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辉 《商场现代化》2007,(1):311-313
根据自1982年至2004年间的中国时间序列数据,基于邓宁的IDP理论,分析中国净对外直接投资的趋势,表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仍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二阶段。通过考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中国净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格兰杰(Granger)因果性关系及用回归方法重建中国净对外直接投资模型,判定中国现阶段应处于邓宁的IDP理论之第二阶段末第三阶段初。但对照中国的净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还没有回升的迹象,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2.
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中国自1979年以来对外直接投资一直处于增长态势,按照流量分为五个阶段,各阶段在规模、地区分布、投资行业上各具特征。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日益活跃,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笔者研究投资发展周期规律时,结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就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所处的阶段,以邓宁IDP理论实证表明:我国1992年以前为投资发展第一阶段,1992-2006年进入第二阶段,2006年至今处于投资发展的第三阶段.本文综合和扩展了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阶段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IDP检验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选取1985-2004年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及其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在IDP理论的框架内,通过数据和模型变量优化,就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从量化的角度,通过国际比较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全球经济发展整体下滑,我国是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的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大,特别是外贸出口企业更深受其影响。而且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能否通过鼓励对外直接投资,参与投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能否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带动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性发展?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和"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地。本文运用最新的经济统计数据,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此分析判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未来趋势。结果表明:一方面,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相吻合;另一方面,我国现阶段的对外直接投资实际情况与理论预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上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不断加快对外直接投资为我国跨国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为认识和分析当代跨国公司经营行为及当代国际直接投资领域中的动向及特征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启示与借鉴。本文利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分析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优势,结合当前投资环境和模式,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提出了一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借助于计量经济模型,运用协整分析方法,以1993-2009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影响我国石油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经济水平的提高、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国际石油价格的急剧增加、以及汇率水平的变化,都影响着我国石油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9.
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对外贸易长期以来与对外直接投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关于二者的相互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且结论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对18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进行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理论模型及检验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具有互补(创造)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实证检验和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用1981-2007年的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数据,从存量和流量数据、多种模型和国际比较等角度对中国投资发展阶段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符合Dunning的投资发展路径(IDP)理论,使用存量数据较流量数据更具优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处于IDP第三阶段,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虽然中国人均GDP较低,但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并不落后。  相似文献   

11.
Many existing studies on emerging markets and firms have concentrated on the separate effects of institutional reforms and quality of the institutional infrastructure for attracting 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and fostering outward FDI. We argue that both these perspective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an interplay, as there are links between inward and outward FDI in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is captured by the investment development path (IDP) concept. Moreover, while predominant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emerging markets, little has so far been done to evaluate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including later post-transition stages. We extend the IDP with insights from the institutional theory and conduc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institutional reforms on IDP paths of te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EE) post-communist European Union (EU)-members. We find that while most of the studied post-transition economies follow a quadr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t outward investment (NOI) position and each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reforms is not in all cases accelerating the movement through the stages of the IDP. We attempt to explain the ambiguous role of institutions in an ensuing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investigated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is study explores changes in industry composition of FDI inflows to and outflows from Poland, using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J. Dunning's model of the investment development path (IDP). The data time frame used (from 1996 to 2005) allows for identification of significant changes in FDI structure as Poland moves through stage 2 of her IDP. The leading posi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in both FDI inflows and outflows is replaced by services (especially financial and trade). The last section presents policy implications focused on measures designed to redress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 still much larger inflows than outflows of FDI.  相似文献   

13.
We study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investment development path to multinational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illustrate these arguments by analyzing the evolution of Brazilian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is model argues that as countries develop, their firms will develop sophisticated capabilities and eventually become multinational firms. In the case of emerging countries, two additional factors accelerate this process. One is the push of pro-market reforms, whereby firms upgrade their capabilities to compete in the home country, thus becoming multinationals earlier than expected. The second is the push of institutional voids, whereby firms avoid excessive and misguided regulations of the loca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4.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FDI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利用1991-2003年时间序列和横断面数据,就FDI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这段时间里FDI对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有显著的影响,FDI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但是在区域间的非均衡分布又加剧了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最后提出吸引更多的FDI到中西部地区、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动漫产业走向国际化的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漫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美国、日本早在上个世纪利用动漫产业提升了本国的经济实力。为了加快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使之走向国际化的道路,运用规范分析方法,研究发现,要大力培养国际化的动漫人才、通过新媒体带动中国动漫走向世界、加强品牌建设、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大力开发动漫衍生产品、大力开发动漫原创作品、发挥全球华人的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16.
扩大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 ,扩大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看 ,扩大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具备了些有利条件 ,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秦超 《财贸研究》2007,18(5):51-58
文章从博弈论的角度入手,把我国政府与外商投资者作为两个博弈主体,通过对外资优惠政策和外商的直接投资的动态博弈分析,得到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然后通过对该均衡解的详细分析得出一系列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外资政策和以后的外资政策的调整路线与博弈分析的结果是吻合的,并得出了充分利用外资的关键是改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新乐  王文明  王聪 《国际贸易问题》2007,293(5):91-95,102
本文利用近两年的数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并与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汇率、东道国人均国民收入等决定因素的反应与已有文献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且大都不符合理论假设,这说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有一定进步,但还很不成熟。在分析了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