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与发展,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功能,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养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是开展高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1+X"证书制度是2019年我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的一种全新的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文章简要分析了"1+X"证书制度带来的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改革方向与改革情况,对"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实践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高速迈进的科学技术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解决能源及环境问题变得迫不及待,教育领域也因此而受到了巨大冲击,对新时期的高技能、高水平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全面、更新颖的要求。因此,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就要充分认知到积极落实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新教学手段、革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该证书制度下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3.
1+X证书制度推动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改革,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数据中蕴藏着大量的商机,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的新型生产要素,企业可以获取新的商业机会,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数据的分析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院校1+X证书工作的推进,归纳了1+X证书标准化体系对于数据分析人才培养带动作用,并就如...  相似文献   

4.
<正>在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要求人才培养的专业性适应社会生产与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但高职院校在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本文基于这一问题,对“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改变着,对于各高职院校的财会类专业而言,通过实行1+X证书制度来实现1和X的无缝衔接,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历证书的基础作用,还能展现技能等级证书的提高效果,所以把与证书相关的培训内容加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同时优化课程教学,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新发展格局对财务管理教育教学模式、理论层次、技能层次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职业教育教学的新要求,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当中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1+X”证书制度势在必行。本文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出发,分析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进行“1+X”证书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以及改革过程中遇见的问题,为研究“1+X”证书制度推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1+X"证书制度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面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现状和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提出了设置"基础英语+行业英语+特色英语"三元课程体系的探索,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完成常规的X证书考证和打通学业晋升的通道;培养学生将语言应用于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造就适合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学生处理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灵活性,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国家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依赖,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从原本的高素质人才转变为了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以更加高效地促进各领域发展.学生从高校毕业后,会以证书证明自身专业素质,同时证书也是学校展示自身综合能力的体现.在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高需求的背景下,证书制度也面临着改革,自2019年1月1+X证书制...  相似文献   

9.
根据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操作能力有限的特点,在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背景下,利用校园的智慧化环境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旨在详细了解学生的自然情况,分析学生的特点和可利用的因素,扭转起点低、动手能力差的劣势,为计算机课程教学探索出契合高职学生水平的学习模式。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多种模式教学实现了教师角色转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助益工作岗位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1+X”证书的指导思想是“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拓展就业创业本领”。在“1+X”证书制度下,本文首先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现状分析入手,其次总结了国际商务专业在“1+X”证书背景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如何构建国际商务专业在“1+X”证书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2019年发布实施的1+X证书制度改革,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为我国未来高职院校职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改革方向。本文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对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从政策、评价组织、企业和院校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高职院校需积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实践探索,明确改革方向,逐步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开展培训.高职院校在开展"1+X"母婴护理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中,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体系、优化培训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三教"改革、健全评价体系多方面促进课证融通,培养了学生综合...  相似文献   

13.
王项奎  费伟 《物流科技》2022,(10):177-180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课证融通的大背景下,文章依托宁夏职业院校仓储配送实务课程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探讨以学生的职业能力持续成长的实施路径,确定基于物流管理“1+X”证书“能力本位”的课程定位。并引入了企业内训师制度,设计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模式,重塑了融合“企业业务、‘1+X’证书、教材教辅资源”的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了“做-学-做”的以学生自我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成果对于宁夏职业院校推进“1+X”证书的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不断向前推进,职业教学也进行了相应程度的改革,在这种背景下,“1+X”证书制度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也进行了改革。教学改革作为提高中职会计专业的先导,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推行“1+X”证书制度中职会计专业改革是现在中职会计教育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阐述“1+X”证书制度的作用以及在这种制度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的策略,以此来提高中职会计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职业院校中有效落实“1+X”证书制度,文章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将“1+X”证书考核标准融入课程,并重构在线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配合考前集中培训等策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希望通过一系列改革,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助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家职教改革的重要方针,“1+X”证书制度首先在高职院校试点实施。其中,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的是“1+X”智能财税证书制度。以此为背景,论文详细阐述了“1+X”证书制度的内涵以及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1+X”智能财税证书制度的意义,并从证书制度建设、院校实施和配套制度等方面分析其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大众化、全民化教育的发展,如何使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服务于更多学习者和行业企业,是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根据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育30多年的发展,以及对国外先进国家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学习与研究,深度地思考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根基与发展的趋向,1+X证书制度下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是促进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走向国际化的教学管理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并提升高职院校对各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效率和培养质量,国家教育部门开始主导并落实“1+X”证书制度。该制度的实施目的主要在于通过教训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凭借自身的职业能力获取相应的职业证书,从而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化合作。职业院校教育的深化改革,需要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需要考取财务数字化证书,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有效融入“1+X”证书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丰富传统的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19.
杨倩 《物流科技》2021,(2):180-182
1+X证书制度作为"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任务,对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校企合作和加强社会服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广东省高职院校积极推行并实施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有效进行书证融通,不断创新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为粤港澳大湾区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重点强调推行“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改革发展新的增长点,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纷纷开设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课程,本文则对智能网联汽车1+x证书培养模式的思路到实施过程进行讨论,从学生的授课、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校企合作三方面讨论如何提高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效率,不仅可以提高技能人才在社会的就业率,还能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证融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