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东北地区科研院所和高校众多,科研资源优势突出,科技创新成果丰富。但这些成果就地转化较少,使得优势科研资源未能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尤其是一些"国家队"科研院所产生的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更少,在东北地区形成的人才和技术反而都输出到其他地区,导致"墙内开花墙外香",未能很好地为东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应认真分析东北地区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的制约因素,研究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一、东北地区科技创新基础丰厚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航空企业、科研院所的科研开发人员的问卷调查得知:影响创新人才成长的主要环境因素为工作环境、学术氛围环境等;科研人员最不满意的各项科研制度和政策依次为人才选拔政策与程序、人才培训制度及投入等;科研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科研和学术氛围不浓厚、科研经费不足和科技管理制度不灵活;影响吸引留住创新人才的关键因素是个人的...  相似文献   

3.
《商》2015,(24)
科研院所是我国科技研发的重要机构,在国家创新科技体系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科研院所中采取人才激励机制,能够有效提升科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激发其创新能力,挖掘工作潜能,以促进科研院所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就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激励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梅耀敏 《商》2015,(4):73
协同创新是政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是通过政府引导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共享,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模式。通过对金湾区局限于实训基地、技术合作和联合共建实验室等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现状分析;对国内外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析与启示;提出建立完善区域政产学研合作机制体制,加强政府主导,建立多元化的区域服务体系等措施加强金湾区区域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促进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主流趋势,地球成为地球村,在这样的趋势下,人才的作用更加重要,因此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才能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有利地位。为此,泉州市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区域内工作,制定出台了多种政策,在优化人才体系、配齐人才工作队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完善人才集聚泉州市政府还应完善工作格局、创新聚才引智机制、深化与著名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做好在外泉籍人才回归工作、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研院所的不断深入发展,科研院所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部分研究所逐步转制,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与财务核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突出问题,影响了科研院所的发展。因此,当前科研院所开展有效的内部审计,并强化科研院所内部审计,加强审计的职能及在经济管理决策中的作用,提高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水平。本文还介绍了内部审计的定位与特点、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努力推进科研院所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为大学附属医院,科研、医疗、教学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才能平衡发展。科研是医疗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和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是保证学科建设与发展、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措施。科研的发展依托于医院业务增长、学科发展水平、人才储备水平、科研服务水平。科研服务体系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官产学”创新网络与企业主导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创新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创新网络也已成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官产学"创新网络由政府、企业、大学及科研院所三个主体组成,三个主体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科研院所提供智力保证,而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起着主导作用。企业的主导是由企业的性质、企业和区域发展、技术创新的性质和市场经济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些年国内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素质人才需求显著增加,尤其是针对科研院所一类的科研部门而言,人才更是该领域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科学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核心保障。 为此,科研院所应该注重高素质人才引进这一环节。 基于此,文章深度分析科研院所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实践策略,供广大从业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之中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引进人才难以及留住人才难等问题在科研事业单位人才管理之中普遍存在,成为制约科研事业单位健康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科研事业单位而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其重要任务,同时要积极做好人才引进方面工作,充分地发挥出人才的价值,为事业的发展夯实人才基础。本文分析了当前科研事业单位人才引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积极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研创新团队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以科研创新为目的,由为数不多的专业技能互补、致力于共同的科研目标、并且拥有团队精神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创新群体。科研创新团队的组建是为了培育和发展科学研究领域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吸引人才,凝聚优秀的创新群体,培养科技队伍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0 年 9 月主持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了“四个面向”为我国科研创新指明方向。 科研院所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运行的重要机构,一直以来是我国科技研发领域的重要支柱,也是保障我国科研事业处于领先地位的关键组织机构。 内部控制是保障单位权利规范运行、组织机构高效运作、实现单位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因此内部控制作为保障科研院所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单位内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却没有及时进行调整,所以很多科研院所内部控制问题频繁发生。 基于此,文章对科研院所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以优化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并为实现科研院所战略目标做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前,淮安高职教育存在着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高职科研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特别是科研领域未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发挥显著作用。加快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同步发展,应优化专业结构,提高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吻合度;深化科研兴教,提升为区域经济发展科技支撑服务水平,从而通过高职教育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加快人力资本积累,满足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人才、科技需求。  相似文献   

14.
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我国传统的高校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对于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式结合我国具体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国外高校的发展经验,寻找一条适合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道路。为了探讨如何在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中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撑高质量的教学,用高质量的教育来促进高水平的科研发展,把科研实践和理论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5.
姜鸿飞  闫君 《商场现代化》2010,(24):136-137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在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全新战略构想。高等学校创新驱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支持和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针对蓝色经济区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层次创新型和高技能人才匮乏等问题,给予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依托高校科研人才聚集优势,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构筑服务发展网络,全方位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企业集聚高层次人才团队,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载体,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它的建立为加强我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江汉油田、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唯一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新形势下加强工作站的建设,要以科研需求为导向,积极创新博士后人员引进、管理机制;以完善制度为抓手,不断提升工作站管理工作水平;以人才培养为重点,充分发挥高端人才传帮带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酒泉地方职业院校在区域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分析了地方职业教育服务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校、政、企协同培养文化人才的路径,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酒泉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苏州工业企业创新发展存在高校院所、产业创新主体、科技服务资源、创新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应聚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深化创新对外开放机制;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提升政府服务精度效能;大力引培创新创业人才;深化科研管理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南京积极建立区域创新体系,使南京在人才培养、产业集群、经济增长中获得了益处,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政府协调不力、企业技术创新乏力、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困难、人力资源浪费等问题,影响了南京区域创新体系的进一步建设,也阻碍了南京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研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结合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群体的内涵,对辽宁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群体的现状展开调查,分析了辽宁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基础性能力、运行性能力、创造性能力、组织性能力和执行性能力等能力特征现状,基于政府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单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视角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