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治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规则之治。司法实践证明,规则之治应包括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两方面。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实质正义不会脱离程序正义,但却不是仅仅简单地适用法律,而是会考虑“案件外”的事实,在规则的基础上为实质正义寻找依据。但从另一方面说,如果立法包含了过多的有关道德价值观念等实质正义的内容,则会使法律的可执行性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思想史上的两位巨人,探究二者的思想差异,对于古希腊政治思想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二者的代表作《理想国》和《政治学》出发研究其“正义观”,并进行比较,分析异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个是理想主义者,一个是现实主义者,二者对于社会正义建立的基础和实现的途径观点各异,而对于正义的体现又有着一致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帕斯卡尔对正义问题做了思考。他先是批判了人们通常持有的正义观念,指出现世人观念中的“正义”其实都是虚假的,不可能存在真正的正义。继尔,通过分析他又认为有必要对民众保持欺骗,维护他们对法律、习俗和强权服从的习惯。最后,他谋求正义与强力的结合,希望人类能够向真正的正义更多的靠近。  相似文献   

4.
“正义”一词源于柏拉图且对后世政治理论影响深远。柏拉图为了建构没有变化的理想国而主张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个人服从国家的绝对信仰,而这些恰恰是与以平等主义和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人文主义的正义理念完全相反的,并且他不但从理论建构上曲解了而且从背叛苏格拉底的实践上彻底地践踏了正义,这是正义迷失之源。  相似文献   

5.
在<正义论>中,罗尔斯的程序正义思想得到最为完整的表达.对程序正义的分类是<正义论>中关于程序正义的最直接的表述,但隐藏于为两个正义原则设计的证明程序和应用程序之后的程序正义思想,才是罗尔斯程序正义理论的真正内核.  相似文献   

6.
刘伟雄 《企业家天地》2007,42(12):159-161
在马克思的劳动视野里,劳动应该有正义之维,劳动的正义向度为人的劳动提供意义。劳动正义,就是以劳动的属人性和对于人的意义作为依据,要求赋予人的劳动以"正义"意蕴、回归人的劳动的"为人"目的,实现人的"应有"与"现有"的矛盾的解决。社会主义劳动正义是人的劳动的各内在要素占有自己的正义本质,包涵劳动权利得到正义分配、劳动条件得到正义配置、劳动过程得到正义规范、劳动成果得到正义交换以及劳动关系得到正义调整。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正义、公平与国家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息息相关,成为各个国家及社会关注的焦点。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是一个庞大及严密的思想逻辑体系,是当代新政治经济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社会正义与公平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以"作为公平的正义"为核心,正义原则、原初状态和新契约论构成其主要的理论大厦。虽然该理论是一部经典的正义著作,但不可避免也是一种不完善的政治经济理论,必然受到新的理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通过对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关于正义观的分析和批判,以及对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关于分配正义的批判性继承,在辩证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资本主义“按资分配”的不合理性,从而构想出未来共产主义制度下分配的正义性。马克思分配正义观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而在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是在马克思分配正义观指导下实现的,在分配制度、分配方式、社会保障、引导消费以及自由时间运用等方面无不体现了马克思分配正义观的科学运用。  相似文献   

9.
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追求,更是法的终极目标.司法正义是实现法与正义结合的现实路径,而规范的完善合理与正义性内涵、司法者的理性超然、司法程序的公开性是司法正义的理想模态.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法治进程中,人们对法律正义的追求贯穿于法治运行的始终,法治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法律实施的过程依赖于公民的信赖、支持与服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正义与公民服从的关系,在考量法律正义的基础上,认为法律正义与公民服从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法律正义是公民服从的理论前提,公民服从是法律正义的重要环节和实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实现社会公正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性课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要实现社会公正,不仅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而且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从而形成一个社会支持网。坚持依法治国、促进法治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有效阶梯,而法治公正又包括立法公正和司法公正两方面内容,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97篇中英文文献为样本,通过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情境格局下,组织公平对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组织信任及离职意向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在基于自我概念的三方模型下,组织公平感与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会受到自我概念的个人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的显著影响。尤其是在以欧美文化为主导的团体格局影响的基础上,个人自我概念的显著性会导致更大的效应量。然而在中国的差序格局下,虽然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的显著性依旧会增进组织公平的效果,但是这些影响结果会被中国本土的差序格局所掩盖。因此,在团体格局影响下的组织情境中,组织公平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比在差序格局影响下的组织情境中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目的是对西方最主要的几种公平正义观念做一个简要而系统的梳理,以便为探讨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提供思想资源。为此目的,本文从公平正义的语义和问题、古希腊的公平正义观、近现代欧美的公平正义观、公平正义观的当代发展等方面对西方的公平正义思想做了考察。本文最后从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具体内容的调整程序和方法三个方面简述了西方公平正义思想中值得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4.
金融司法对证券诉讼的限制,体现在案件受理前的筛选机制、受理附加条件、审理中调解偏好等方面,其形成有着司法资源约束、地方司法保护、司法运行惯性等多种原因。排斥性司法是资本市场上违法行为多发的重要制度诱因。违法行为多发及司法保护缺失的双重预期,引发投资者规避策略的运用,导致市场过度波动、交易成本升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等不良后果。当前司法政策与我国金融发展目标之间存在根本矛盾,包容性司法应当成为金融司法改革的目标选择。  相似文献   

15.
论公正及其与自由、平等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学术界对自由、平等和公正问题有许多研究和阐释,但较少将自由、平等与公正问题联系起来从总体上进行考察和研究,以致关于自由、平等和公正及其关系问题成了人们最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本文试图立足于当代人类社会现实及其走向,着重从与自由、平等相互关联的视角研究公正问题,力求纲要性地对公正及其与自由、平等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些阐释和见解,最终论证这样一种基本观点:现代公正是一种综合性的价值要求,它要求社会自由和平等,也要求对自由和平等可能导致的社会问题给予适当解决。  相似文献   

16.
正义感是人类以实现正义为目的的一种美好情感,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情操.一个以正义感调节的社会,人民幸福,社会稳定有序.和谐社会是一个制度正义的社会.制度正义既以正义感为前提,又以正义感为当然表征.因此,和谐社会亦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社会.在当前,正义感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对于道德教育来说,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相似文献   

17.
自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提出分配正义理念以来,众学者对此概念莫衷一是,并在现代形成了罗尔斯以国家干预为核心和诺齐克以产权独立为核心的截然不同的理论进路。国家角色的历史嬗变成为其在实现分配正义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充分条件,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及其累进效应成为国家作用的必要条件。经济法契合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念,以国家作用为依托,达到对实质分配正义的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