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998年下半年以来,为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给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稳健的货币政策。4年来,从两大宏观政策配套调控经济发展的效果看,科学性和艺术性大大提高,调控能力明显增强,调控的综合性、间接性  相似文献   

3.
高琦 《广西财政》2000,(2):52-53
我国经济当前面临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供给结构性过剩,通货紧缩,市场疲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一种合适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组合。以重新启动我国经济,成为实现我国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发达经济体形势尤为严峻,新兴经济体出现高物价与高增长并存格局,此间唯有中国取得了经济增长率年均9.6%、消费物价上涨率年均不到4%的骄人成绩。步入2012年,全球经济疲弱格局未变,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负面因素增多,因此,稳增长成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总体目标。稳增长具有双重含义:一是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  相似文献   

5.
<正>在2010年12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指出,中国将在2011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由过去两年来的"积极与适度宽松"搭配变为"积极与稳健"相配,财政货币政策的定调可以说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6.
“防风险”和“稳增长”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目标,为此,本文构建一个平衡兼顾双重政策目标的门限理论模型框架,基于反事实方法评估了动态平衡上述两大目标的最优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研究表明:(1)2008年以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表现出较强的稳增长政策功效,但国际金融危机后,政策取向更倾向于动态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目标。(2)财政政策对三部门杠杆的影响呈现显著增强态势,数量型货币政策效果则在经历“增加—下降”周期后趋于稳定,利率政策效果显著而且近年来呈现增强态势,由此表明利率的传导效果正在不断得以强化。(3)从反事实结果看,宏观调控的最优政策搭配抉择取决于政策当局在动态平衡不同目标中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依赖于精准调控“稳增长”与“防风险”目标的偏好强度。  相似文献   

7.
杨涛 《金融博览》2011,(4):16-17
积极的财政政策,提法最早源于1998年扩大内需的时期,此后在不同历史阶段,这一概念都具有不同的内涵。2011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应该更加强调适度减税和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这不仅是短期经济增长的要求,也是推动“藏富于民”、改善经济结构和财政体制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国际国内大环境下,积极财政政策要以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作为转型重点,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张明  王喆  陈胤默  张冲  路先锋 《新金融》2023,(12):14-20
2023年以来,中国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不足,存在负向产出缺口。为更深入地了解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发现宏观政策支持地方经济过程中遇到的堵点和问题,笔者团队对具有代表性的沿海X省进行调研。调研发现,X省经济增长主要遇到总需求不足和微观主体扩大再生产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为促进经济发展,X省出台了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但政策实施效果不及预期,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货币政策协同、促消费政策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X省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及其财政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代表性。为此,本文基于调研一手资料从供需、风险防控、财政与货币政策等多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特征,然后通过计量经济的方法阐述了经济增长方式影响价格的基理,最后阐明了经济增长方式与物价波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按照稳增长和调结构的要求,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应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组合虽然从国内多项指标变化趋势来看,我国经济即将见底,但受到需求不振、经济增长活力不足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低位徘徊的可能性极大。特别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受主权债务危机的拖累不约而同地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加之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世界经济回升所带来的国际需求扩张对我国经济的拉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财政分权问题研究的假设基础目前,学者们在对中国财政分权问题展开研究的假设前提是,我国举手投票和以足投票机制作用有限,这是因为高度政治集权和户籍制所决定的。(一)自上而下的官员晋级机制1、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支出的压力。在中国政治高度集权体制下,自上而下的官员任命机制所形成的晋升锦标赛被认为是中国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周黎安,2007)。傅勇和张晏(2007)将中国的财政分权总结为经济分权同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的紧密结合。在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制度设计下,中国地方政府间相互竞争的压力来  相似文献   

13.
近三年来GDP的首次“破8” 产生了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提“稳增长”而非“保增长”?二是当前“稳增长”会包含哪些政策手段?三是“稳增长”之后的经济形势会怎样?这些问题值得思考.笔者认为“稳”字意在熨平波动,但不设底线,不会为“保”而出台大规模刺激措施.但是,如果经济持续低迷,且物价涨幅持续回落,则2012年下半年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放松力度将可能继续加大,这些都将支持宏观经济在下半年企稳回升.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与货币政策不同,财政政策直接作用于社会经济结构,间接作用于供求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稳定价格总水平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重在调总量;财政政策仍然坚持积极的取向,重在调结构;经济转型仍是2011年的主线,并将加大改革攻坚力度。  相似文献   

16.
当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既要扩大政府公共投资.也要实行结构性减税,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促进经济增长与调整结构并举、扩大投资与刺激消费并举。要提高公共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尽可能多地采取能够激发社会投资、带动最终消费的措施,实现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7.
在2010年12月27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指出,2011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把握好以下五个重点:1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要促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  相似文献   

18.
稳定物价已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鲜明的V型反弹曲线,表明这一政策组合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各种乐观数据的背后,中国经济仍然隐藏着诸多问题。其中,物价就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事实上,自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物价持续上涨的势头一直延续,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3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增长率分别为4.4%、5.1%、4.6%、4.9%、4.9%和5.4%。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明确要求"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安徽省各级财政部门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稳中求进,开拓创新,为建设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拓宽发展空间千方百计扩大有效需求,是保持经济持  相似文献   

20.
应对金融危机的财政货币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9月世界金融市场风云突变,把全球推向了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中,这场危机冲击了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注危机演变、防范经济增长下滑的风险已成为各国的当务之急。应对危机挑战,需要搞清楚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