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制约,中长期能源战略需要创新。要制定积极紧迫的煤炭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制定未来大比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形成促进能源体系变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倒逼"机制。抓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利时机,把推进能源体系变革和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着力点,在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从我国能源政策的现状以及中长期面临的突出矛盾出发,我们将视野扩展到2020年、2030年,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能源系统,为适应安全、清洁和高效发展的需要,我国能源政策应该加快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3.
中印两国是世界新兴的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两国都面临着高度依赖海外油气资源的问题。为了填补能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巨大缺口,两国在寻求海外能源尤其是油气资源的博弈过程中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战略互动关系。本文以博弈论为视角分析了中印能源竞购的现状,在前人关于中印在海外油气资源并购及能源战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中印在寻求海外能源尤其是油气资源的博弈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同时对中印能源合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探析,并提出解决中印能源短缺的方案和策略,以此推动中印能源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4.
2014年6月25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60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邹东涛和华能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廷克等专家认为,能源革命概念的提出,彰显了中央改革的决心;实现能源革命,必须明确能源革命的目标、方向、任务和路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广泛开展能源双边和多边合作,大力支持能源企业"走出去",不断提高了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启动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加大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等,使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但能源安全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本文针对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保护性开发国内化石能源资源,处理好国内能源和国外能源、化石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关系,有效缩小能源缺口,提升国家能源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6.
由于印度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总量和发展速度,使印度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国之一.2006年8月,印度计划委员会组织专家起草了<能源综合政策报告>,作为印度"第十一个五年(2007-2012年)计划"制定能源发展政策的指南.从报告中分析看出,印度"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能源政策基本目标是:在印度培育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能源市场体系,重点任务是扩大能源来源和提高能源生产效率.具体的做法包括:实现战略能源的充足和稳定供应,确保能源安全;发展非常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来源多样化;改进能源供应侧管理,提高能源生产效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需求侧管理;加大能源科技投入,确定能源技术路线;实现"个人能源安全",为解决贫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1.通过能源开发调节"能源缺口"。一是合理规划国内能源开发。要保护性开发国内能源,特别是陆上资源,避免无序开发。煤炭开发,需要不断改变传统的、粗放式开采模式,减少环境破坏和社会治理成本;油气开采应该拓展海上特别是深海作业,改变以近海为主的海洋石油开采做法,实施近海与深海统筹并举、陆上与海上相互补充的开发模式。二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国外能源与国内能源的替代。"走出去"包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世界能源问题正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各国纷纷将能源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在中国20多个省份中,广东是全国能源消费最高的地区之一,在能源储备、进口、结构调整、管理、立法等方面进行了各种尝试,在能源依存度方面,广东跟日本比较相似,几乎多数能源如石油、煤炭都需要依赖外部,本文希望总结日本在能源方面的对策和经验为经济大省广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的加剧,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分析了世界主要国际政治矛盾的演变历程,分别从中东、中亚—俄罗斯、亚太、非洲以及拉美等地区阐述了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现状和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战略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4年6月25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60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就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谈了四点看法:一是要深刻理解能源革命;二是要构建适合当代发展趋势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三是要用革命性的办法去破解当前能源难题;四是要有更宽阔的能源经济眼界。  相似文献   

11.
《经济》2014,(8)
正近期,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革命"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个词语,如今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能源联系上了,这就像一枚炸弹投向了能源行业。什么是能源革命?能源革命到底要"革"谁的命?这个看似很明了的问题,但置于能源领域却并不好"界定",业内人士理解不一。  相似文献   

12.
王芳 《经济》2013,(Z1):38-40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过,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世界,越是现代化,就越离不开能源系统的供应,一旦出现问题,不但经济无法运转,还会造成很大的社会混乱。当今世界能源格局发生哪些变化?面对日益突出的能源安全问题,中国用什么能源战略来应对?《经济》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有生。能源格局突显新博弈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未来20年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深化的阶段,能源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中国的能源供应与能源安全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为了满足中国未来的巨大能源需求,中国急需积极融入全球能源合作舞台,积极参与构建新的国际能源体系。同时,要有一套面对全球性问题的综合性能源战略,要把能源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一部分。具体地说,首先解决能源问题要采取多元化战略,尤其重视周边资源国家;其次要陆路和海洋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另外还要从贸易、投资到金融手段三者并举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能源物流必将承担着优化与提升国家能源战略、能源储备及能源安全的现实重任,面对能源国际合作、能源外交及能源博弈等纷繁局面.在综观国内外能源物流发展格局与形势的基础上,本文从能源物流合作环境、商业生态系统、整体发展定位、顶层设计等方面,阐释我国能源物流的战略蕴含和深层构想.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能源消费不断增加。当前,我国能源利用存在能源结构不合理、能耗偏高、环境代价大等突出问题,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实现中国能源战略转型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在坚持节能优先前提下,加快风电、水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另一方面,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减少对煤炭的过度需求。同时,要注重海外能源平台建设,提高能源管理水平,推进能源战略整体转型。  相似文献   

16.
甘肃是国家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先导示范区与未来的核心支柱区。当前,甘肃清洁能源产业存在制约进一步发展的困难与问题,需要在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建设清洁能源创新利用示范区,以加快推进清洁能源的产业化与创新化进程。甘肃清洁能源产业的创新利用发展有四个战略方向:一是大规模建设西部到东中部地区的特高压输电网;二是全面发展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高载能产业;三是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的新能源交通运输工具;四是加快实施"全面电气化甘肃跨越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我国能源企业的环境适应性和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我国能源企业改革历程回顾的基础上,揭示了能源企业在组织结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针对能源企业的环境适应性展开分析。在明确成本领先是我国能源企业战略选择基点的前提下,提出了我国能源企业发展的一体化战略和跨国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起步阶段,能源作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重要基础,应高度重视其合理利用问题。我国在前期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粗放式的能源利用模式导致能源消费量快速上升,很多城市能源供需矛盾凸显,碳排放导致的污染情况严重。无论是保障城市能源需求的基本需要,还是提升城镇化质量实现城市能源高效利用的深层次诉求,将城市能源集约利用问题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中,构建符合"节能减排"战略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经济》2013,(7):40-41
近10年来,新能源飞速发展。然而,近两年世界各国新能源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问题颇多。由于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各国政府对新能源的补贴在大幅缩水或断补,而企业正面临着政策"断奶"的不适应,如何调节政府"没奶",企业"要奶"的问题,是世界各能源国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能源的"准金融属性"已日益突显,能源金融正从能源资源中裂变出来,大大推动了能源金融垄断国(美国)在新的全球分工重组中获得巨大套利空间.为防止美元贬值和全球金融泡沫对我国外汇储备收益的影响,应该将庞大的外汇储备通过购买能源矿产资源或建立战略储备库的方式,转变成实物资源储备,对中国而言,探索建立新型"能源金融一体化"体系迫在眉睫.笔者希望从以下五个方面探寻中国能源金融战略的新图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