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业气象灾害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导致作物显著减产的不利天气或气候异常情况的总称.多由温度、水、风等自然因子引起.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有:冷害、霜冻、干旱、洪涝和干热风.本文从概念、成因、危害三个方面对以上五种农业气象灾害进行了综合论述,并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防御措施,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气象防灾减灾的薄弱点为偏远农村,在农村防灾减灾的气象任务尤为艰巨。针对农业气象灾害和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两方面的工作,应从加快发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观测站网、预测危害灾害的体系的建立、气象危害评估的检测、危害的应急反应的响应体系等方面入手,采取符合实际的对策,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分析河北省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和气象灾情入手,探讨气象灾害对河北省农业生产的风险影响,特别是主要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农民收入以及农民消费等农业经济的影响分析,同时提出相关建议对策,对农业防灾减灾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较强的数据存储、查询、分析能力,可以实现农业气象信息的快速采集和分析处理。文章主要分析GIS在农业气象灾害信息服务方面的主要应用,结合项目实例讨论农业气象灾害信息系统的结构、地图操作、专题图制作等内容。重.最分析GIS专题图在灾害分析与统计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技术开发》2015,(32):63-64
气候变化是不可控因素,其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及病虫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都是利弊共存的,如何有效的做好预防工作,需要对这些影响有深刻的认识。文章就天气变化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以及对病虫害的影响所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6.
陈江艳  徐搏  王丽娟 《民营科技》2014,(10):218-218
简要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农业气象灾害的具体情况,对此分别提出了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应急性对策、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长效性对策、以及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事后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业气象灾害类型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惠 《民营科技》2014,(6):61-61
对农业气象灾害的类型进行具体分析,并针对农业气象灾害提出了有效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8.
小麦是中国农业中的重要作物,是世界分布最广、种植历史最悠久的作物之一。西北地区气候较干旱,无霜期长,在种植秋小麦之外还可以进行春小麦种植。作为小麦的主要种植地区,西北地区春小麦种植质量不仅影响产量,还对当地农业经济有重要作用。对春小麦栽培技术进行探讨,提出促进其产量提高的有效措施,为西北地区春小麦产量提升、农业经济增长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市阿城区大豆作物是一年一茬次种植,产量的高低决定一年的收益。因此在大豆生产中,在不断发掘大豆生产潜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加强在大豆生长过程中的田间管理和预防突发性灾害等。做到两手抓,一手抓种植技术,一手抓防治技术。在种植技术方面影响大豆产量的因素首先是栽培品种,其次栽培技术合理施肥,再次要加强作物中后期的田间管理,提高作物生长势。在防治技术方面,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近年来阶段性干旱对大豆作物的产量影响较大,随之而来的病虫害对大豆作物的危害也较重。  相似文献   

10.
以麻阳县2001-2015年气象资料及花生产量为基础,分析花生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研究表明:麻阳县气象条件较适宜花生种植,单产逐年上升,积温和降水是影响花生产量的重要因素.暴雨洪涝和阴雨寡照是影响当地花生产量的气象灾害.提出了防御措施,为当地花生高效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周海龙 《民营科技》2014,(2):257-257
我国是农业大国,大豆种植产量在总农业种植产量中所居比重大。近些年,我国种植大豆面积又有所增加,大豆病虫草灾害的防治成了大豆种植者的重要任务。只有科学的做好大豆病虫草灾害防治,才会增加大豆产量,保证种植者的收入,也保证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速度。面对大豆的病虫草灾害,只有从根本上做好防御工作,从根本上杜绝病虫草灾害的发生,才是保证大豆产量的基本。以下着重对大豆病虫草灾害的类型及防治方法做了分析,增深人们对大豆病虫草灾害的了解,保证大豆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气象灾害对黑龙江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损失,所以对黑龙江城镇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作出有效的构建与完善,对于提高黑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水平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黑龙江省城镇气象灾害特点作出分析的基础上,从宣传机制、信息预报机制、部门合作机制、气象预报机制以及资金保障机制五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城镇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徐杰 《科技与企业》2014,(24):100-100
我国作为世界灾害活动最频繁、种类最多、危害最大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占自然灾害总经济损失的2/3。本文结合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对气象灾害以及经济损失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各地气象办公条件越来越好,气象电子设备越来越多,防护要求越来越高,现根据惠州市气象预警中心业务楼的特点,确定其防雷等级。在通过现场的勘测后对其内部的结构和布放的电子设备进行全面的直击雷和感应雷的防护。直击雷防护设计主要采用避雷针、带结合保护方式,有效减少直击雷的灾害;信息系统感应雷方面采用了多级浪涌保护器保护、屏蔽、等电位等多种措施,有效解决了雷电波入侵损坏。  相似文献   

15.
李洪亮 《民营科技》2011,(10):202-202
农业生产是在自然的、多变的气侯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的每个环节都与天气、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因而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掌握当地的天气、气候知识、气象预报信息。气象部门本身就是个面向社会和公众的服务部门,气象为农业服务是气象服务的首要方面。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农业新技术的推进以及中国气象局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在气象事业发展中的应用。现主要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及努力提升农业农村防灾减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气象服务能力来发展我国的农业气象业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目前安乡农村防灾减灾气象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农村气象监测体系,提高预报预测水平;丰富农村气象服务产品,满足需求变化;建设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提高防御气象灾害风险能力;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健全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体系,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农村气象服务的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17.
郭丹 《民营科技》2013,(11):9-9
农业气象灾害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全球气象不断的变化,生态环境正急剧的变坏。生态环境的变坏使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频数不断的增加。给农业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灾害性天气就是大气因子直接在受害体上发生的作用,而产生的灾害。这些灾害的表现形式有可能对受害体危害很小,也有可能危害很大,这些灾害的特征有干旱、洪涝、冰雹、台风等等许多的特点,那么在预防这些灾害性天气时,应该怎样做呢?现将会对灾害性天气发生的特点,以及如何防治灾害性天气进行综合的阐述,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良好的对灾害性天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业气象观测对农业生产与发展有着一定影响,其是地面观测的一项重要业务,对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有着较大帮助。农业气象观测的自动化,体现了农业气象服务的先进性,其需要利用先进的科技技术以及气象监测技术,所以,科技技术的不断提升也可以使农业气象的服务越来越现代化,提高了其各项业务服务的科学性与及时性。通过观测我国农业气象的变化,可以有效对农业灾情进行预测以及防治,有利于缓解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的现状,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高希武教授主持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林重大病虫害和农业气象灾害的预警及控制技术研究"的子课题"环境相容性农药的安全高效使用技术研究"进展顺利。在棉铃虫、棉蚜、小菜蛾等重要农业害虫抗药性机制及抗药性分子检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20.
吉安市是一个气象及气象衍生灾害多发区,各种灾害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制约社会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气象预警信息传播由于手段、技术、资源等原因的影响,传播的时效性、传播率有一定的限制。为此,吉安市气象局建立了吉安市防灾减灾预警主叫服务系统,该系统成为了对外发布气象预警信息的一个主要快速绿色通道,能保证及时、有效地把气象预警信息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