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族婚葬习俗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族文化的交融不断地变迁和演变,但是"舅权"文化历来表现明显,独具特色。它主要体现在土族婚嫁习俗和丧葬习俗中。一、婚丧习俗中的"舅权"文化(一)土族婚嫁制度中的"舅权"一场完整的土族婚礼虽然有"送亲"和"迎亲"两大部分,但在土族人眼中"送亲"的场面似乎显得更为隆重和热闹非凡。"送亲"过程中有严格次序  相似文献   

2.
土族是我国五十六个兄弟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青海省的东部湟水流域和祁连山以南的互助、大通、民和、以及毗邻的甘肃的天祝、永登、卓尼等地区。土族的源流与历史绵邈久远,随着历史的兴亡嬗变,土族人民与邻近的兄弟民族一道,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西北,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灿烂的精神财富,同时也形成了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这充分表现在土族独特的风尚习俗中。  相似文献   

3.
赵党锋 《魅力中国》2010,(5):159-160
宗教与民族是两个不同范畴,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现象和社会组织形式,它由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行为和宗教组织所构成。民族则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它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结成的建立在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在共同文化基础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宗教与民族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宗教总是某个民族的宗教,宗教以民族为载体;民族总是信仰一定宗教的民族,宗教对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齐作锋 《发展》2013,(6):41-41
武威最早的历史,是由少数民族创造、谱写的,是一部少数民族史,上可追溯到西周和春秋时期。最初有西戎羌、氐部落,其后有乌孙、月氏、匈奴、鲜卑、叶谷浑、突厥、回鹘、叶蕃、党项等民族部落。经过各民族变迁与融合,形成了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满族、土族等数十个民族。他们在武威这块富有活力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辛勤经营,为武威繁荣昌盛创造了光辉业绩。汉武帝开河西四郡后,中原文明逐  相似文献   

5.
罗晶 《新西部(上)》2014,(2):18-18,21
文章简要介绍了元阳彝族的历史及传统习俗,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习俗、祭祀习俗、婚嫁习俗、丧葬习俗、节日习俗和服饰习俗等七个方面.着重指出,元阳彝族有彝文,他们信拳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即多神教.他们是一个文武并重、讲究文明礼貌的民族,认为黑色是高贵色,是服饰以黑为主的尚黑民族.由于贫困和无文化,从而产生了古朴的民俗.  相似文献   

6.
六月底,正是青海青稞拔节、油菜花开的季节。我有幸参观考察了位于互助县的土族民俗文化村,领略"彩虹的故乡"独有的风土人情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走进土乡,欣赏着漂亮的土族阿姑们身上的"七彩袖",犹如走进了这个民族生活的长廊,土族生活的绚丽多姿,土族历史的斑斓多彩,一下子展现在眼前。我们似乎看到一个满怀希望、满怀憧憬的民族,用蓝天、红日、白云、绿色的希望、金色的丰收、玫瑰色的爱情编织成自己美好的生活花环。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为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贡献了宝贵的经验。从生成逻辑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即肇始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承继于多元一体、循序共进的历史脉络,升华于中国共产党对“两个大局”的宏观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遵循民族平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性与差异性辩证统一的原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夯实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和强化文化认同等三个维度协同促进、并向发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8.
拥有疆界和主权的民族国家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本文实质上是从"民族国家想象"这个新角度探讨新闻媒介的功能,即新闻媒介在构建民族国家想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卢旺达大屠杀为例探讨了民族、国家与国际政治的关系。民族问题实质上是政治问题,与国家权力密切相关。在卢旺达的建国历史中,“想像的共同体”已形成,殖民统治使“种族”身份法律化、政治地位制度化和经济地位标准化,“想像的共同体”成为“制造的共同体”。卢旺达独立后,国家继承了殖民遗产:种族主义与国家主义。大屠杀成为国家对公民的恐怖行动。全球化促进了民族问题的国际化,大屠杀使卢旺达的民族问题从地区政治、大国因素和联合国3个层面与国际政治产生了重要的互动。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重视民族文化这个蕴含民族精神、民族意识、民族灵魂的核心载体的传承和保护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历史责任。从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出发,以满族文化与以满族民族经济发展为例,明确发展民族经济应该有发展民族文化的自觉,才能使民族本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金晓霞 《魅力中国》2011,(8):108-108
华夏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原始先民都曾创造令人赞叹,博大精深的口头文字。土族文化在中华多元文化中亦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土族《格萨尔》说唱比之其他兄弟民族的《格萨尔》说唱,毫不逊色。蕴涵丰富的文化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抓住机遇,把民族教育搞上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柴达木地区的民族教育,不言而喻,是民族教育的一部分,有着民族教育所具有的特定的内涵和特点,这是大家所共知的事实,不必赘述。我们在这里所要讨论的主题,则是特定的柴达木地区的民族教育的发展问题。它既有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和要求,也有民族教育所必须具备的特点和内涵,同时,还应该具有柴达木开发这个特定环境、特定历史任务的时代特征和现实的直接效应。为此,  相似文献   

13.
青海土族     
<正>"向着蓝蓝的天空看,艳丽的彩虹挂天边。那不是彩虹挂天边,是土族阿姑的花袖衫。"这是一首在土族聚居区广为流传的赞歌。土族被称为"彩虹民族",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又被誉为"彩虹的故乡"。土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青海省的互助、大通、同仁等地,还有部分居住于甘肃省天祝、水登等地。  相似文献   

14.
民族国家是在民族宗教、疆域、主权等国家认同标识基础上形成的国家和民族的共同体。宗教作为美国国民的精神源泉,在美国的民族国家构建和统一的过程中,对于推动主权国家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统一、人民在国家中地位的确立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宗教信仰的集体行动逻辑中,作为起点的西北少数民族个人具有民族身份、国民身份两个身份,是民族角色、公民角色两种角色的扮演者。这个双重性决定了西北少数民族既要认同民族共同体的宗教信仰,也要认同民族共同体所在的国家。这两个方面的认同是民族和国家之间必然性联系的体现,这个联系通过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身份和角色整合构成了西北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集体行动逻辑,也构成了西北少数民族独特的循环型民族互动关系认同仪式链,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相似文献   

16.
"特有"民族,也称"独有"民族,"独特"民族.就是指在中国某一具体地区(如甘肃或青海)历史上形成,并基本上或主要世居于本地区的一种人数极少的民族共同体[1].  相似文献   

17.
<正>向着蓝蓝的天空看,艳丽的彩虹挂天边。那不是彩虹挂天边,是土族阿姑的花袖衫。——土族民歌几日前行走西宁,顺路探访了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让我惊喜的是在这隐秘的土族聚居区,发现了土族特有的手工刺绣技艺——盘绣。土族被称为"彩虹民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土族儿女,不仅能歌善舞、热爱生活,而且服饰文化尤为引人注目。看来来往往的土  相似文献   

18.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内涵是56个民族多元一体,齐心协力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依据是历史上形成了命运共同体,新时期又被分赋予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时代主题.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于共同奋斗可以加强发展,粉碎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的图谋.其政治条件、经济条件、理论条件、文化条件奠定深厚根基.各民族共同奋斗的途径是正确协调利益,发展民族经济;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是我党围绕新情况在新时期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这一思想对西藏自治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新时期在全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和思想基础,这是伴随着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以及整个现代化发展进程自然生长所取得的国家意识和价值共识。总结历史经验,坚持正确导向是新时期在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当前时代背景出发,结合羌族民族认同缺失的现实问题,深刻分析了溯源认同的弊端所在:族源的模糊性,不稳定的秩序体系,宗教信仰的弱化。采用自观分析研究方法,浅析传统史学观中历史共同体的民族溯源认同在面对当代新的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困境,试尝寻求适应新时代形式的新型民族认同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