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福建省厦门电业局遵循电网企业发展规律,积极探索、统筹推进,创建"全程精益管理"工作机制,整合资源配置,优化工作流程,加强过程管控,完善保障措施,大力开展富有成效的企业管理创新实践活动,积极推广应用管理创新成果,有效推动企业管理水平、效率、效益的持续提升。完善各项保障措施,推动管理创新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
创新感言:企业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泉,没有创新,企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我相信身在市场中,事事在变,但创新不变。创新事迹:大海航行靠舵手。为彻底改变青岛国有纺织业面临的困境,闫勇以创新实践作为不断发展的驱动马达,以"做中国功能性纺织品专家"为愿景,以"特色纺织、科技纺织、健康纺织"为发展方向,带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华丰煤矿党委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企业党的建设,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进行了实质性创新与实践,推动了企业可持续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建筑业施工企业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长期而复杂艰巨任务,决不能简单"换牌子"、"戴帽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现成模式,建筑施工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如何建立,更需要大量创新实践和经验总结.研究施工企业的制度创新,目的是促进施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使建筑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施工企业的制度创新,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总体特征的"大庆精神"体现了石油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大庆精神蕴含着很强的自主创新意识、诚信意识、荣辱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石油企业要完成二次创业的使命,应当创新发展大庆精神.目前,在企业文化建设与实施中存在着企业文化表象化、空泛化,缺乏企业个性,无法产生真正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等问题.因此,需要对石油企业的文化创新工作进行全面考虑,具体实施.文化创新的前提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观念的转变和市场化思维方式的形成;文化创新的核心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再造;文化创新的重点是与生产经营工作的渗透与融合;文化创新要融入社会文化,使企业形象内筑于员工,外显于社会;文化创新是在已有文化基础上的重构与再造.  相似文献   

6.
<正>正值电力企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为更好地总结实践工作,推进电力行业"两化"融合,推动电力企业的管理变革和信息化创新,使先进的信息技术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手段。7月30至31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社承办的"2009电力信息化创新论坛"在广州盛大召开。  相似文献   

7.
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保持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集团公司2006年度工作会议上,党组决定把“管理”纳入中国石化的长期工作方针,即坚持“改革、调整、管理、创新、发展”的十字工作方针,以推进企业发展,更好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SEI)作为我国惟一以设计为主体,兼备炼油和石油化工双领域一体化的工程建设公司,始终把管理创新作为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并为此建立了相应的创新机制。在创新理念的激励和指导下,SEI党政共同努力在管理的各个领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综合实力取得了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企业技术与营运管理的创新工作成为各企业发展需要高度重视的工作。在企业的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良好的管理创新能够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文章提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要想良好地生存下去并高质量发展,就要根据市场的发展为导向,时刻强化市场观念,积极开拓市场,把创新观念转化为创新实践,用最新的市场战略和运营模式应对竞争和挑战,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相似文献   

9.
试论企业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培育和提高核心能力是企业增强竞争能力、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长期的根本性战略和途径。企业创新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发展有着深刻和积极的作用,但从国内外众多企业的实践运作来看,分散、盲目、零乱的企业创新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企业只有以核心竞争力为中心进行创新,才能使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创新的“火车头”作用发挥得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
韩邦德 《中国石化》1999,(10):12-13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也是企业发展的不竭之源。近几年,面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营机制不断转换的新形势,齐鲁石化公司橡胶厂坚持走创新—运用—再创新—再运用的企业管理之路,从而使企业在创新中不断得以发展壮大。一、细化工作标准,完善规章制度工作标准是企业职工的行为准则,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经验的结晶。近年来,我厂以安全生产为中心,以现场管理为主体,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层次分明的管理体系。首先,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我们从完善每一个单位及所属…  相似文献   

11.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作为市场的主体,企业必然要依靠不断的创新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理性、健康、宽泛而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创新发展的灵魂.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隧道股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构筑企业精神、培育企业价值观、塑造企业形象、创建学习型企业,"用企业精神凝聚人"、"用企业价值引导人"、"用企业形象鼓舞人",培育了特色浓厚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具备很强的向心力和团队精神,使隧道股份始终处于中国软土隧道施工领域领头羊的地位.尤其是近年来,隧道股份的施工技术不断提高、施工领域不断拓展、经营理念不断提升、产值利润屡创新高,都得益于企业文化的影响和支撑.  相似文献   

12.
安庆石化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十分注重将科学发展观同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相结合,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了“制度管人,流程管事”这一具有自身特色、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管理体系,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3.
"推进贵州化工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研究"是从现代管理理论的系统理论和权变理论、企业再造理论及微观经济学的视角,以贵州企业史话.为主要资料依据,以改革开放30年为主线,解析贵州省出类拔萃具有代表性化工企业在经济转轨的变化过程中陷入困境而复兴,在急剧变化的市场面前创新、嬗变(蜕变)、快速发展的原因,从"德鲁克式"困境人手,归集了陷入困境与复兴(创新)企业案例,归因出内在推理,抽象出创新规律,供类似经济组织适用援引.  相似文献   

14.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和弘扬统一的企业文化,明确了企业文化"五统一"要求(统一价值理念、统一发展战略、统一企业标准、统一行为规范、统一公司品牌).如何确保"五统一"要求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切实发挥保障和引领作用,国网山东电力聊城供电公司(以下简称聊城公司)开展了以"五统一"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落地创新管理实践,为推进企业文化全面落地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安徽省巢湖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党委以深化构建大政工、大宣教、大监督的“三大”工作格局为主线,以党建工作“五个抓手”为着力点,在机制中寻突破、在资源上求优化,以机制创新激发党建工作活力,在实现保企业平安和谐、保企业目标实现、保企业创新发展的“三保”目标同时,也推动了党建工作自身的提升与“转身”。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龙煤集团鹤岗分子公司党委面对企业"十二五"时期"二次创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创新企业党委工作的具体实践,并提出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能够成就企业的新天地。传化股份25年的实践表明企业自主创新首要的是理念创新,持续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创新是企业永续发展的灵魂。管理创新是发展的保障管理创新是一个组织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巨大推动力。优秀企业一定要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彼得·德鲁克就指出创新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的、理性的工作。创新能够重构商业模式、开辟全新的市场、通过发展和甄选新的想法来满足客户  相似文献   

18.
《中国纺织》2012,(4):31-32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到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可以说是道出了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梦兰集团董事长钱月宝的心声。她指出,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就是要坚持以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梦兰发展的实践看,便是紧紧抓住"创新"二字,谋新策、出新招,把创新融入企业发展的血脉,推动科学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今天,伴随着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观念创新等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然要求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着眼于创新,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更好地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应只  相似文献   

20.
以英国"东印度公司"、荷兰"东印度联合公司"等为代表进行了一系列的企业制度创新,特别是产权制度创新,奠定了这些国家在世界经济的领先地位,对西方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在回顾西方国家企业制度创新的历史贡献基础上,得出在我国企业制度创新过程中,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政治法律制度应该及时跟上,将企业制度可能带来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