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莉 《重庆与世界》2011,(7):61-62,80
从女性的历史角色、社会地位和身处的社会环境着眼,剥离《围城》作者富于暗示的语词、语气和充满幽默、讽刺的语言外壳,展露《围城》中人物的思想内核,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再认识,挖掘隐伏其后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钱钟书在《围城》中成功地塑造了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这四个在主人公方鸿渐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钱钟书通过对这四个女性对婚姻态度形象地刻划描写,从不同的角度揭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和地位的女性对婚姻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围城》主要塑造了“海归大家闺秀”“享受至上新女性”“新旧交杂的国内知识女性”等人物群像,她们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共性,还有着独特的个性。她们是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女性,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努力尝试,挣扎生存,但还是受困于生存“围城”和精神“围城”中,她们不仅是被困者,也是束缚他人的囚禁者。《围城》中的女性具有一定的现代意识,但这种现代意识是不彻底的。她们在追求经济独立摆脱困境的同时仍难以消除心理上对男性的依赖,因而“围城”中的女性又常常沦为束缚他人自由的“围城”。  相似文献   

4.
何莉丽 《新西部(上)》2009,(7):122-122,119
本文通过对<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认为<诗经>中塑造了众多风格各异、丰富多彩的 女性形象,她们集外在美和内在美于一身,表现出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同时探讨了周代社会对女性的价值标准和心理取向的要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波 《黑河学刊》2013,(7):14-14,53
艾略特在长诗《荒原》中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了几种女性形象,传达了天使理想在现代社会的没落和精神贫瘠荒原似的生存状态,这些看似对立实则统一的女性形象寓意着一战后弥漫西方的悲观情绪和幻灭意识。  相似文献   

6.
孔样霞 《魅力中国》2010,(15):34-34
本文主要从爱情、事业、婚姻三个方面对《围城》中方鸿渐的形象进行分析,从而了解这一形象的深刻、内在含义。并且透过对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物形象分析来提示我们现代人所处的“围城”。  相似文献   

7.
黄慧 《新西部(上)》2007,(9X):204-204,203
梅卓的作品《转世》结构方式独特,该文从性别和姓名两个视角来解读该作品,分析其中浓重的宿命色彩,通过对宿命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深沉的忧患。  相似文献   

8.
如意儿既然有求于人,全然臣服于西门庆乃至为其“殉情”也就成为她的“神圣使命”,林太太年轻守寡,遭受着生理与心理的折磨,成为贞节观的精神殉葬者,有着值得同情的一面,纵观王六儿的一生,就像一场交易,表现出一种典型的妓性心态,她们与道德悖逆,使自己在中国背景下失去了被人们公允评价的资格。  相似文献   

9.
邹佩佚 《魅力中国》2013,(34):97-97
《红楼梦》作为一部女性的颂歌,描写的女性人物之多,实属罕见,本文从长相、才能、性格三方面对这些女性进行描写,展现出了她们的特点和悲剧。  相似文献   

10.
《黑暗之心》中的女性有马洛的姨妈,贸易公司的两位看门人,库尔兹的非洲情妇和未婚妻.康拉德笔下的女性形象已经不是简单的普通女性形象了,她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反映,对女性的社会反映.本文将通过对《黑暗之心》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地位,并且分析康拉德是否是名真正的“厌女症”的男权主义者.  相似文献   

11.
《雷雨》和《画中情思》这两部几乎产生于同一时期的作品,均成功地塑造出人生经历和悲剧结局存在较大相似性的女性形象蘩漪和吉拉娣。从两位作家的文化修养、生活经历、思想道德及所处的国内外环境等方面来梳理两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侧重从艰难的生存境况、复杂的性格及悲剧性命运三个主体层面来分析两位女主人公的相似之处,并对产生这种相似性的原因进行探析。同时也将从处世态度与觉醒程度的差异性上来比较两位女主人公形象的相异之处,进而分析造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赵七月 《新西部(上)》2009,(10):152-152,145
本文选择《围城》一书以及珍妮&#183;凯利和茅国权的译本为例,着重对会话含义中违反质的准则的情况加以探讨。会话含义在小说对话中的地位与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对译者而言,掌握会话含义就更为重要了。译者需要揣摩小说中的会话者是为何要违反会话含义中的原则来进行会话的,这样才能够更准确地传递原文所隐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梅卓的作品《转世》结构方式独特,该文从性别和姓名两个视角来解读该作品,分析其中浓重的宿命色彩,通过对宿命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深沉的忧患.  相似文献   

14.
张雨溪 《魅力中国》2011,(14):319-319
波德莱尔《恶之花》中包含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是有着内在联系的体系:美丽与丑陋的矛盾体,神圣而遥不可及的女人,神秘的异域女人,社会边缘的游荡者,清纯可人的小女孩,母亲。这些形象体系以诗人的生活历程为主线贯穿着整本诗集,本文试对波德莱尔诗中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以期能更加深入地发掘诗人的内心和他的《恶之花》的美。  相似文献   

15.
《乾隆皇帝》是二月河先生在塑造人物上下功夫最大的一部作品,在作品中,二月河塑造出了一系列鲜明的女性形象。总结一下,他至少用了四种手法:按照《红楼梦》中塑造女性形象的范式来塑造女性形象;按照传奇的方式来塑造笔下的女性形象;用狂欢化的手法来塑造女性形象;用道家的思想来塑造笔下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温文华 《魅力中国》2014,(23):85-86
《围城》作为一部享誉世界的巨著,给人带来的阅读美感是其他同类小说无法望其项背的。就好像一桌满汉全席,《围城》呈现出的全方位的艺术性令人应接不暇。而作者钱钟书先生漫天式却又极其准确的想象描写,无疑是这种艺术美感的强大支撑。本文从人物情节的构思,中西素材的选采,讽喻修辞的运用三个方面,简要地对书中折射出作者的想象智慧进行探讨,同时,也从作者在某些想象中的定势思维看到了作者骨子里的“男性中心色彩”。不过,总体来讲,钱老精妙的想象写法令人称绝,值得研究者深入学习。  相似文献   

17.
温蕾 《魅力中国》2013,(16):128-129
小说《围城》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设置主题展开的主线。虚拟性的背景。人物的平面化,由悖论、反仿、反讽与滑稽讽刺等修辞技巧形成的创作原则、结构方式及思想方法等。  相似文献   

18.
张萍 《新西部(上)》2007,(7X):170-170,173
作为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部优秀长篇小说,《围城》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出色的是比喻艺术的运用。该文就《围城》比喻的特点及文学作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黄色糊墙纸》和《觉醒》分别是美国女权主义的先驱吉尔曼和肖邦的小说,她们的作品反映了19世纪末女性的觉醒和反抗,小说中各塑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在两类女性形象的对比中揭示了女性觉醒后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部优秀长篇小说,《围城》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出色的是比喻艺术的运用.该文就《围城》比喻的特点及文学作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