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X证书制度推动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改革,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数据中蕴藏着大量的商机,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的新型生产要素,企业可以获取新的商业机会,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数据的分析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院校1+X证书工作的推进,归纳了1+X证书标准化体系对于数据分析人才培养带动作用,并就如...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时代,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了提高高职人才综合素质,国家在2019年起实施了“1+X”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实现了和产业、科技发展的对接,能够使社会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1+X”证书制度的实施有效提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效率,提升专业教育服务产业经济的能力。为了满足经济社会新常态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对“1+X”证书制度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进行研究,提高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素质,使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岗位需求相契合。对新专业目录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内涵进行阐述,分析“1+X”证书制度对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人才培养的意义,全面探讨基于“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为大数据与会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谢彤 《当代会计》2021,(14):39-40
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可以有效改善会计专业的教学现状,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大智移云"背景下的财务岗位新需求.但随着"1+X"证书制度试行,凸显出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1+X"证书制度实施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路径,旨在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1+X证书制度基本内涵和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影响的基础上,并结合探究1+X证书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影响,给出了在1+X证书制度下提升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物流行业与企业的迅猛发展及高职教育的深化改革,“1+X证书制度”作为教育部首推的重大改革措施,对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国内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突出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剖析其原因,并与院校、企业、教师沟通,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方向等方面探讨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国内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的路径创新及其策略。  相似文献   

6.
夏敬飞 《物流科技》2022,(12):169-172
“1+X”证书制度在受到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该课题组经问卷调研发现,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管不严、人才培养方案与“1+X”证书的考核内容对接不畅、拨款延迟、生源不足、证书的信度和效度不够等方面是目前影响“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实施的主要因素,因此文章以L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从应对措施和保障机制两个方面出发着力提出改进策略,确保试点项目,顺利达成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物流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中职教育背景的研究以及“1+X”与产教融合概念的解读,明确人才培养应该积极响应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和相应行业企业的需求。本文从“1+X证书”制度为切入点,分析物流教学体系构建的路径,旨在培养能符合时代要求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为助推职业院校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2019年初国务院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倡导职业院校推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由于会计行业的变革使得当前的管理会计教学也面临着必须与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融合的教学改革,通过实施"课证融通""、评价互通"、新式教材开发的形式助推1+X证书制度下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国家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高职院校纷纷响应,积极行动,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面临一些困惑。文章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意义、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1+X”证书制度具体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改革,剖析了目前高职院校网店运营推广人才培养现状和问题,探索和研究了1+X证书制度下“课、证、赛、岗”融通的电子商务专业网店运营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以培养符合新时代网店运营推广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1.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制度,与学历文凭证书并行,共同构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文通过对“1+X”证书制度的内涵、实施现状以及意义进行分析。发现“1+X”证书制度的实施,给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通过分析现有“1+X证书”中各个模块对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影响和作用,并结合目前国内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发现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对此,笔者从物流企业角度出发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此来达到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目的。本文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待能够对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9年发布实施的"1+X"证书制度改革,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为我国未来高职院校职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改革方向。本文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对"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从政策、评价组织、企业和院校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党建民 《物流科技》2022,(20):165-169
“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创新举措,是适应我国创新型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技术人才需求的有效做法,反映我国职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与教育合作输出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在国际上树立良好教育口碑的重要契机,因此,推动“1+X”证书制度国际化发展对于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话语权意义重大而深远。文章以某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阐述了其在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国际化方面的特色做法与取得的成效,并对“1+X”证书制度的国际化推广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构建中国特色职教发展模式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对照国家"1+X"证书制度的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必须重新审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问题并积极推进相关改革.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将X技能证书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实现课证融通,优化教学设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于1+X证书制度和建筑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工程识图》,在研究了既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后,找到了和1+X证书制度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对于新制度下的专业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课程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是国务院明确提出的新型教育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考取更多的专业技能证书,以此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BIM证书作为首批1+X证书,对土建类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也是加强BIM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应该得到足够重视,并对现有BIM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莫海萍 《物流科技》2022,(12):162-164+168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课证融通是“1+X”证书有效落地实施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1+X”证书制度下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证融通课程教学实施进行分析研究,阐述了“1+X”证书制度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实施课证融通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修订课程标准、丰富课程教学资源、课程学分置换、师资培训六个方面进行探索,对国内高职院校探索“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已经公布了共计44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48个职业教育评选评价组织参与"1+X"证书制度,各高职院校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1+X"证书制度"书证融通"工作.文章针对"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4个观测点专业评价体系及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35个观测点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唐臣  徐小桃 《物流技术》2021,(1):146-151,160
随着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1+X”证书制度下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建设是职业本科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分析“1+X”证书制度下物流管理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新生态与新动向,在遵循职业本科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三能兼容+课程融通+横纵双跨”课程体系,以期探究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20.
国家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依赖,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从原本的高素质人才转变为了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以更加高效地促进各领域发展.学生从高校毕业后,会以证书证明自身专业素质,同时证书也是学校展示自身综合能力的体现.在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高需求的背景下,证书制度也面临着改革,自2019年1月1+X证书制度初步实施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各高职院校的发展,同时各高职院校也在该过程中不断寻找能够顺应发展趋势的1+X证书制度.基于此,文章以福州某职业学院的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为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