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郭静 《北方经贸》2010,(10):58-60
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的第一波冲击中,我国省区经济发展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东中西三大板块经济增长全面回落,增幅下滑由东向西逐级递减。进出口贸易受到较大冲击,外向度高的东部地区和外向度低的西部地区均出现增速大幅下滑。企业经营和劳动就业困难加剧,但东部地区的影响举足轻重。国民收入增长趋缓,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回落幅度大于东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省区着力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强培育区域增长极,增强自身综合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外向型经济近几年发展迅速,但省内各地发展很不平衡。文章通过构建衡量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较低,提出山东省外向型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东部地市带动中西部地市发展,中西部地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加速产业聚集,扩大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3.
贾广余 《中国市场》2012,(41):97-99
运用我国2005—2010年1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促进的区域差异。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的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与相应地区出口额均有正向促进关系,但从作用系数来看,东部地区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的促进作用要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又略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中国旅游就业区位商时空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区位商模型,从总就业与第三产业就业视角分析中国旅游就业的区位商时空结构,发现中国旅游就业区位商的时空结构特点:东部沿海省区是旅游就业主要集聚区,但中西部省区的旅游就业区位商在不断提高,并且中西部省区旅游就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潜在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与需求协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省际之间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各地区的企业和居民所享受到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服务需求潜力大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服务需求潜力小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与服务需求基本上是匹配的,其服务业发展状况基本上能够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河南、河北两省的服务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服务潜在需求,应加大服务业发展力度,提升服务业比重;贵州、西藏两省(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过多地超越了服务潜在需求,主要是其经济发展水平过低、服务需求不足导致的,贵州省在政策上应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步伐,西藏自治区则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原因不适合大规模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放缓,打造良好的投资经济环境,已成为各地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鉴于各国都将产业调整作为应对危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步伐的不断加大,中部地区应抓住此次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机遇,统筹考虑国内外产业转移进程,才能在吸引资本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真正提升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7.
要闻点睛     
上半年GDP 8省排名下滑区域经济增长失衡恐加剧 近日,全国31个省(区、市)的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GDP)数据全部出炉,重庆以10.9%的增速继续领跑,贵州紧随其后,黑龙江、河北、山西则居于榜尾。8省排名较一季度出现下滑,其中5省增速慢于一季度。东北地区整体放慢,东部沿海、中西部部分省份矛盾隐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熵权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对中国各地区投资环境进行了实证研究和评价分析。各地区投资环境竞争力整体呈现"东强、中平、西弱"的格局,与外资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一致,极不平衡。目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外资正逐渐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因此,中西部地区应加快投资环境的改善工作,以更好的引进外资和发展当地经济。  相似文献   

9.
一、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对外依存度高,受世界金融危机冲击最直接、最明显。一季度,投资、进出口、消费和工业增加值同比仍在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DEA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支出效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东部地区教育支出的技术效率高于中西部;而中西部地区教育支出的规模效率高于东部.要素集聚和转移支付依赖是造成地区间教育支出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因而东部地区应注重教育支出结构优化,提高规模效率;中西部地区仍需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1.
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政策导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外商来华直接投资(FDI)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不平衡性,尤其是东南沿海和中西部内地省区之间有较大差距。本文对此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后认为:地区间社会秩序的稳定、市场潜力及劳动力素质、邮电通讯和金融服务等基础设施水平、地区优惠政策和各种信息成本因素是决定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缩小地区间直接投资差距、促进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以来,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引发全球经济的萧条与衰退,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带来不小冲击,尤其是对外向型产业的冲击,但同时也提供了适时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的机遇。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中国经济要想保持平稳持续增长,中国的产业结构急需做出新一轮的调整。本文将从分析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以及在金融危机中外贸产业遭受的冲击,最后提出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应作出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3.
孙浩进 《中国市场》2014,(15):48-56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企业商务成本居高不下、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使得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贸易企业开始出现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在分析中西部与东部在居民福利、企业福利、政府福利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的基础上,指出了利用产业转移这一契机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区域福利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勇 《中国市场》2013,(8):6-11
2009年我国区域城镇化水平提升格局继续呈 "中西部明显快于东部"态势,地区速度差继续扩大,即中西部相对更快一些、东部相对更慢一些; 区域城镇化水平格局继续呈 "东部高、中西部低"态势,地区水平差距继续缩小; 区域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基本协调,两者之比依然是 "东西部高、中部低",变化是都有所扩大,东部幅度最大。2010年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区域城镇化进程将企稳回升,各地区城镇化提升幅度将超过上年; 区域城镇化水平将继续保持协调收敛态势; 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性将继续改善。最后,提出了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几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营销西移     
占我国国土面积87%、人口59%的中西部地区正日益焕发出强大的经济活力与巨大的营销潜力。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一连串数据无不说明了这一点。国家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监测显示,自2008年上半年以来,中西部地区消费增长明显高于东部地区。金融危机让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的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四大外贸地区中,广东、浙江、上海2009年一季度GDP  相似文献   

16.
2011—2012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勇 《中国市场》2013,(4):6-13
2011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从地区比较看,我国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连续5年超过东部,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继续超过各省区平均水平,东西部差距继续向趋缓方向发展。从增长、总量和发展水平三大区域格局看,区域增长速度格局再次变为"远西部、大中部、新东部"的排序,东西部增长速度差继续逆向扩大;区域经济总量格局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态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格局继续呈"新东部和远西部高、大中部低"态势。2012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继续深化,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发酵演变的情况下,我国区域经济可能继续趋缓,各地区增长速度大体在15.0%~7.5%;区域差距将继续保持"相对差距略有缩小、绝对差扩速放缓"态势;2012年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各地区经济增速继续有所放缓、一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区域投资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和城镇化重点地区将呈现新变化等基本趋势,为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良好势头提出进一步制定和出台一些急需的空间规划、出台有利于中小城镇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利用结构性减税的机会建立我国地区差异化税收体制、建立全国性生态补偿机制等若干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加工贸易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追述我国对外经贸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区域经济学中的“梯度推移理论”,可以推断出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之路:由东部沿海开放地区转移到中西部较落后地区,最后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但是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仅靠梯度转移来实现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难度较大.所以中西部地区还应积极创造自己优势的产业集群,才有可能实现与东部地区经济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中、东部地区都已经进入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阶段,但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充分发挥中、东部地区产业各自的特点,协调两地区产业发展战略,对促进区域经济协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振华 《消费导刊》2009,(24):75-75
目前我国产业转移呈现出梯度转移的特点,正在由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作为中部地区新兴的工业城市,进一步深化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步伐,对于促进鹤壁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两个构建"、实现"两保目标",推进"发展大工业、建设大城市"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建立外向型经济的基础和环境、开放程度、潜力三个指标体系,采用2008—2012年的年度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与中部四省及东部发达经济省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及综合测度,结果发现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总体高于中部地区,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中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影响外向型经济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