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不指定楼盘按揭贷款是指购房者在购买商品房时。可以通过自然人担保、专业公司担保、单位担保等多种担保方式,从商业银行一次性获得所需贷款,之后用一次性付款方式购房,购房者在收到购房发票和预售合同之后,再到商业银行办理住房按揭贷款手续,由商业银行提供一站式按揭服务。  相似文献   

2.
银行发放贷款的过程,是在贷款银行和借款人之间设立债权关系的过程。为了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与完整,各商业银行一般均要求对贷款债权 设立担保。一部分银行信贷管理人员认为,对同一贷款债权设立的担保关系越多,银行信贷资金也就越安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不同的担保具有不同的性质。对同一债权设立多重担保,在不同的担保组合下,有的可以使贷款债权安全更为安全;有的则不能增加贷款债权的安全系数,甚至还可会给贷款债权带来风险。因此,具体分析多重担保保条件下各担保人的担保责任,对于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中正确设立适当形式的多重担保,保障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绝大部分以贷款形式存在,贷款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中最大的一种风险。防范和化解贷款担保风险,确保担保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维护信贷资金安全是避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重要环节。保证作为商业银行贷款担保方式中担保力最弱的一种,其风险的防范对于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前由于我国整个金融生态环境和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商业银行为了保障贷款资金安全,普遍要求借款企业提供抵质押担保或第三方担保,使担保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设计贷款契约最重要的非利率因素.因此,研究探讨信贷担保方式创新,具有现实和长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双重担保贷款是为了确保银行贷款债权的安全,但是一旦操作失当,不仅不能收到“双保险”的奇效,而且难免还会给商业银行的贷款经营管理带来诸如功能误导、时效错位、成本高企和效率低微等方面的消极影响。因此,为了切实防范双重担保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完全有必要就双重担保贷款的风险防范问题做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诉讼保全担保方面的立法不足及社会诚信缺失,使诉讼保全担保实践中很多问题难以解决。而商业银行开展诉讼保全保函业务是解决诉讼保全担保矛盾的最佳途径。诉讼保全担保具有风险低、可控性强的特点,与一般担保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担保,是适合商业银行创新的业务。商业银行诉讼保全担保业务应由商业银行、司法机关、专业法律服务机构共同合作才能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韩斌 《海南金融》2009,(4):65-66,84
由于抵押担保方式的安全保障性以及经济性的特点.抵押担保方式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得以普遍推广。正是由于抵押担保贷款具有很强的安全性与保障性,使得一些商业银行信贷从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过分注重抵押担保措施,而忽视第一还款来源的思想误区。认为只要设定了抵押担保,就有了退路,有了保障。然而,法定优先权就足以使商业银行抵押担保贷款项下的有效抵押权存在法律风险。笔者根据多年工作体会,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如何解决该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中,交易双方对信息的充分和对等了解是顺利达成交易和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前提,信息不对称成为影响效率的主要因素。在商业银行贷款市场中,企业比银行有着更多、更充分的信息,商业银行通过利率、抵押担保机制、信贷规模的设计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控制信贷风险。在利率管制的条件下,抵押担保机制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新的《商业银行法》第四条规定,"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安全性"原则成为商业银行经营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信贷业务中的"另类担保"游走于法律规范边缘,金融机构对其稍不警惕,就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希望这篇文章能引起大家注意,增强识别能力,杜绝无效担保,确保信贷资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路广  邹燕 《现代金融》2006,(9):13-14
由于我国金融业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上市公司之间违规担保等严重问题的广泛存在,导致商业银行担保贷款存在着巨大风险,从前几年的德隆系事件、ST银广厦事件、新疆啤酒花事件等一系列上市公司违规担保事件的东窗事发,我们不难看出,上市公司违规担保给信贷资金带来了极大威胁,如何防范上市公司违规担保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担保作为银行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是商业银行分散风险的主要手段,其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物、权和人.即通常所说的抵押、质押和保证。这三种担保方式的贷款依次被称为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其中.保证作为商业银行贷款担保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商业银行与保证人约定,当第一债务人不履行或无法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保证人的选择是商业银行保证贷款风险防范的关键措施之一。本文结合我国银行保证贷款的实际情况,从银行内部控制角度提出保证贷款风险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我国相关法律对非企业组织性质的界定和担保资格的规定,分析目前非企业组织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担保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商业银行接受非企业组织贷款担保的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法》第三条第十一项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可以“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业务。而目前商业银行一般也只发放担保贷款。因此,商业银行经常都要签订担保协议而成为担保合同的当事人,或为担保权人(如在担保贷款中),或为担保债务人(如在保兑业务、保函业务中)。当担保合同有效  相似文献   

14.
自1995年商业银行法确立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以实行担保为原则这一制度以来,抵押担保贷款在银行贷款中的占比迅速提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抵押担保贷款已成为包括农业银行在内各商业银行采用的最主要的贷款形式。为保障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减少信贷操作风险,目前农业银行各经营行相继设立了信贷业务法律审查岗位,并配备了专兼职审查人员,强化  相似文献   

15.
论商业银行抵押贷款风险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商业银行采用抵押贷款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已经成为贷款的主要担保方式,但因抵押贷款担保产生的不良资产比重仍有上升趋势。因而,如何防范和化解抵押贷款风险从而确保信贷资产的质量及安全,成为业内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提供了一些建议,以期引起更加多同仁的关注和探讨,但最根本的途径是制度的创新和建设。我们期待在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商业银行通过制度创新和建设,走上良性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现行银行贷款担保中相当比例是公司为股东担保,其法律效力如何直接关系到银行贷款的安全。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并未绝对禁止公司为股东的债务提供担保。允许公司为其股东的债务提供担保既是现实经济生活之需要,亦有利于公司自身的发展,对促进债权实现和维护交易安全均具有积极作用,符合现代立法趋势。商业银行有条件地接受公司为股东提供的融资担保,有利于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本文提出应修改《公司法》第60条第3款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董事回避制度、股东诉讼制度和担保信息披露制度,以构建和完善我国公司为股东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为落实担保物权而办理的不动产抵押预登记在《物权法》颁布后将面临新的法律风险,商业银行应就此采取相应的举措,规避操作风险,确保经营安全。  相似文献   

18.
担保品在商业银行信贷决策和风险控制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担保品的管理提出了详细要求,但我国商业银行对此普遍没有进行系统规范管理。本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际著名金融机构对担保品管理的先进做法,最后提出在商业银行中完善担保品管理和建立统一的担保品数据库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下,由于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占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我国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而抵押或担保贷款是我国商业银行防范及转移信用风险的重要保障政策。由于执行中的不规范,抵押或担保贷款虽然在贷款中起到一定的防范和转移风险的功效,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风险保障政策的效果不尽人意。起到分散风险和规避风险的作用。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保障政策做一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信贷担保是商业银行在信贷经营活动中普遍使用的保障资产安全的一种手段,然而在当前,法律所允许的保证方式较多,同时也规定了诸多不能作为保证的事项,如果银行在贷款保证方案的选择和设定上存在一些瑕疵,势必会使维护银行债权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失去防范风险的作用,本文就商业银行信贷实务中遇到的诸多担保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