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谢小兵 《中外企业家》2009,(16):164-16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流浪儿童问题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描述中国流浪儿童现象的状况,分析流浪儿童现象存在的原因,从现在救助流浪儿童的困境入手,提出相关的救助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流浪动物数量的增加,流浪动物的存在给人民群众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有关流浪动物侵权的案件也只增不减。我国《民法典》中专门论述了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但在流浪动物致人损害的具体案件中,被侵权人必须从法律和实际出发,维护和行使权利。本文介绍了流浪动物的界定,分析了流浪动物致害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和免责事由,并分情况讨论承担侵权责任的主体,为保护被侵权人的权益理清了思路,维护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武非平 《价值工程》2015,(7):326-329
加强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和管理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应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未成年人基本权益的高度,充分认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以地方党委、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为前提,以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基础,以高效运转的部门与社会协作机制为依托的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4.
城市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存在法规政策不健全、救助力量薄弱等问题,应通过健全法规政策、优化政府救助体制、强化特殊教育和实行政府与社会合力救助的措施来实现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有效救助,促使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回归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城市流浪乞讨救助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概括了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救助社会流浪乞讨人员的政策经验。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从完善救助政策、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技能培训、强化部门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我国救助社会流浪乞讨人员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流浪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根据有关部门的估计,目前全国每年有15万人次的流浪儿童,他们普遍处于"问题儿童"边缘化的处境,极有可能成为具有反社会倾向的犯罪团体,更为重要的是,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直接妨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流浪儿童问题引发的消极社会影响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相似文献   

7.
流浪儿童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在救助和保护流浪儿童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总的来说,缺乏可持续性救助保护机制,本文就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地处祖国西部内陆的人口大省四川,共有181个县(市、区),8600多万人口,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人口问题较为突出,流浪乞讨人员相对较多。2003年8月1日,国家废除收容遣送,实施救助制度以来,我省各级财政、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认真贯彻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财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坚持开拓创新,依法救助,规范管理,保证了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已初步建立起新型的、人性化的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9.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础的部分。目前,我国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主要包括城市低保、灾民救助、农村五保、农村特困户救助、城市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以及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在城市,由于低保、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制度的普遍实施,基本上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加快完善。  相似文献   

10.
流浪儿童问题是一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世界性难题。沿街乞讨的流浪儿童不仅与现代都市极不协调,而且将来极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现代文明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全社会共同来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武非平 《价值工程》2015,(20):62-66
完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应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原则,坚持社会救助与社会管理并重,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实现与救助管理制度的有效衔接,以提升社会救助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2.
王宪魁 《活力》2012,(14):4-5
近年来,在国家民政部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民政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履行社会责任,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灾害救助、临时救助、大病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城乡低保等制度不断完善,低收入和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城乡低保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增长幅度明显提高。二是社会福利事业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大力帮助和支持下,经过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吉林省初步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以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救灾救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慈善救助等为辅助,惠及全省城乡400多万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4.
余玉凤 《活力》2004,(7):137-137,213
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381号令,公布实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新《办法》自2003年8月1日起实施。同时实施的还有《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1982年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这样,一个立意  相似文献   

15.
流浪乞讨是古往今来,社会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是社会发展历程中的突出问题.流浪乞讨现象不仅反映了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而且折射出社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面对流浪乞讨者,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无视.社会同情作为人之天性,在愈演愈烈的流浪乞讨现象的冲击下,正在逐步瓦解.本文通过对苏沪地区流浪乞讨现象的调查,研究流浪乞讨现象对当下社会同情心消解的情况,试图寻找重塑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途径与办法.  相似文献   

16.
2003年3月20日,“孙志刚事件”发生,2003年6月,国务院公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代替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以下简称《收容遣送办法》).从以“证据为本”的视角来看,收容遣送的“失效性”以及救助管理的“有效性”何在?政策更替的“证据”是否充分?更替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本将就此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两会数字     
《人力资源》2008,(7):47
9: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目前已经建立9项制度:城乡低保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灾害应急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济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司法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8.
孔令倩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5):101-102,134
流浪儿童由于其特殊的生活状态和经历,导致其道德普遍缺失、心理扭曲,形成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流浪儿童教育中,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构建正确的道德框架是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流浪儿童不良品德矫正需在教育手段上侧重情感教育、激励教育、环境教育;在内容上侧重道德规范教育、是非教育、法制教育、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9.
蒋伟 《乡镇论坛》2008,(30):7-8
2003年3月17日,孙志刚因无暂住证被非法收容,3月20日死亡。经法医鉴定系遭毒打致死。孙志刚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这年6月20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公布,8月1日,1982年颁布实施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废止。一个公民之死导致一部法规的废除,  相似文献   

20.
王杨杨 《活力》2012,(5):29-29
双鸭山市社会福利中心地处安邦大道中段.美丽的安邦河畔,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捷,是市委、市政府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也是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蓝天计划”的重点项目。社会福利中心于2008年8月8日动工建设,2010年10月10日竣工.规划用地面积13677m^2,建筑面积12000m2.设计新颖,功能完善,是一所集儿童福利院、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光荣院、老年公寓为一体的综合型社会福利机构。福利中心内设床位400张,其中儿童福利院150张床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50张床位:退休军人福利光荣院50张床位:第二老年公寓150张床位。中心设有厨房、餐厅、阅览室、健身室、康复室、棋牌室、活动室、医疗室、阳光大厅等多种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