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企业发行可转债的初期,若资本支出非常庞大,很快将募集而来的资金用尽,为配合投资与融资的活动,可转债发行条件的设计通常赋与投资人软性保障的赎回条款。非常有趣的是,台湾企业并未如预期设计保障程度较弱的可转债募集资金,伴随着提早结束长期投资计划,以发行硬性保障的赎回条款争取获得投资活动的资金。  相似文献   

2.
刘传葵 《新财经》2000,(5):57-57
《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出台了,基金的申购与赎回成为投资者关心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办法》中的有关申购与赎回条款呢?  相似文献   

3.
亦“股”亦“债”的复合品种 可交换债券或称可换股债券,是一种复合型衍生债券。可交换债券的投资人可在约定的期限之后,将债券按比率转换为股票,转换标的为发行公司所持有的其他公司之股票。该债券的持有人在将来的某个时期内,能够按照约定的条件以持有的公司债券交换获取大股东发债时抵押的上市公司股权。可交换债券的条款设计与可转债券非常相似,发行要素通常也有:票面价格、利率、换股比例、发行期限、可回售条款、可赎回条款等。  相似文献   

4.
韩申 《沪港经济》2007,(5):30-30
作为恒生银行理财创富全新佳作,“触发式”可自动赎回产品(以下简称“触发式”)的投资收益,取决于挂钩资产走势。作为一种全新的保障本金投资产品,“触发式”结合了传统股票挂钩产品,即“可自动赎回”和“可日享高利”两者的优点。在投资金额安全和投资收益较稳定的前提下,“触发式”以其新颖的结构,进一步降低了潜在回报的触发条件,帮助投资者更加轻松地实现理财目标。  相似文献   

5.
韩申 《沪港经济》2007,(4):34-34
本次我们一同来讨论一个全新结构的保障本金投资产品——“触发式”可自动赎回。  相似文献   

6.
对开放式基金净赎回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9月21日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成立至今,中国的开放式基金已经突破20只。但是高密度的发行并没有带动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的蓬勃发展,投资者认购的不足加上大额的赎回,导致目前开放式基金普遍出现净赎回现象,基金份额“缩水”严重。开放式基金去年第四季度的投资组合显示,同期除国泰金鹰增长的份额增加3700万元外,华安创新等13只公布投资组合的开放式基金的份额平均减幅为12.92%。最近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长盛成长开放式基金再次传出份额已“缩水”近5亿份的消息。面  相似文献   

7.
李丽  王传斌 《特区经济》2007,(5):110-112
开放式基金作为一种新型融资工具,对于推动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我国开放式基金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遭受了大规模赎回,还出现了“赎回困惑”现象,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基金发行存在缺陷、投资者缺乏长期投资理念以及“处置效应”等所造成的,为此需要完善资本市场、拓宽基金销售渠道、改变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为我国开放式基金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相似文献   

8.
韩申 《沪港经济》2007,(2):30-31
范例一:可自动赎回型(Auto-callables) 可自动赎回保障本金投资产品的投资收益,取决于投资者所选择的连结标的走势。如果投资者所投资的连结标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则投资者有机会在到期日之前,获得较高的预设固定投资回报率;如未发生自动赎回,则有机会在最终到期日(Final Expiry Date),获得与特定股票或指数挂钩的回报。  相似文献   

9.
张金华 《特区经济》2010,(6):100-101
本文在个体投资者层次对基金赎回中的羊群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本文发现在面对相同的风险和收益时,投资者看到更多人赎回基金,自己赎回基金的概率会提升,因此羊群效应存在。此外,本文研究了股票型基金投资者与混合型基金投资者在赎回行为中的差异。结果发现股票型基金投资者比混合型基金投资者表现出更强的羊群效应。  相似文献   

10.
可赎回债券是我国主要的债券品种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有较快发展,但由于其期权的行使的复杂性以及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的不完善性,对可赎回债券的定价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拆分可赎回债券的方法,研究了二叉树为期权定价的一般过程,并结合我国可赎回债券及债券市场的特点,选取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较强的10只可赎回债券,通过建立二叉树模型为可赎回债券进行了定价实证分析。最后结果为我国可赎回债券的定价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企业债券,包括公司债券,是企业为筹集借入资本而按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向债权人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表示发债企业和投资人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持有人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有权按期收回约定的本息。与股权融资相比,债券融资具有发行成本较低、保障股东控制权、便于调整资本结构等优点。美国经济学家迈尔斯早已证明,公司选择融资方式的优先次序是先  相似文献   

12.
台湾集团企业经济在台湾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据台湾中华征信所统计,台湾179家集团企业总营收净额占国民生产毛利(GNP)59.02%。其所占比例之高,意味着台湾经济正逐渐过渡到由集团企业唱主角的阶段。而台湾集团企业的兴衰,也愈来愈对台湾经济产生了直接和绝对的巨大影响。研究世纪之交台湾集团企业经济的走向和特点,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台湾经济。台湾集团企业领导人的特点从年龄上看,集团领导正处于新老交替时期,据《台湾地区集团企业研究》统计,台湾集团企业领导人1972年与2000年相比近30年来不仅没有年轻化,…  相似文献   

13.
章萍 《开放潮》2001,(4):54-56
投资大陆重心转移 台湾“经济部”投资审查委员会称,2000年台湾企业对大陆投资比上一年增长10.8%,投资额达26亿美元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投资项目共有840多个,比上一年增长72%。台商对大陆的投资额占台湾对外投资总额的1/3以上。另据台湾非官方统计,从1987年政府开放两岸民间交流,台湾资金透过第三地汇往大陆的金额折合新台币已超过3万亿元。 以往台湾高技术企业主要集中于广东投资建厂,其主要目的是经过香港再出口产品。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步伐的加快和美国经济增长放慢,台湾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14.
从华尔街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即将届满一年。随着今年第二季度GDP数字的出炉,从美国到亚洲新兴国家与地区,似乎都昭告了春燕归来的讯息。根据台湾主计处最新统计,台湾经济也出现强劲反转,但经济学家提醒,这可能是一种假象复苏。略显凛冽的经济早春中,投资人该如何配置资产?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而台湾岛内的经济困境却越来越大。公营事业民营化台湾经济以中小企业为基本结构,有70万家实收资本额在2000万元新台币,资产总值在新台币60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占全岛企业总数的98.57%。1970年开始公营事业民营化,结果不理想;1980年再次掀起高潮,阻力仍然很大。例如台湾的“中国石油公司”,独占油品市场。整个台湾的股份制企业发展都很缓慢。金融机构问题诸多台湾债券市场,比发达地区迟缓落后。虽然地方当局的公债发行上限,由原来预算总额的20%,提高…  相似文献   

16.
《沪港经济》2008,(7):48-49
在短短几个月内,“天天开心”第一期即实现美元7.42%(年化收益率22.25%)、港币6.75%(年化收益率20.25%)的满意回报,“天天开心”第二期也实现了美元7.17%(年化收益率21.5%)、港币6.92%(年化收益率20.75%)的可观收益。另有一款“触发式可自动赎回”系列产品也在短短一个月实现提前赎回,并获得了10%的年化投资回报。  相似文献   

17.
刘依庆 《中国经贸》2009,(24):114-116
近年来,国内开放式基金发展迅猛。然而,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净赎回比例远远高于美国等成熟市场。国内外的实证研究表明,基金规模的变动对股票市场有着明显的助长助跌的效应,并给基金经理带来较大的流动性风险。本文通过对基金投资者申购和赎回行为特征的分析,试图为我国监管层以及基金管理公司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司转投资若干问题再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佳星 《辽宁经济》2009,(11):68-69
公司转投资是指公司在存续期间通过合法程序向公司以外的其他企业投资从而成为其他企业投资人的行为。之所以称为“转投资”,这是因为公司本身就是南股东投资构成,公司成立后将股东已投入的资本再以公司自己名义向其他企业投资,对公司的股东而言,显然是一种投资的转移,即“转投资”。转投资具有如下三方面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近期美国投资机构尤其是私募公司关注和青睐的房地产税收留置权投资情况。以美国密斯斯比州Hindscounty从1994年至2008年14573次房地产税收留置权的投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方法,采用Probit和Logit模型,研究房地产所有者在规定时间内未赎回的概率与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结论:房地产所有者不赎回的概率,即投资成功(Mature)的概率与土地实际价值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建筑物实际价值也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土地使用面积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同时,通过量化分析方法,得出了房地产税收留置权的投资策略,以期对投资美国房地产税收留置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财经》2008,(5):10-10
最近一段时间,在华投资的部分韩资企业投资人在没有清算企业在华债务以及申报破产的情况下,秘密返回韩国,结束在华投资,只留下厂房和设备。韩国进出口银行在2月份发表的一份《青岛地区投资企业非法撤离现象调查》报告中说,过去五年中,青岛地区有206家韩资企业采取非正常手续撤离,其中近半数撤离的时间集中在去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