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确立了中国的市场经济,脱去了过去强加在市场经济上意识形态的外衣,恢复了市场经济客观性的本来面目;确定了中国的改革目标,即以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突破了斯大林所设置的社会主义体制,改变了其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三大经济特征;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否搞市场经济近百年的争论画上了句号。可以说,它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6,(7):6-7
本文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历程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于中国经济模式的重大理论贡献。市场和计划并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性规定,帮助我们将商品经济与私有制相分离,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及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相关决定,到十六大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国市场经济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市场经济中,市场顺畅有序运作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极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既具客观必然性,更具现实紧迫性。 相似文献
4.
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邓小平理论中极具创新的意义的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国化的一次飞跃,实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一次历史性创举。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党的 相似文献
5.
6.
7.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每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形成,都是以其自己独特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为基础的,并且,还要根据各国独特的政治要求来决定本国的目标和需要。本文试图通过西方哲学家、经济学家的视角分析现在的中西方经济体制,认为市场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必会优于与资本主义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10.
11.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提出"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结合我国经济工作和经济研究工作的实践,我有以下几点初步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2.
13.
张慧研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4,(10):65-67
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新形势新阶段的重要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少弊端 ,严重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要坚持市场取向改革 ,加大改革力度和加快改革进程 ,确定宏观调控的目标 ,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15.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一些人因只看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暂时发达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大肆鼓吹“全盘私有化”,但事实却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新生事物比正在走向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命力的源泉,因此,我们的改革也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和底线,决不能动摇,更不能丢弃。 相似文献
16.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改革开放所要达到的目标,按照中共十七大的语言,可以概括为"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现在,这个历史转折还没有完全实现。为了完满地实现这个转折,我们应当认真总结这30年的经验教训,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质的规定性,它规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量的规定性,明确了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市场化的程度和标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化程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学者,都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强调市场经济只能与私有财产制度相联系,认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而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认为中国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走不通,经过3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不但走通了而且发展的很好。该文主要探讨我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终其一生的两大发现之一,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失败,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政府对市场的管理,而我国的经济体制也由“计划”转向了“市场”,计划和市场已不再成为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提出了挑战。为此,本文在分析了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发展的前提下,对当前我国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在实现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破坏。市场经济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其固有矛盾和缺陷最终会以生态危机的形式展现出来。要求社会在不超过生态环境的实际承载能力的前提下是需要条件的。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必然选择。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越性,克服市场经济发展对生态的破坏性,就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