进行了新的逻辑梳理,以理论分析揭示中国两类代理成本并存的制度性根源,并对其给公司治理研究带来的挑战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1.
委托-代理理论是目前公司治理研究中的主流分析框架,也是指导实践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以代理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来探析现金股利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公司治理在根本上就是对代理问题的治理;而现金股利能够缓解代理冲突,发挥公司治理效应;现金股利与公司治理的有效结合能够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部控制来自企业组织内部,是伴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而发展,更确切的说是伴随公司制企业的出现而发展成熟的。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密切,它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管理监控系统,是公司控制权的具体体现。在公司内部治理中,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降低交易费用是内部控制的本质。它与公司外部治理的关系(政府、资本市场、经理市场等)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外部化。完善内部控制必须从公司内部治理、外部治理、控制环境三方入手。  相似文献   

13.
企业组织是一个非常异质性的组织,企业的不同治理选择潜在影响着企业的代理成本和管家态度,最终体现为能力和企业绩效上的重要区别.本文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这两种不同公司治理视角,分析了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的四个维度即家族所有与控制、家族领导能力、多个家族成员的广泛参与、以及家族传承计划与实际参与下的各自的代理成本和管家态度,以及对企业能力和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2002-2011年71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动态内生性的框架下,运用动态面板的SystemGMM估计方法,通过“内部工具变量”解决了寻找有效的工具变量的困难,不仅研究了公司治理机制与代理成本间相互作用,还研究了公司治理机制间的交互效应对代理成本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独立性和管理层持股比例都与代理成本负相关,公司治理机制间存在替代效应.此外,公司治理机制与代理成本间存在动态内生性,即不仅前期公司治理机制对当期代理成本有影响,而且当期代理成本又对下一期公司治理机制产生了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15.
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理解为股权结构的具体安排,由此可见股权结构对于公司治理的重要影响。在不同集中度的股权结构下会形成公司治理的不同模式,也会形成不同的公司治理理论。追索股权结构研究的历史脉络,以洞察公司治理研究的理论基石,既是理解和把握公司治理理论的关键,也是进一步创新公司治理理论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营企业的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对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治理结构,而对治理机制关注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对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特别是决策机制和约束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并提出了部分对策建议。在决策机制中,民营企业决策机制优化与人才引进存在理论上的最佳匹配点。在约束机制中,民营企业也存在“内部人控制”,可从民营企业主的个人能力与企业产权的开放程度以及民营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任两个视角对民营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公司界,“经理中心主义”的崛起已经成为令人关注的现象。在“经理中心主义”的背景下,公司经理权日益得到扩张与强化。因此,从完善公司治理角度而言,建立有效的公司经理权约束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国应结合我国公司的独特现状来构建公司经理权的约束机制。其中,发挥股东、职工和债权人三大利益主体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