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配送在整个物流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完成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业务,是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的必然要求。但我国目前的城市配送在运营管理、物流资源整合以及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文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城市配送业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城市配送是我国城市中一种新兴的物流服务方式.发展迅速、合理和高效的城市配送体系对于提高城市道路的运输能力、构建现代化城市物流系统、整合城市运输及仓储资源有着积极的意义。城市配送作为物流链条中的"最后一公里",在整个供应链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宁波城市配送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通过"智慧物流"的新思路来构建宁波新的城市配送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3.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泓 《商场现代化》2005,(29):70-71
电子商务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商务模式.近几年电子商务在我国飞速发展起来,各种类型的购物网站为消费者提供了大量的商品.但是,由于物流管理体系还不完善,跟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以致于形成了配送瓶颈:服务无法控制和保证,对出现的问题响应太慢,外地的配送成本过高、效率低下,可以配送到的城市范围还很小等诸多问题,制约了电子商务业务的发展.如果对电子商务的物流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重视,电子商务的优势就很难在我国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4.
目前,解决我国物流末段的配送问题的基本方案有三类,一是自建物流末段、二是依托原有局部区域单一业务的配送系统加以改造的物流末段,三是利用专业化的行业垄断地位进行扩展的物流末段(第三方物流末段).第三方物流末段,是社会化物流末段,又可称为投递到户,它是指专业从事物流劳务的供、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最后一程--配送投递到户的物流运作方式.它起源于日本物流公司(比如日通公司,它是日本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一家物流公司)从事的物流末段业务--"宅配便"业务.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城市物流末端配送的的现状及问题,即城市物流末端配送服务供需不平衡,末端配送无法满足生鲜物资需求增加,物流末端配送效率低、服务质量不高、配送成本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物流末端配送的对策,即物流开展共同配送,优化“无接触配送”,加强物流末端配送人力资源建设,发展智能物流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及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物流业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并对物流配送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促进城市配送体系健康稳定发展,构建合理高效的城市配送网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绿色经济,首先分析厦门城市配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次构建厦门城市配送网络体系,包括城市配送分拨基地、物流配送中心、社区末端配送网点等物流节点的构建;最后提出推进厦门城市绿色配送网络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明育 《中国市场》2008,(10):84-85
城市配送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配送物流的研究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文章分析了柳州城市配送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柳州城市配送物流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2018年,药品购销"两票制"全面落地,同时国内医药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医药冷链相关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和成本压力也越来越大,要求与之相对应的城市配送能力也同步提高。因而在医药冷链物流领域推进实施共同配送,是整合社会资源、改进医药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推动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文章从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出发,阐述了实施共同配送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医药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商》2015,(29)
城市共同配送网链结构,可使人力、物力、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并提升配送信息的沟通,减少配送车辆空载率,提升城市配送效率,实现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在城市交通方面也将有很大的改善,能有效缓解贵阳物流长期出现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详细分析我国期刊配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优化期刊配送方式的策略,主要包括调整期刊配送战略、提高信息化、网络化程度、降低期刊配送服务价格以及建立以配送为中心的期刊配送物流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余开远 《商业研究》2011,(3):177-181
2010年4月,商务部提出城市统一配送作为中国城市物流发展的主题,此前我国一直采用共同配送作为城市配送发展的导向。本文首先给出城市统一配送的定义,对城市配送的结构、社会属性、影响因素和系统的多维度复杂性进行了研究,对共同配送对我国城市配送发展的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我国城市实施统一配送的框架思路。  相似文献   

12.
宝供物流作为我国最具实力的物流企业之一,提供省内以及市区内货物配送业务,依托自身强大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构建更加完善的三级联动的运输配送体系。但近几年宝供物流由于部分配送管理人员配送体系构建意识不强、缺少科学的配送体系构建决策、配送体系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等配送体系中的相关问题制约着其向前发展。所以,针对宝供物流应采取强化物流配送体系构建意识、建立科学的配送体系、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等改善措施,以求更好地推动我国物流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电子商务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中的问题,本文研究了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配送形式,通过对这些配送形式的归类分析,指出间接配送模式是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阶段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证明了目前在我国推行间接配送模式的可行性,并指出间接配送模式需遵循的指导原则、目前国内可推行间接配送模式的场合以及各种间接配送形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电子商务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也曾遇到事业的"瓶颈期",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所谓"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就是货物在到达客户手中的最后一个配送环节,往往在运输过程中,货物会被最终运输到距离客户最近的物流集散地,就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最后一公里"配送,阿里巴巴提出了"菜鸟驿站"项目,"菜鸟驿站"项目不仅有效地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也降低了物流自身的配送成本。但是,就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发展进程而言,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菜鸟驿站"为例,对与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并针对"菜鸟驿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物流配送是物流活动中一种非单一的业务形式,是物流活动中直接与消费者相连的环节,在物流组成成本中,配送成本占相当高的比例,配送线路合理与否对配送速度、成本、效益影响很大.因此车辆路径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简称VRP)成为众多学者竞相研究的热门话题,研究配送车辆调度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 目前,解决我国物流末段的配送问题的基本方案有三类,一是自建物流末段、二是依托原有局部区域单一业务的配送系统加以改造的物流末段,三是利用专业化的行业垄断地位进行扩展的物流末段(第三方物流末段),其代表分别是8848、上海梅林和EMS.第三方物流末段,是社会化物流末段,又可称为投递到户,它是指专业从事物流劳务的供、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最后一程-配送投递到户的物流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电子商务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商务模式。近两年B2C在我国飞速发展起来,各种类型的购物网站为消费者提供了大量的商品。但是,由于物流管理体系还不完善,跟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以至于形成了配送瓶颈:服务无法控制和保证,对出现的问题响应太慢,外地的配送成本过高、效率低下,可以配送到的城市范围还很小等诸多问题,制约了B2C业务的发展。如果对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重视,电子商务的优势就很难在我国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8.
《商》2015,(4):240-241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物流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有效发展城市配送物流,对推动温州乃至浙江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温州发展城市配送物流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温州发展城市配送物流的对策建议,对保障温州城市配送物流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电子商务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商务模式。近几年电子商务在我国飞速发展起来,各种类型的购物网站为消费者提供了大量的商品。但是,由于物流管理体系还不完善,跟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以致于形成了配送瓶颈:服务无法控制和保证,对出现的问题响应太慢,外地的配送成本过高、效率低下,可以配送到的城市范围还很小等诸多问题,制约了电子商务业务的发展。如果对电子商务的物流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重视,电子商务的优势就很难在我国发挥出来。一、电子商务的本质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商务的核心内容是商品的交易,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交易过程…  相似文献   

20.
城市物流和快递基本实现了包裹配送到家,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依然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难题。分析了共享经济背景下农村物流终端配送现状,提出了农村物流终端配送的众包服务模式,探讨了该模式的总体框架与运作,重点建立了传统物流模式和众包服务模式的配送效率模型,分析模型的计算结果得出众包服务模式的配送效率高于传统物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