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表明:只有提高认识,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之中,加强实践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实践实习基地和管理机制等重点建设,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才能在实践中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的社会体育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社会作用是提高人的能力和完成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是实践教育目标的唯一途径。人才培养模式应适应培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五种核心能力的总体要求,树立新的教育主体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教育的伦理和文化内涵,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三元结合的培养模式,强化人才的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3.
汪淑娟 《理论观察》2014,(8):148-149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组织大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深入社会,参加具体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活动,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实现高等教育的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为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党的十八报告中也再次提出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如何增强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对其从业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目前职业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新时代对新型会计人员的要求,结合会计课程的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社会的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其次简要概括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期能给各高校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必须使学生增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鼓励敢于创新;培养实践能力,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意识,进行社会考察和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观察经验和问题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生动有效的培养人才的途径,已充分显示出它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综合效应。目前最受学生欢迎的实习基地和课外创新等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更有利于创新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许多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创新性不够,没有根据大学生自身特点和长远培养的需要建立有效机制,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缺乏资金保障和科学指导,缺乏完善的考评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措施、规模效应、积极性等。应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竞争力、专业水平等方面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社会实践活动的视角来研究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对文献梳理发现,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具有更高的就业能力。因此,文章从三个方面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一是调整社会实践活动的设置目标,提高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形成考评机制,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三是高校要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和引导,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周艳琴 《魅力中国》2013,(22):237-237
模拟实践教学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环境进行演练,提升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社会实战能力,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可操控性.模拟实践教学突出学生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目标的培养,特别适用于日语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