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废弃物在自然生态系统是不存在的,因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的.然而对于人类生存环境来讲,那些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不能或暂时不能为人类利用的物质被称为“废弃物”.这些物质有气态的、液态的和固态的三种,简称为“三废”  相似文献   

2.
<正>城市矿产是我国永不枯竭的物质财富,通过对城市的工业生产,居民的生活的废弃物的大规模的回收处理利用。不仅是对自然资源不足的战略性补充,也是自然资源的延续,更是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要求。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我们已经走过了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不可挽回的灾难性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可供人们利用的资源、能源是有限的。在人类的生活、生产过程中,一方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生产和消费大量的能源,同时也在大量地制造和排放各种污染物,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地破坏。随着地球上能源资源地不断被消耗,这种以透支生态资源为代价换取国民经济增长的方式必须要淘汰,必然要淘汰。  相似文献   

4.
财务信息与矿产一样,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财务信息资源数量巨大,分布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它是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内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的一种特定的反映。本文深入探讨了财务信息资源理论框架的构建,主要包括财务信息资源的概念、特征和分类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财务信息与矿产一样,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财务信息资源数量巨大,分布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它是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内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的一种特定的反映。本文深入探讨了财务信息资源理论框架的构建,主要包括财务信息资源的概念、特征和分类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硫及其化合物对设备管道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且生成的羰基硫堵塞管道,同时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治理污水,减少硫排放,定时监测污水中的硫含量对工艺生产及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采用碘量法、分光光度法来测定污水中的硫含量.由于污水中的杂质较多、组成复杂,对碘量法终点的到达和观察、分光光度法透光率的测定有很大的影响,造成测定结果的不准确.  相似文献   

7.
现代文明是一把“双刃剑”。如工业和生活噪音,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据调查,存在持续噪声污染的生活环境,轻则引起人体不适.重则造成人体神经衰弱、情绪烦躁、失眠等不良不良反应。安静的生活环境对保持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工作、学习至关重要。春兰“静博士”空调,以其优异的“静音”表现已经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浅谈建筑节能的措施及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节能是建筑领域中一个新的极为重要的热点,是建筑业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问题。建筑节能是涉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大课题,其战略目标不仅是要节约有限的资源,造福子孙万代,也是要改善被能耗所污染的环境,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更洁净、更舒适。建筑节能的大发展不仅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能带来相关节能产业的大力发展和建筑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力地促进整个建筑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绿色消费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国 《市场研究》2004,(11):43-44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同时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的污染、破坏,也日益严重,于是“绿色消费”、“绿色营销”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渐入人心,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能源,防止公害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营销者针对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进行深入的心理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的生存环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生存环境,也是人类最终要实现的理想家园模式。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建立在与自然对立基础上的西方科学虽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但其弊端也日渐彰显——能源逐渐匮乏、生态每况愈下、生存环境日益恶劣。因此,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要研究土地价格,必须首先明确土地资源与土地资本的概念。一、土地资源及土地资源商品化什么是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未经过人类开发,可作为劳动对象,并为劳动过程提供场所的自然资源。马克思说:“经济学上所说的土地是指未经人的协助而自然存在的一切劳动对象。”⑴“土地应该理解为各种自然物本身”,⑵由此可见,土地资源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是大自然的产物,可以现成的满足人类的需要,天然地具备向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料以及生产、生活场所的属性与功能。土地资源“和一切自然力一样,没有价值,因为它本身中没有任何物化劳动。”⑶…  相似文献   

12.
田新 《中国市场》2005,(9):100-101
生产和消费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有限的资源决定了人们总是希望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效益.在农业生产时代,主要资源是土地,需要对土地进行管理;在工业生产时代,主要资源是矿产原料,需要对矿产原料进行管理;而今天进入数据、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为载体的信息已成为企业生产和发展的主要资源,知识管理也就成为许多管理学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知识管理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置共性来探讨企业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章长生 《现代商业》2014,(15):143-145
开发利用“城市矿产”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总结广西“城市矿产”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其具有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国家生态文明战略为导向,尝试为广西“城市矿产”的发展构建了一套策略及其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4.
王玉华 《消费导刊》2009,(16):219-219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和环境越来越成为人类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人类面临着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据有关资料介绍,主要矿产资  相似文献   

15.
当21世纪的脚步声日益逼近的时候,知识经济正向我们扑面而来.各国有识之士一致认为,“知识经济”恰当地概括了世界经济的最新特点和发展趋势.知识经济如此为人们所亲睐,其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比以往任何时侯更加依赖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这里有两个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因素.一方面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另一方面,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又给人类社会的生存空间和生活质量带来破坏和威胁.诸如对资源的过度耗费造成的环境和生态的破坏,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自然灾害与现代文明疾病.能否做到既不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又不降低人们现有的消费水平并逐步提高和充分  相似文献   

16.
陈永杰 《商》2014,(32):157-157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人类从事经济生产生活对土地资源产生影响,造成土地资源数量、质量以及价值量发生变化,同时也带来耕地锐减、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此,将土地资源纳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反映土地资源的资产负债价值是本文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7.
宗教哲学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下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并在人类精神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宗教里有哲学,哲学里也有宗教.由宗教和哲学相互作用构成中国宗教文化,中国宗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其以“和谐”为生命之本的生命哲学、以“和达”为在世之道的社会哲学等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接下来将在本文浅谈宗教和哲学的关系及它们对社会的意义方面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与配套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循环经济是人类对自身经济活动中所面临的环境与资源约束问题的一种求解,也是人类对其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关注,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鉴于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外部性特征及特定的国情,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还存在着系统的制约性因素,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无法实施的,政府作为公众的代言人和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代理者必须建立相关的配套体系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田春林 《消费导刊》2013,(1):156-156
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由于人口急剧的增加,资源的消耗日益扩大,人均耕地、淡水和矿产等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人口与姿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环保问题就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在为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在生产活动中不断排放出大量有毒物质,化学工业也为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化学新教材中渗透大量的环保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大到温室效应、两极冰川融化,小到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都是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好时机。同时,环保意识的培养是每个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见死不救”现象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致使受伤者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而殒命,“见死不救”似乎与“见义勇为”一样,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这不禁让我们产生了一个有关于法律与道德的思考,那就是我们能不能将“见死不救”纳入到法律罪名当中,来规范人民大众的道德.同时,“见义勇为奖励法律化”也应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从属于道德调整范略的“见义勇为”与“见死不救”都可以通过法来维系和奖励,但是法律不能将道德推向一个极端,即我们应当慎用法,不能将“见死不救”设定为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