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正>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经历了一个比较思索、实践积累和逐步形成的过程.1979年11月26日,在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副总编吉布尼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光达时,邓小平首次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虽然在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有不同,是全民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有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也有同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但是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  相似文献   

3.
4.
5.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该理论的丰富内涵、基本内容、伟大意义和历史地位,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7.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手段服务论和统一结合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将计划和市场有效地结合起来、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形成的经济体制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在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有利于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有利于推动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有利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9.
10.
11.
梁丽华 《特区经济》2006,211(8):322-3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经济全球化视角对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推动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贾孟喜 《特区经济》2010,(12):148-150
一百多年马克思恩格斯计划经济理论实现的历史,逻辑地演进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中抽象出五个重要问题,可形成对这一理论和过程的科学理解。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从明确提出到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经历了10年多的时间.这10年中,有两个方面的改革比较突出:一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二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同10年前比,有相当大的突破.这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志 《特区经济》2006,3(1):313-314
邓小平洞察世界发展新趋势,准确地预测到以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的到来,做出了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的科学论断,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战略意义的科学对策,为我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雨风 《特区经济》2006,(12):310-312
马克思主义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现象。事实上经济危机的爆发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同样具备了经济危机发生的基本条件和要素。所以,必须从规范市场、平衡供求、调整产业结构、改革金融体制、控制两极分化等多方面把握好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及时转变政府职能,从而避免经济危机发生。  相似文献   

16.
结合当代西方规范伦理学理论、古典经济学的市场经济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现阶段的人性假设做一个基本判断:人们在采取行动的时候更容易为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为他人利益所打动,笔者把它称作"准心理学自利主义"。这种人性假设是对人的心理特征的一种事实假定,而非主张利己主义的伦理规范。这种人性假设与亚当.斯密的"无形之手"具有相似性,与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个人与社会关系论述也具有一致性,但它不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而是有限制地发展个人利益,是既体现效率又倡导公正的人性假设。它是我们制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然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符合这种人性的"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有机结合的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陈望远  陈娜 《特区经济》2007,(12):145-146
本文主要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本质上要求公平才能实现最终共同富裕,市场经济要求注重效率才能使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因此,可以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解为社会公平和市场效率两者并重的一种经济体制。国有企业就必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环境下把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举措,而邓小平关于经济特区的理论,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创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设计并始终关注和支持的一项崭新事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决策。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为全国的改革开放一直发挥着试验,探路和积极推动的作用,并以自己宝贵经验为丰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出了贡献。”邓小平经济特区理论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从其提出,发展到获得普遍的指导意义,无不伴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全过程。当前,进一步学习邓小平经济特区理论,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进程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轴心。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进行了艰苦曲折的探索与努力。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簿。耕地少的国家,如何立足国情,既要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在较短时期内实现西方国家在较长时期所达到的现代化,又要尽可能减少原来意义上的各种“现代化痛楚”和“发展危机”,在我国和我党的历史上,只有邓小平给予了科学而正确的回答。而厦门经济特区在20年的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正在将邓小平的中国式的现代化理论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20.
康爱荣 《特区经济》2004,(12):10-11
一、邓小平提出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理论依据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是确定经济社会发展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前提,是全局性的问题。正确地认识我国的国情有一个曲折过程。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作了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