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为提高活性炭对烟气中汞的吸附作用,利用对原料进行低温绝氧干馏处理,改变原料的空隙结构,增加了活性炭的微孔容积;再通过溴素对活性炭的溴化处理,使活性炭对汞单质的吸附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根据水污染的特点以及深度处理引用水的规定,以污染物极性视角出发,将活性炭与多孔性软陶粒为新型复合滤料。活性炭可对非极性分子进行吸附,因比陶粒空隙大,对分子直径无特别要求;陶粒具有很强的极性吸附,对不饱和与极性分子的亲和力较强,可选择吸附极化率大的非极性分子。对于CHCl3与氨氮等有机物,陶粒吸附力大于活性炭。本文将生物降解技术、滤料化学与物理吸附、臭氧吸附相结合,分析符合滤料生物滤池深度处理饮用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抗生素氯霉素(CAP)为污染物对象,采用活性炭(AC)对饮用水中的CAP进行吸附,然后采用微波(MW)技术对吸附饱和的AC进行CAP的降解和AC的再生,并对再生后的AC进行循环使用。结果表明:选用片状活性炭为吸附剂时,达到吸附平衡的活性炭,微波累计处理4min完成再生,再生后AC比表面积增大,吸附能力增强;并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吸附/微波再生处理CAP效果的影响,发现微波功率为539W,微波时间为4min,再生次数四次后,吸附平衡量达到最大,活性炭再生率达到133%。  相似文献   

4.
王涛 《价值工程》2023,(17):145-147
作者针对湖南某企业涂装废气风量大、浓度低的特点,将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技术用于治理水性漆涂装废气。该技术工艺主要采用“预处理+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工艺,经检测,治理后的废气的质量浓度小于10mg/m3,总去除效率可达85%以上,可稳定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5.
陈庆泰 《价值工程》2021,40(14):162-163
针对某工业企业的喷涂工艺废气源进行分析,笔者将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项目废气包括抛丸废气、擦洗废气、喷涂废气,针对擦洗废气与喷涂废气,提出了活性炭吸附脱附、二级冷凝回收工艺结合起来,废气则是需要在密闭的空间内,对其开展相关的治理活动.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我国相关项目的废气治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石油焦基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取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通过对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水中As(Ⅲ)时pH值、浓度、吸附时间和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As(Ⅲ)吸附量的影响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在As(Ⅲ)的浓度为40mg/L,pH值为9.0,活性炭用量为1.0g/25mL的条件下对As(Ⅲ)具有较大的吸附量和去除率。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开发》2016,(6):49-50
文章以活性炭吸附工艺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为对象展开探究,首先对活性炭的吸附机理及其应用优点展开分析,随后从含有废水净化、染料废水净化、重金属废水净化三个角度对其具体应用展开叙述,并从活性炭组合工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对活性炭吸附工艺在工业废水治理研究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石油焦基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取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通过对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水中As(Ⅲ)时pH值、浓度、吸附时间和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As(Ⅲ)吸附量的影响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在As(Ⅲ)的浓度为40mg/L,pH值为9.0,活性炭用量为1.0g/25mL的条件下对As(Ⅲ)具有较大的吸附量和去除率。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制辊上浆机工作时产生油烟废气的原因和油烟废气的危害,对目前的废气处理工艺冷凝回收法、吸收法、静电沉积、机械分离、过滤吸附法进行了工艺比较分析,设计出集机械分离、过滤吸附及自动清洗为一体的新处理方案,并绘制了相应的设备图纸。  相似文献   

10.
饮用水深度处理用活性炭评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炭吸附技术是在饮用水深度处理领域非常具有潜力的技术之一。本文论述了如何建立活性炭评价体系,搭建了活性炭评价体系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上海自来水用煤质活性炭技术通用规范的思路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宁雪  王学江 《活力》2011,(10):60-62
本文主要研究污泥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应用。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ZnCl:活化污泥基活性炭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热解温度500℃,热解时间lh,ZnCl2;容液浓度30%。污泥基活性炭制取的得率为30.14%,灰分含量4.66%。经元素分析最佳制取条件下碳元素的含量最高、孔隙结构清晰。污泥基活性炭主要由中孔构成。污泥基活性炭对铅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Pb^2+在污泥基活性炭上的吸附量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而增大,最佳pH值为5.0。C-O—C、C=C和-0H三种官能团对于污泥基活性炭吸附铅离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简析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活性炭的生产工序、特性、使用特点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和概况等,强调了活性炭吸附是水处理中去除有机、无机物污染的有效、经济的方法。正确选择活性炭,深刻了解活性炭的特性,更能发挥其处理的效果。活性炭吸附技术作为改善水质的有效措施,运行方式灵活,成本低,效果明显。提出活性炭应用领域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保洁箱现在人们对于居住、工作和周围环境的卫生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垃圾的处理,一般采用垃圾桶、箱、纸篓、簸箕等。本发明采用封闭式结构,脚踏启盖;内设置可直接提出的箱体,便于倾倒、清洗。本品使用方便,造型美观大方,是家庭、机关、学校、宾馆、饭店、办公室的理想  相似文献   

14.
孙昕辰  张凯  李祥  潘道远 《价值工程》2024,(10):101-105
电池包箱体作为电池包的承载部件,它的结构设计对于提高电池包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以某款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为研究对象,建立电池包箱体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电池包箱体结构变形量较大,前二阶固有频率相对较低,需要对电池包箱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一阶固有频率为优化目标,建立电池包箱体结构优化模型。电池包箱体经过结构优化设计后,前二阶固有频率分别提高到24.25Hz和34.3Hz,能够合理避开路面激励频率。利用Ansys软件对电池包下箱体进行碰撞分析。碰撞体的最大侵入量为0.818mm,远小于4.5mm,满足新能源汽车碰撞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也得到了长远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工业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其中工业废水的处理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工业发展和城市生产生活的头号难题。在这种背景下,活性炭作为表面积大,吸附能力极强的低成本附加剂,被广泛应用到工业废水的处理当中。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活性炭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意义也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一般干衣机结构见图1所示。该结构是:在外箱体②的前面有一窗口,由门⑤关闭。控制板⑦安装在外箱体②前面的上端。带有金属丝网(14)的排汽口位于外箱体②后,的内侧,并与抽风室(15)相通。内桶④有很多孔眼(19)均匀地与内箱体表面⑩相接。门⑤应和外箱体②前方的窗很好地配合,以能方便地放入和取出衣  相似文献   

17.
利用活性炭对水进行处理已经不是新闻,其早已成为出去水中的污染物最为便捷有效的技术,其原理是生物活性炭可以吸附有机污染物,使其降解,完成除污的目的,但是其安全性却是值得考究的一个现象,本文通过一系列实验的结论来对此进行分析阐述,提高公众的认识,为提高水质处理的安全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巴旦木核壳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得到改性实验后的巴旦木核壳活性炭,考察了巴旦木核壳活性炭加入量,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四因素三水平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巴旦木核壳活性炭吸附作用的最佳工艺条件,得出当巴旦木核壳活性炭的用量为15mg、 作用时间为135min、 吸附温度为50℃时,核壳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去除效果较好,结果表明:在此工艺条件下,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00mg/L.动力学研究显示,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够在120 min内迅速达平衡,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该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等温线研究表明,与Freundlich模型相比,实验数据拟合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  相似文献   

19.
《大众标准化》2014,(1):48-48
正1批次保险柜不合格抽查范围:太原地区生产经销单位的30个批次的保险柜(箱)。抽查结果:合格29个批次,抽样合格率为96.67%。主要问题:抗破坏能力不符合标准要求,箱体钢板厚度不合格。抗破坏能力不符合标准要求。保险柜(箱)作为保管重要财务的器具,抗破坏能力是衡量其安全性能的关键指标,但个别生产厂家对此重视不够,存在锁定承载机构刚性不足易变形、电子锁保险柜的数据线连接孔未采取封堵措施等问题。国家标准规定,A1类保险柜使用普通手工工具、便携式电工工具等在15 min内不应打开柜门。但本次抽查中发现个别保险柜此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箱体钢板厚度不合格。钢板厚度薄,防破坏能力降低,必然影响保险柜(箱)的安全性。主要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探讨了亚甲基蓝溶液的浓度、溶液的pH、吸附剂的投加量及振荡时间等对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在50 min时达到平衡;碱性条件有利于其吸附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