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稳定农民预期与土地制度法律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说明了农地制度变革对农民收入的重要性。介绍了自计划经济体制到现今的我国农地制度变迁,并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停滞的内在原因以及现阶段存在的几种农村土地政策改革的优劣。文章认为农村土地制度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进行市场化的自由流动,并在流动中实现土地资产的增值和效率化的配置。  相似文献   

3.
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土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斌 《财贸经济》1994,(11):60-62
一、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 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建立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机制,实现了家庭经营与集体土地所有制相结合,为农户走向市场奠定了基础。但不完善的土地制度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如下: 1.产权不明晰。产权是平等的所有权之间为解决共同财产问题而形成的权责利关系。所有权是产权的基础,产权是所有权的实现。只有当参加市场交易的各类主体的产权得到明晰界定,市场中的各种交易才有可能进行。明晰的产权关系是使农户进入市场,实行等价交换,平等竞争的基础。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土地制度,就是要把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农产使用权的内容、界线、实现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并以法律加以保护。而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落后地区,在实行大包干以后,土地所有权在实践中是模糊的。虽然《宪法》、《土地管理法》中确认“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以外,属于集体所有”,但这个集体由谁代表,缺乏明确的人格化,所有权主体呈现虚置状态,以致有的地方在签定土地承包合同时,甲方盖的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土地问题的妥善处理。对于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学术界存在着很多的争议。反对土地农民所有制的论点认为:土地私有会导致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社会危机,甚至会导致农民战争。土地保障是对社会保障的代替,是农民最后的保障,土地不能私有是出于社会保障的考虑。土地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不利于土地的合理配置和规模经营。从土地投资严重不足,掠夺式经营时有发生;土地的非市场配置导致土地的细碎化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无法实现;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三方面论述实行土地农民所有制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与流动农民身份意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南京市 383份有效问卷调查资料的分析 ,探讨了在制度过渡时期 ,影响流动农民的自我身份意识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控制其他变量后 ,主要有三个变量发挥显著作用 :主观感知的收入在城市中的位置、感受到的城市社会歧视、家庭对其外出务工经商的支持 ,证实了阶层意识产生的动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南京市383份有效问卷调查资料的分析,探讨了在制度过渡时期,影响流动农民的自我身份意识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其他变量后,主要有三个变量发挥显著作用:主观感知的收入在城市中的位置、感受到的城市社会歧视、家庭对其外出务工经商的支持,证实了阶层意识产生的动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向雪漫  周晓婷  王春雨 《商》2013,(14):235-235
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是农民平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农地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农民的平等权益未得到有效保障。本文从农民平等权理论入手,介绍了当前我国农民平等权的保障现状,并从农民的农地所有权、使用权、处分权、收益权的权能缺失,农民平等权保护机制不健全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缺乏六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我国当前农地制度的缺陷及其对农民平等权益的影响。最后从创新农地制度的角度提出了保障农民平等权益的具体途径,以期为农民平等权保障和农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土地承包金制度确立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志才 《商业时代》2006,(29):54-55
在我国现阶段确立土地承包金制度,有助于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有效实施,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民集体观念,促进农村的稳定;解决农村公共事业等投入匮乏问题,是农村集体所有权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解决农民失地问题,有效平衡国家、社会、个人利益的一项根本制度。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实施,可以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加快农村的发展。为此,做好关于土地征收中农民失地问题的思考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进行研究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本研究针对“关于土地征收中农民失地问题的思考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研究”这一主题进行详细阐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土地流转制度,找到现实可行的路径,挖掘土地潜力,释放土地价值,可以让农民在新型土地财富的实现中,安全、稳定而又可持续地共享成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历史沿革,然后通过分析古代土地演变的一般规律,并结合目前我国土地制度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通过分析目前土地制度改革的不同观点,得出必须走农业合作社道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农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充分的土地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现行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对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许多改进,但在土地征占用、土地流转、宅基地等方面还有诸多有待改革探索的空间。因此,应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尽快明晰农地产权关系,推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分离,并加快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尤其是要明确界定农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范围,探索完善农地直接入市交易制度,以有效地保护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农民的立命安身之本,农民的所有经济活动都是围绕土地展开或与土地密切相连的.我们十分有必要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农村土地制度进行系统化的研究,本文就中国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农村土地制度、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土地制度作出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国家保障农民土地权利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但实践的窘态和理性的求证使人们认识到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权利保护功能严重不足.本文从权利保护重于权利宣告的思路出发,围绕农民的主体性原则,提出农村集体土地权利处分中"善意第三人规则"的排除及权利救济中农民自主性加强这一模式.权利主体地位的强化是弥补农村制度农民"缺场"的有效途径,也是制度内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千方百计地提高农民收入,笔者认为,这只能使广大农民脱贫,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市场主体的问题,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农民只有获得了市场主体地位,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环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经济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农村土地制度不断完善和丰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也发生了积极的市场变化,笔者论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农民市场主体地位建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的合理配置和流转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也存在农村土地产权主体虚位、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农民土地产权权益被侵犯等新的制度问题,需要采取明确土地产权主体、稳定集体土地承包权并辅以定期微调、规范政府征地行为等措施,加强对农民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数据,对我国城乡家庭主观与客观社会地位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与已有文献不同的是本文将地位性商品也纳入到代表客观社会地位的变量中。实证研究发现城乡家庭主观与客观社会地位是正相关关系,但是相关性并不强,而且城乡家庭的主观社会地位与代表客观社会地位的各变量的相关性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土地的财产属性和资源属性,决定了土地财产权不仅具有财产(经济)功能,还具有环境、生态、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功能。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主体因素、客体因素以及价值因素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民土地财产权具有区别于一般财产权的特殊属性与功能。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在过去受到极大的限制,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土地财产权的财产功能开始受到重视,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保障,关键在于静态的确权保障以及动态的权利变动保障。  相似文献   

19.
时代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建设的脚步,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农村也在跟随城市的脚步紧锣密鼓地建设发展,而土地流转正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体现。在土地流转的背景下农民的实际社会保障逐渐引起了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性关注。本文正是基于此从土地流转给农村带来的影响作用进行着手分析,在此基础上探析在该种背景下农民实际存在的社保问题,最后提出一定的解决之策,以期为后续关于农村社保以及土地流转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商》2016,(8)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但一个国家的发展最终要看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民的人数不容小觑有近8亿人口。农民的发展也就是农民土地的发展。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在历史的沉淀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土地私有制到完全所有制,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制度的转变给农村生活经济乃至中国的经济社会都带来巨大的转变。但近几年来农村土地纠纷、非法征收土地、强制征地拆迁的问题,打击着农民的积极性。生产力下降,农民生活质量水平下降,影响着现代化新农村的发展。因此,加强农村土地的宏观调控,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