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央行要提高宏观金融调控能力,就要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大力发展货币市场是我国央行宏观金融调控的重要前提。要使宏观金融调控取得成效,就要注重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综合、协调地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这是央行增强宏观调控能力的关键;就要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这是检验央行金融宏观调控成功与否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研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金融稳定效应及两者间的协调搭配意义重大.通过分别构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及金融稳定指数,运用动态时变参数TVP-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并以此来研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政策效应与协调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短期和长期货币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不同;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实现金融市场稳定,但实施时要注意货币政策的影响;物价和资产价格涨跌不一致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对金融市场的调控可能会面临政策目标的相互"冲突",物价和资产价格出现"双涨"或"双跌"时,两政策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3.
宏观金融分层调控的依据及其划分宏观金融调控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构成要素,其模式和框架的选择不能偏离我国的国情。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国,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总量上的基本平衡和结构上的基本协调,是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宏观金融调控必须坚持统一性。但是,我国又是一个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地区条件差异很大,宏观金融的调控就必然具有层次性,实行分层次的调控管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与全球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凸现出开放经济和大国经济特征,我国宏观金融调控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现行“实际盯住”汇率制度的制约和局限。为了充分发挥宏观金融调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提出借鉴智利经验,采取逐步放宽波动幅度到最终完全自由浮动的方式改革我国的汇率制度,使汇率制度与我国金融调控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5.
当前,金融政策已成为我国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从2003年“121文件”开始,国家出台了一些重要的文件,金融政策参与房地产调控的力度不断加大。然而,金融政策作为调控国民经济的主要宏观变量,与房地产市场微观运行机制间在政策目标、传导机制和作用效应等方面存在着冲突之处。  相似文献   

6.
一、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中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模式无论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还是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甚至典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宏观金融调控的问题都客观地存在。然而,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宏观金融调控的机制及其模式是截然不同的。在传统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金融调控模式表现为以指令性计划机  相似文献   

7.
宏观金融传导机制与宏观金融调控机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国目前并不完全具备西方金融传导机制所需的市场条件,为了实现政府的货币政策意图,需要设计一套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宏观金融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8.
谭敏 《黑龙江金融》2005,(11):16-16
(一)积极探索建立差别 性调控机制,提高金融宏观 调控的针对性。在总量调控 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区域金 融调控机制,针对不同的区 域经济发展现状,实行适度 差别的区域金融调控政策是 加强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的 现实要求。要达到这一要求, 一是应建立梯次合理的差别调控序 列。具体地说应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实 施:1. 选择与金融高度相关、又能准确 反映经济实力的若干经济指标建立金  相似文献   

9.
我国宏观金融调控成效问题及理论探索王佩真一、我国宏观金融调控政策有效实施的显著特点“九五”时期是一个特殊时期、关键时期,“九五”的第一年能否开好头、创奇迹,即从双位数的高通货膨胀率降到一位数,使经济保持快速协调发展的好势头,是全国人民关心、世界各国注...  相似文献   

10.
现代金融业存在着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及通货膨胀、汇兑、金融衍生工具、政治等风险。应强化审计监督,服务宏观金融调控;要促进金融机构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强化金融内控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混业经营时代银行保险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丹 《上海保险》2011,(11):42-45
银行保险是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宏观背景下,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彼此渗透、银行资本与保险资本相互融合的必然产物。随着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银行保险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制度安排,已经成为当今国际金融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一、提高中央银行对宏观金融的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为先进生产力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人民银行监管职能分离后的第一年。作为中央银行的派出机构,各级分支行肩负着在辖区贯彻落实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及时反馈调控效应,提供调控政策建议的重要职责。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深刻理解中央和总行关于加强和改进金融宏观调控决策的重要性,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识宏观,讲大局,密切联系辖内实际,忠实履行好贯彻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加强金融服务三大职能,为搞好金融调控,促进辖内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信贷结构是否合理影响信贷资源的功能发挥和使用效率,信贷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层次和深度.对宏观金融调控和微观金融运作只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房地产金融调控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房地产宏观金融调控绩效不佳的原因在于经济系统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导致房价上涨、商业银行房贷风险加大、央行金融调控工具失效.流动性过剩主要由于外汇占款大量增加、财富分配制度滞后所引起,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对相关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宏观审慎政策是国际社会反思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广泛共识和危机后主要经济体的普遍实践。宏观审慎监管是为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系统对经济体系的负外部溢出而采取的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管模式。为了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我国应把在国内宏观审慎政策的具体形式和实践发展要求结合起来,吸收借鉴国际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互补充的有效做法,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丰富和优化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切实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斌  吴恒宇 《金融研究》2019,474(12):1-17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金融稳定在中央银行政策目标中的重要性再次得到强化。随着具有顺周期波动特征的金融市场和金融资产规模显著增大,金融管理政策需要更加关注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问题,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双目标”的重要性凸显出来。政策目标的变化相应要求优化和完善政策工具箱,需要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作为应对系统性风险的工具,并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形成由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支撑起“双目标”的基本框架,共同维护好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在此框架中,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都不可或缺,须相互补充,形成合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政策效应增进效果。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有利于把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更好地结合起来,把维护经济稳定与促进金融稳定更好地结合起来。下一阶段应进一步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并完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配合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自中国人民银行1980年代中期引入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这一中央银行对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以来,我们对它的使用一直非常简单,即长期规定一个单一的、标准的法定准备金比率来调控所有的商业银行和其它存贷款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如果说这种简单的调控方式尚能基本适应金融新开放前的金融宏观调  相似文献   

19.
谢平  李成辉 《新金融》1991,(7):15-17
经过三年的治理整顿,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的课题再次引起广泛的关注。金融体系的运转能否适应我国商品经济格局巨变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行为,即宏观金融调控体系的内部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为此,本文根据近三年来我国中央银行调控体系运转的实际状况,引进调控成本范畴进行实证分析,对下一步的改革提出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20.
调研工作始终是人民银行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职能调整后,人民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具有更加超脱的地位,要求各分支机构从宏观层面上对金融业进行调控、管理、服务,无论从执行货币政策的复杂性,维护金融稳定的艰巨性,还是从经济金融活动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性来看,都需要把调查研究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善于进行宏观分析和前瞻思维,准确把握经济金融运行规律和新时期工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