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统计分析显示,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就业转移和批发与零售业的产出疏解效果明显,且京津冀三个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流通性服务业与公共服务业均具有较高的经济联系强度。测算表明,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辐射能力最强;目前天津流通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的辐射能力已经超过北京。基于面板数据的协整方程估计显示,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流通性服务业对津冀地区经济增长与就业,产生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天津服务业各行业对河北省服务业具有辐射带动效应;但北京生活性服务业与公共服务业并没有产生直接的辐射带动。因此,可通过开拓生产性服务业与流通性服务业协同发展的新领域,促进京津冀民生产业升级,突破户籍限制,带动服务业产业人员的就业转移等措施,提升京津冀服务业分行业辐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国际投入产出表,构建单向融合度、综合融合度和融合互动度指数,并将产业部门按照技术密集度进行分类,测度产业融合的程度。结合"微笑曲线"和价值链理论,生产性服务业贡献度越高或者制造业贡献度越低,越有利于产业升级。对融合度指标进行国内外对比,结果表明:中国产业融合发展相对滞后,制造业生产中生产性服务业贡献度过低;生产性服务业过度依赖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低技术部门影响力偏低且高技术部门影响力过高;制造业低技术部门产值偏高且高技术部门产值过低。应抓住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契机,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贡献度,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机制,促进高技术部门发展,优化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影响力,调整制造业部门的产值比重。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服务业是当今经济活动中最活跃、增长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近年来,天津市高度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一直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战略性和先导型产业优先发展.运用 SW0T分析法分析了天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天津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为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已迈入工业化的中后期,支柱型产业也已初具规模。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部分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慢,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缺乏。技术研发仍然以模仿为主,产业结构附加价值低,位于“微笑曲线”的底部。我国应积极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实现经济转型的步伐。在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方面,要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促进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的迅速发展,加快与国际接轨;在金融业与科技服务业方面,需要更注重集聚区效应。同时,要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联合,强化集聚效应,拉动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罗琼 《中国市场》2014,(46):36-37
台商投资大陆占比最高的制造业近年来增长率出现下降趋势,而服务业比重开始增加,现代服务业将成为台商下一波大陆投资的主力。由于文化一脉,两岸在现代服务业方面合作成功概率将高于外国同业,因此,对津台现代服务业合作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引进台湾现代服务业这股活水,将津台两地经贸合作的重点放在现代服务业上。本文建议前期津台现代服务业应以物流、会展、旅游、医疗保健经济与文化创意五大行业为合作重点,中期则重点盯住两地金融合作及两地直航。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天津滨海新区生产性服务业所包括的相关产业为切入点,采用回归分析,来分析其中对生产性服务业起关键性作用的产业、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及各相关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一、生产性服务业在天津发展的潜在优势1.天津的经济现状有利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天津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第二产业在经济的发展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是中国的一个主要的制造业基地。但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个连接二三产业的纽带产业无疑是推动天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一个很好的中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能继续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  相似文献   

8.
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及增长趋势,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升级。目前,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一些行业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足,使高端服务业缺乏发展基础;高端服务性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其处于从属地位。黑龙江省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必须加快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重点及优势产业发展;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提供政策及投资支持,培育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加强政策支持及资金投入,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工业4.0"时代到来,全球产业结构开始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趋势,此阶段经济发展的实质特征是资源生产率大幅提高,同时经济增长逐步摆脱传统资源的依赖。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逐渐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成为衡量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也是我市制造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需求。在分析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其互动关系的基础上,针对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存在的制约问题,提出促进其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以加快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经济"发展趋势下的重要支撑产业。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可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采用空间基尼系数指标,从行业层面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状态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京冀各有行业优势,而天津优势不突出。据此,依据现有集聚现状和京津冀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眼于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运用多元回归计算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与天津GDP之间的相关性和贡献度,并采用投入产出法计算其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析产业关联效应,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及相关结论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全球服务外包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服务外包已经具有了产业的性质,形成了服务包产业。通过分析服务外包产业基本特征,发现服务外包产业实质上是处于"微笑曲线"两端的生产性服务业,而且与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因此,只有结合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际,才能为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服务化是生产者服务业知识化的前提,生产者服务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服务业的知识化。上海经济发展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推动作用比较大,其中商务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和物流业对经济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信息、金融、研发等生产者服务业在上海的产业发展中作用逐渐增大,但尚未起到支撑作用。提升上海乃至全国产业在微笑曲线的地位,可行的办法是大力发展"微笑曲线"右上端与销售及售后服务相关的生产者服务业,如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等。  相似文献   

14.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嵌入效应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内部技术创新能力和外部关联协同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技术效率则能较好地综合反映这两种能力。为此本文选择制造业技术效率为因变量,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宁波生产性服务业细分部门嵌入制造业的效果。结果表明,目前宁波生产性服务业的嵌入效应尚不明显,没有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产生较大的助推作用,今后应从加快推进制造企业"外部化"、生产性服务企业"市场化"、企业融合发展"平台化"等方面,促进宁波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06-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互联网+"对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经济开放水平等条件下,"互联网+"对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由阻碍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回归显示,"互联网+"对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影响也因行业特质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探讨了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和服装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对服装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对服装产业的拉动作用大小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7.
生产性服务业是新时代经济增长的创新源泉,其本质体现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本文运用仁慈型的DEA交叉效率评价模型,对2004-2011年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质量及27个省级区域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程度不断提高,融合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战略性新兴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质量高于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质量;省级区域间的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质量差异较大,大部分区域融合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谷蕾 《商场现代化》2012,(34):136-137
文章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生产性服务业增长速度和生产性服务业经济效益三个方面考察了目前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京冀健康服务业高层次人才来津工作意愿,分析数据得出妨碍京冀健康服务业高层次人才来津工作的人才流动壁垒、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制约因素,进而立足天津的比较优势,强化机制、制度建设,探索出吸引京冀健康服务业高层次人才来津工作的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20.
提升江苏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传统性服务业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变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主要从提升江苏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江苏省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