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1年"两会"期间,商务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工作的指导意见》,肯定了农超对接对于"搞活流通、促进消费、保障供应、惠农惠民"的重大意义。具有虚拟超市特征的电子商务与农业超市对接,既是服务"三农"的需要,也是商品流通的需要。本文就此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行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影响大宗蔬菜“农超对接”效率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超对接"是政府为应对大宗蔬菜的中间流通加价环节过多而实施的一项措施,但是从当前"农超对接"实施状况来看,其实施过程中尚存在着"对接"成本较高、农超间"对接"意愿缺乏、"对接"运营效率低下等现象,需要结合当前大宗蔬菜的生产、流通特点,结合国内蔬菜供销基础设施条件状况,研究如何提高大宗蔬菜"农超对接"的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慧 《消费导刊》2014,(5):36-37
与传统蔬菜流通方式相比,“农超对接”在蔬菜价格大幅波动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的特点和优势。但是进一步扩大“农超对接”规模,面临着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和超市动力及能力不足等问题。未来推进“农超对接”,需要在明确定位、主体、目标的基础上,将政策扶持重点从生产转向生产与流通并重,形成“抓两头、促中间”的政策格局。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市土地市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土地产权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土地市场化程度低,功能发挥不充分;土地市场交易价格不合理;土地管理体制和法制不够完善等方面。哈尔滨市政府应规范土地市场,重点在于建立土地有形市场;严格土地出让制度,加强土地出让管理;建立科学的地价评估制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同时,要坚持土地利用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储备、统一配置、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农超对接未来将成为我国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支撑农超对接模式的物流系统的建设却投入不足,相对落后,建议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尽快出台农超对接物流业发展的各种扶持政策,引导各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支持大型连锁超市筹建大型现代化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并逐步发展第三方物流,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可以尝试建立为农村服务的中小型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相似文献   

6.
王蕊 《商》2014,(28):282-282
目前,农超对接在我国从试点到正式实施运行已有6年时间,总体来说农超对接事实还是比较顺利的,国内几个大型连锁零售超市已经在农超对接的实际运行中总结出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运行模式,那么,这些模式是否具有共同点?各个模式的实施经验是否能够被更多超市或者农业舍作社借鉴?本文将在已有对农超对接实施模式研究的基础之上,从营销渠道管理角度,具体来说就是从渠道垂直系统的角度对已有农超对接实施模式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农超对接可以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帆  王能 《市场论坛》2013,(2):31-32
农超对接是一种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是对以前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它不仅可以实现农户、消费者和商家的三方共赢,还可以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帮助政府做好农产品流通和质量安全工作。目前我国的农超对接已经探索出了多种运作模式。作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寿光,几年之前就充分发挥自身的区域优势,探索和发展地区特色农超对接模式,现已基本形成以蔬菜为主的农产品配送的“寿光农超对接”模式,并且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高瑞卿 《商》2014,(7):34-34
文章对“农超对接”中超市存在的有关成本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在“农超对接”的运作中,有效控制成本的对策,从而为“农超对接”更好的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乡双向互动的农超对接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苑 《中国市场》2014,(31):10-11
本文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物流配送环节入手进行研究,探讨城乡双向互动的农超对接物流配送模式,在物流运输环节,通过合理的规划、资源的整合等方式,构建城乡农超对接物流配送的双向互动新模式,加大城乡农超对接物流配送力度,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日常所需的消费品,在运输环节控制物流成本,解决城市居民吃菜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芳  崔文翠 《商业研究》2015,(4):177-182
本文以超市和农户组成的一个二级农超对接供应链为基础,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超市对农户的激励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和求解。结果表明,提高农户的产出系数、降低农户付出努力的成本系数、降低农户的绝对风险规避度以及密切关注外界不确定因素都可以降低超市的总代理成本,同时增加超市的期望效用和农户的期望收入。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湿地生态旅游是新兴的旅游项目,在近几年发展中存在着旅游产品单一、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湿地保护法律不健全、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对湿地进行开发的同时,必须做好保护措施,应采取虚拟旅游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法律法规和引进专业人才等措施,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资源,使其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刘洪彬 《商业研究》2006,(13):182-185
哈尔滨市农业高新技术在园区建设、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科研体制、研发资金投入机制、科研成果推广渠道、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制约了哈市农业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针对存在的不足,从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指导思想、园区发展模式、以市场为导向的体制建设及发挥农业科技的比较优势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问题,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本文认为农业产业化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推进农业产业化可以把市场信息、技术服务、销售渠道直接而有效地带给农民,比较好地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有利于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增加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竞争力,有利于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主要有调整农业结构,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涨价,发展乡镇企业,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业补贴,加强农业投入和农业科研,加快城市化建设,等等。但每一种措施都难于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与“三农”问题解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人们已从过去主要强调农业生产、科技兴农、粮食生产等问题跳出,强调通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来解决“三农”问题。但由于我国现实的特殊性,一味地强调城镇化发展,不但会增加“三农”问题解决的成本,还可能延缓“三农”问题解决的进程。本文认为,“三农”问题的解决,不但要解决转移出去的劳动力的生活、就业状况,还要解决滞留在农村的农民的发展问题、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问题。为此,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从劳动力转移的流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等方面加以引导,以加强城镇化发展对“三农”问题解决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君可  徐淑梅 《北方经贸》2012,(10):128-130
哈尔滨冰雪旅游的产业安全问题已成为专家学者、各级政府、市民及国内外冰雪旅游爱好者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应通过冰雪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改善文化安全,保障企业安全,促进冰雪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聚以其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成为振兴哈尔滨老工业基地首要的战略模式选择。哈尔滨要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目标,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更需要依靠市场机制,利用本地优势产业的基础和资源禀赋,通过优势产业的集群规模效应,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产业集聚化的发展,实现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市外向型农业存在利用外资整体水平不高,农产品出口量较小,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外向度较低,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品牌意识不强,外向型农业发展环境滞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农业利用外资整体水平,扩大出口规模,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打造更多名牌产品,改善外向型农业的发展环境,构建完整的服务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充分挖掘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内在潜能,以促进哈尔滨市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用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在于增强全民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培养农业和农民的内生发展动力 ;加快进行农村和经济结构调整 ,实行规模化生产。在市场化、产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的同时加快村庄建设 ,强化对农村的信息、教育与技术服务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河南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之苓 《中国市场》2007,(45):56-58
现代物流业是河南经济的支柱产业。虽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河南物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相比较而言,河南物流业仍处于较落后的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规划落后、多头投资、重复建设、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服务功能差等一系列问题,将会对河南物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