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邹燕红 《价值工程》2013,(19):254-255
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养在高校管理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明确辅导员素养重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新时期独立院校辅导员应该具素养和能力。重点从政治素养、政治工作意识、知识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心理素质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展开论述,对现代教育背景下独立学院辅导员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干部双重身份。辅导员从事的工作涉及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多个方面,其职业素养的提升对于教育管理效率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这一视角,结合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内容,探讨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应该具备的几类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论述了新时期创新与高校辅导员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创新是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迫切需要,是创新型辅导员的核心构成要素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锻造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辅导员队伍,是提高学校德育水平的根本保证,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大学生特点,有别于部属等其他类别高校大学生,作为地方高校大学生实践育人工作的主要承载者和核心力量,地方高校辅导员的影响力水平直接决定着大学生实践育人的效果,而地方高校辅导员的非权力影响力,是通过高校辅导员自身政治素养、品德素养、知识素养等方面体现,从而影响学生的言行,这种影响力并非强制、被动的让学生接受,而是在学生认可和信服的基础上,学生主动服从和内化.因此,研究高校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有效开展大学生实践育人,具有更大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是我国高校特有的一个职位,不同于专业教师,也不同于高校的行政工作人员,是一个单独存在的队伍,也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顺利完成学业。“核心素养”一词最早出自西方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研究报告中,有助于在教育中的具体操作的实现。根据民办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现状,结合素质导师制探索实践,提出当代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路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育,离不开辅导员队伍的积极介入。无论是从教育部43号令中对辅导员职责中“网络思政”的明确要求,还是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均对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明晰“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概念、目前的培育路径、高校辅导员在其中的工作定位及需要提升的能力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期帮助辅导员队伍更好地投身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7.
邵宇  程悦 《人力资源》2024,(6):145-147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管理中重要的一环,面临着职业发展和能力培养的新挑战。在大数据时代下,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探讨高校辅导员在大数据时代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并提出相应的能力培养方案,可为其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6,(32):250-252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高校教育学校工作的骨干力量和专业人员,针对高校辅导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将进一步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本文从内职业生涯规划为突破口,深入分析了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从提升自我认识水平、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和丰富职业生涯角色等三方面阐述了高校辅导员内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具有最直接的重要影响,加强和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是一项紧迫的任务。笔者针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逐步建立和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新形势,结合自己几年来辅导员工作的实践体会,阐述了高校辅导员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0.
辅导员是高校人力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能力发展的引领者。健全的辅导员的培训体系对优化高校资源配置、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培训体系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职业培训体系的完善性依然有待加强。本文以戴明环管理思想为指导,提出了健全和改革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的策略和建议,建立有序的培训环节,以满足辅导员日益增长的工作能力与自身发展需求,从而稳定辅导员组织队伍,实现辅导员对大学生的管理和育人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付罡  李宝玺 《价值工程》2014,(13):316-318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团队建设,符合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有利于辅导员学习型组织创建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在能力、工作针对性和优势,提升队伍核心竞争力,充分体现知识管理在组织建设中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4G、微信等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育人环境和辅导员的工作要求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文章从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影响出发,两方面分析了辅导员在应用新媒体工作时遇到的瓶颈,包括辅导员自身素质与新媒体应用技能的不足、新媒体时代学校的针对管理不完善;并从提升自身素养,增强育人能力,学校完善管理方案,形成长效机制,从综合素质、经费投入、多部门合作、监管等各方面创新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郭维刚 《价值工程》2012,31(2):217-218
本文试图探索利用建立辅导员实践交流社区的方式逐渐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首先介绍了辅导员实践交流社区的概念与内涵,其次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对提升辅导员专业素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职业发展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核心。高校辅导员存在的自卑感、失落感、焦虑感以及成就感低等心理问题已成为制约其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文章深入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心理缺失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心理矫正和调适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能力培养的视角,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直接承担着教育与管理学生、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本文通过结合现实中存在的各要素构建辅导员工作胜任力模型,以期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能力的提升进行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6.
卢志同  刘跃东 《价值工程》2011,30(7):203-203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肩负着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责任,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全国辅导员总数已经达到十万之多,但是由于很多高校没有科学系统的辅导员选拔、培养和考核机制,严重影响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文章基于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的研究视角,分析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构成要素,从而为正确的选拔、培养和考核高校辅导员提供理论依据,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6,(9):237-239
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新的发展形势下,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也成为了高校在发展中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结合新的教育发展背景,并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释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及整个教学活动展开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从我国目前高校发展的现状出发,对辅导员的能力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论述。最后对新时期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与提升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以来,作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载体之一,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在全国各高校迅猛发展,并且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探索现有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经验对全国其他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和优化,对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辅导员工作室应围绕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这一主要目标开展工作的论断,文章从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两个方向阐述国内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经验,以供高校和辅导员同仁学习。  相似文献   

19.
于丹怡 《企业导报》2014,(19):30-31
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指导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实现辅导员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以及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提升辅导员职业指导能力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均衡性原则、发展性原则、预见性原则以及实践性原则。并且通过鼓励辅导员参加职业指导培训、参加相关学术交流、丰富辅导员职业指导的工作经历和开展有针对性学生职业指导的途径,达到提升辅导员职业指导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骨干力量,也是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的重要纽带。文章以辅导员的个人素质能力培养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辅导员个人发展面临的困境,从提升辅导员理论素养、职业技能和学生工作研究能力、强化政策引领与典型示范等角度探索辅导员自身素质能力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