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在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及较大幅度地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等重大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种植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20年来,全国粮、棉、油、糖、水果、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加。目前,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肉类、水产品、禽蛋、水果、蔬菜产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取得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20年,农业生产登上了新台阶。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总产量相继登上了3.5、4、4.5亿吨三个台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199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9418万吨,比1978年的30475万吨增长了62.2%,年平均递增2.58%。这期间粮食生产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地区间均衡增长。过去我国粮食格局是南粮北调,1978年南北方粮食产量的比例为0.59:0.41,1997年为0.54:0.46。二是粮食单产显著提高。1997年全国粮食平均亩产达到291公斤,比1978年增加122公斤,增长了72.2%,平均每年提高6.4公斤。三是主要粮食品种结构趋于合理。到1997年,全国稻谷产量比1978年增加了46.6%,小麦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1985年以来,我国的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出现了多年徘徊的局面。1989年粮食产量虽然恢复到历史最高年1984年的水平。但是,农业的严峻形势仍没有缓解。面对全国人口每年以15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耕地每年以七八百万亩的速度减少、粮食消费每年以二三百亿斤的速度增加这一严酷现实,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农业始终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  相似文献   

3.
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 2 0世纪80年代以来 ,粮食产量常居全国第一、二位 ,自 1985年以来 ,人均粮食产量一直维持在 4 0 0公斤以上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甚至出现了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局面。总体而言 ,山东省属于我国粮食生产比较发达的省份 ,但这并不代表其粮食生产中没有问题 ,清醒地认识山东省粮食生产中的诸多“不安全”因素 ,有利于全省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并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贡献。一、山东省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1 耕地不断减少、退化 ,已威胁到粮食生产潜力的保持。随着经济…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以来,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要素驱动转换,供给侧改革等众多压力背景下,资源与环境、人口与粮食安全问题加剧凸显出来。耕地资源减少、耕地产能下降、粮食进口规模增大、农业生产积极性降低等从多个方面向粮食安全施压,并产生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态附属问题。[目的]文章对被誉为"南疆粮仓"的塔里木河流域粮食安全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新疆提供"粮食-经济-社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该文选取塔里木河流域最大地级行政区巴州8县1市为研究对象,依据15年(1999~2014年)人均粮食变化数据构建模型,联合系统聚类,构造人均粮食时空格局分区,并引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耕地地力OLS模型进行空间。[结果]15年间巴州各县人均粮食产量整体上升中存在两次明显波动,其中2007年各县平均降幅38.29%;尉犁县、库尔勒市其人口与粮食缺口矛盾较大,粮食安全风险较大,2007以后巴州边缘县域释放人均粮食产量升高的信号。[结论]自然状况因素、生产管理要素投入是巴州1999~2007年期间人均粮食增加的主要积极因素,而人口状况是人均粮食产量增幅的限制因素;2007~2014年,自然状况因素、生产管理要素投入不再是人均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积极因素;巴州地区高等级耕地地力变化对人均粮食变化影响较大,8等地每增加1%,人均粮食增加176.10kg;中等、一般等级每增加1%,人均粮食减少67~488kg。  相似文献   

5.
值得注意的人口、耕地、粮食产量变化趋势范小玉我国素以农业大国著称于世。在不断深化改革的经济发展进程中,粮食生产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今后的粮食供求格局将会如何?这是各级领导和社会方方面面都很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就19...  相似文献   

6.
90年代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一是耕地面积平均每年以800万亩的速度递减;二是人口平均每年以1600~1700万人的速度增加;三是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每年以1000万公斤的速度扩张。到2000年全国按12.8亿人口、人均粮食400公斤计算,粮食产量也须达到5100亿公斤。这就是说,在1989年的基础上,每年粮食产量要递增100亿公斤,否则,很难达到小康水平。因此,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的经济环境,是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唯一选择。当前,农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很不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所承担的社会、经济任务过重。农业部门不仅要以较低的价格向社会提供粮食、棉花以及各种农副产品,而且实际上还承担了江河防洪、全国绿化、国土整治的繁重任务。但是,农业从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得到的补偿又严重不  相似文献   

7.
四川粮食供需平衡研究四川省农调队产量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迅猛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粮食生产已经达到或接近低水平的平衡。但是应当看到由于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压力越来越大。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农业大省,有一亿一...  相似文献   

8.
目前世界人口已达70亿,到2030年将超过80亿,同时,每年转作其他用途的土地面积为1000万~3500万公顷,其中有一半来自农田。我国的情况与此类似,2020年人口将增加到14.3亿,且每年要减少数百万亩耕地。面对这种巨大的人口增长压力和严重的耕地减少情况,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唯一途径显然就是通过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粮食产量。我国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稻,1973年基本成功,197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
一、粮食安全非抓不可1999年以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增加,每年都在4800亿公斤———4900亿公斤之间,而连续几年粮食生产总量减少,年均粮食产量在4500亿公斤之间,每年产需缺口约为300亿公斤———400亿公斤之间,2003年产需差口达到450亿公斤———550亿公斤之间。1997年———2003年,全国粮食总产累计减少约770亿公斤,2003年人均占有量只有335公斤,这是20年来的最低点。连续几年来粮食总量递减,而市场稳定,价格稳定,主要是靠挖库存粮食支撑。2004年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但产需缺口仍然较大,粮食安全迫在眉睫。二、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一)人增…  相似文献   

10.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无粮不稳,这已是人类社会历史被证明了的真理。粮食,不仅是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一般商品,而且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何谓“特殊”?因为它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国家安全等重大政治问题。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经过长期奋斗,解决了10多亿人的温饱问题,这是我国引以自豪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我们应当看到,我国耕地每年都在减少,人口每年都在增加,加年10年内西部陕、甘、宁、川、青、新、退耕8700余万亩,中部、东部在10年内1/3的的耕地将改种经济作物,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据农业部预测,今年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加速减少的趋势,加上干旱、洪涝、虫害等,今年春夏全国粮食减产。粮食生产情形不容乐观。为政之要、首在足粮。我国人均年粮现有量不足400公斤,妆世界粮食危机线人均占有量370公斤,如果再不驾正确引导,确保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双稳定,那么,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将成为一纸空文,我国的粮食安全堪忧。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中的规划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提出1958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1958年~1994年,耕地累计减少约2.5亿亩,近15年年均净减少约SOO万亩;同时,全国人口每年增长约1000万人,人均耕地呈不断减少趋势。1994年中国由于减少粮食播种面积而使粮食减产60亿公斤。耕地减少带来粮食供应的危机。中国12亿人口的粮食供应问题不可能靠进口解决,保护耕地资源成为维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大问题。由于农村耕地资源不足及农村人口自然增长较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迅速增加。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目前已达2.5亿人,常年向外流动的农村劳动力达8000万人。…  相似文献   

12.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对拥有12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来说,粮食则更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上了三个台阶,达到4800亿公斤以上,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豆%的人口,这一奇迹为世界瞩目。实施粮食自给工程成绩斐然我国政府早在10年前就建立发展粮食的专项资金。10年来,这笔专项资金在增加农业投入和粮食产量等方面成效显著,累计增加粮食生产能力35O亿斤,取得了国家财政每投入1元新增加5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高效益。建立和投入粮食生产专项资金,是党中央…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国农业生产徘徊不前,屡遭灾害,加之人口膨胀,耕地不断减少,粮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1978~1988年,全国粮食产量由30477万吨增加到39408万吨,平均年递增2.6%。而同期粮食社会消费量则由25199万吨(贸易粮)增加到35652万吨,年递增3.5%,高于生产量增长幅度。粮食已成为人们生活上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此,笔者认为在加强粮食生产的同时,还应谋求其他解决粮食供求紧张矛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中国粮食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背景下耕地资源的减少引发了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对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本文研究发现,2000~2010年期间,中国耕地压力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耕地压力指数始终处于安全压力区;在全国层面,耕地压力指数对粮食产量影响不显著,而一旦具体到粮食主产区,耕地压力指数对粮食产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耕地压力指数对粮食产量的累计滞后效应在粮食主产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剔除粮食产量波动的周期性成份后,这种差别依然存在。基于以上发现,本文认为,当前中国不存在严重的粮食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5.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中国这古老的格言,至今仍不失为治国之道。众所周知,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着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世界公认的一大奇迹。目前,我国已经取消了几十年来象征计划用粮的粮票,标志着粮食的充裕程度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于是人们都产生“有了粮,心不慌’物感觉。但是,我国的粮食问题真的已经完全解决,可以高枕无忧了吗?显然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粮食耕地下降,粮食的隐患依然存在,甚至越来越明显,前景不能乐观,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粮食产量徘徊,供求矛盾显露八十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6.
我国粮食生产格局演变及增产贡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测算各省区粮食增产潜力和各省区可比耕地资源量,揭示不同阶段我国及各省区粮食生产及增产的特点及原因,揭示我国今后粮食增产的方向。[方法]结合生产力相对指数与耕地面积分析我国各省耕地资源量,测算了复种指数和单产对我国及各省区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测算了我国各省区粮食增产的潜力。[结果]我国各省区人均粮食产量差异明显扩大。1985~1998年间,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增加的贡献率为85.35%;1998~2003年间,我国粮食总产量下降,播种面积减少是主要原因;2003~2013年间,单产增加依然是增产主因,但播种面积增加的贡献明显提高。1985年相对生产力耕地资源的省际差异明显大于2013年,据该文估算,我国可增产粮食22.9%~43%,复种指数对于粮食增产的潜力十分可观。[结论]近3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格局是"南降北升",播种面积差异是粮食生产省际差异的主因。1985~2013年间,粮食播种面积仅占农作物增播面积的15.48%。大多省区耕地复种指数提升空间较大,但多数省区现实的复种指数却在下降,原因是农业生产比较利益低下。进一步提高单产的边际约束效应明显凸显,提高复种指数应该是我国提高粮食产量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虽然工业及服务行业的产值所占份额巨大,且不断增长,但丝毫不能动摇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地位。农业的发展关系到人们的生存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农业是一个受自然条件变化和复杂的社会、经济条件制约的具有高风险的产业部门。其中,自然条件的变化是导致农业风险的主要因素。根据民政部门公布的资料,我国农村平均每年有6亿亩农作物和2亿多人口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袭击。在1950年至1979年的30年中,全国平均每年损失粮食100亿公斤左右。另据近20年的统计,我国16亿亩耕地,因旱灾和洪涝灾害,每年受灾面积平均为6.4亿亩,分别占全国农物播种面积的29.5%和12.1%。  相似文献   

18.
维护粮食安全首先要保障粮食基本自给,保障粮食基本自给能力的前提是稳定粮食产量。在我国人多地少的大环境下,粮食安全始终是不可忽视的重点问题。粮食生产的根本在耕地,解决粮食安全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护耕地的问题。通过对我国耕地和粮食现状进行分析,从两者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入手,提出了保护耕地和稳定粮食生产安全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齐鲁粮食》2007,(5):1-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12日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告诫我们,中国经济要出问题,很可能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开始。对此:决不可掉以轻心。温总理的告诫.使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粮食生产的基础并不稳固。去年.我国的粮食产量达到了4974.5亿公斤,实现了连续三年增产。尽管连续三年取得了粮食增产的成绩,但产需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口。从今后发展趋势看,我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粮食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保持粮食长期供求平衡的任务十分艰巨。粮食如果出问题,就是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正>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愈来愈向主产区集中。如今,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已占全国总量的74%以上,而消费量只占全国的62%。在13个粮食主产区中,能够提供较大数量商品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