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理信箱     
<正>心理医生: 我现在很空虚,每天上班回家后就是一个人,老公很忙,经常在外面应酬。我也知道他是迫不得已,他还是很关心我的。可是,我就是不舒服,每天很希望回家后和老公交流, 可总是我一个人守着房子,我该怎么办?孙洁  相似文献   

2.
延宕使得<哈姆雷特>这部巨著情节跌宕起伏,而延宕的原因引起了众多争议.本文从拉康关于主体,他者,主体对他者欲望的依附的角度,对于哈姆雷特在复仇过程中的延宕的原因进行分析.拉康的主体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立场,一种姿态.主体的缺乏产生于主体对于他者的依赖,"他者"就是主体产生的地方.正是因为哈姆雷特始终处于对他者欲望的依赖中,才导致了其复仇行动的延宕.  相似文献   

3.
翟学魂:下午最后一场对话的主题是“资源整合与成长之路”,主要从货运如何集中,资金会投向何方,资源将怎样流动等方面进行探讨。上午我听崔总的演讲,他说德邦很简单,就是学顺丰,因为顺丰是全国性企业,产品很简单,就是一个快递,然后要做到最大规模,所以他的目标很清楚。  相似文献   

4.
说忍耐     
一个很成功的名人在电视里讲他的为人之道说,他主张做人应当能忍耐。他小时候他父亲跟他讲忍耐是最重要的。他父亲还给他讲道教的故事说,人的牙齿是硬的,但牙齿却要先掉,舌头是软的,但舌头永远存在。在这里,他父亲用了一个比喻说明忍与不忍的不同结果。硬,就是不能忍;软,就是能忍。硬的完蛋了,软的却与生命共始终。中国的文化里有很多用比喻来代替推理的论证,这是很精彩的一个。比如你提出一个主张,反驳你的人说:太阳是不会从西边出来的,你的主张永远不会成功。乍一听,这种论证很雄辩,太阳当然不会从西边出来,因此,你的主张也就当然不会成功…  相似文献   

5.
胡霞 《中国新时代》2007,(10):64-66
见到张伯宏时,他正在接电话,记者挥手跟他打招呼,他也挥手致意,脸上流露出很自然的纯真笑容。就是这样一个刚满18岁的阳光大男孩,却是上海天实网络公司的CEO,他刷新了中国IT圈内CEO的年龄纪录  相似文献   

6.
子默 《新前程》2006,(1):44-45
这是一个崇尚“榜样”的时代。 我有一个朋友,过去几年发现自己与某位培训师的某些特点,以及走过的路很相似,但是人家比他早走几年,很成功。于是,朋友就把他当成学习的对象,离开了企业,开始走培训师的路。但几年下来,他的“榜样”继续一路成功,而自己却折腾得很累,觉得很失败,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最后觉得这是“命运”。  相似文献   

7.
一开场,翟金涛就说:自己是技术出身的,在做保险之前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就是结婚,也是老婆先追的他。但现在的翟金涛却是自信十足,谈笑风生。他说,自己很感谢保险,是保险改变了他的性格,他的保险做得很快乐。  相似文献   

8.
古龙写过,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心一窄想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意思很简单,就是如果平时生活积累了太多怨气不满,那么挎上篮子走进菜市场,就会顿时觉得生活其实就是由这些微不足道的琐碎细节所构成,而菜市场就是一个能让人重新萌生对生活热爱的地方。身在职场,常常倍感压力山大,不妨我们也换个心情,去菜市场逛逛,减减压。走进菜市场里,你会发现另一个生龙活虎的世界:摆摊者撸起袖子大声吆喝,迅速挑好蔬果,装袋、过称、收钱、找零,整个过程极富节奏感;逛市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吕谏是作家,他说他不是,他说自己就是一个业余爱好者,业余总得充实生活;有人说吕谏是经济学者,他说他不是,他说自己仅是一个经济喜爱者,生活总得懂得经济;有人讲吕谏是渠道营销专家,他说他不是,他说自己是一个营销业务员,在营销专业是为了家人,生活过得更好!  相似文献   

10.
胡凡  吴仕逵 《英才》2005,(9):126-126
了解一个人有时需要一辈子.但是咨询师可不能这样慢。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疑点,准确弄清一个求助者的真实心理状况。陈惠宇第一次来咨询室时疑心重重。我请他填写个人资料表.他很犹豫.询问能否不填,能否不留任何联系方式。应该说,他是我遇到的敏感者中最敏感的一个,甚至超过了许多女性求助者。  相似文献   

11.
于淑静  张春启 《数据》2001,(4):32-33
作为一个敬业爱业的人,他首先想到的是奉献. 了解他的人对他的评价是:精明、强干、对工作充满热情,哪怕是一件平凡的事到了他手里也会做得很出色. 他就是大兴县统计局局长汪锡锟.  相似文献   

12.
《江苏企业管理》2010,(8):44-44
马未都在新书《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中写道,英国有一个科技史学家李约瑟.他有一道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他问:资本主义革命.就是工业化的革命.为什么没在发达的中国产生?原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当时不注重无形资产,不注重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3.
网络不是一个不讲求专业的地方,但是新浪似乎把“人”看得更重。选人:感觉很重要我觉得第一他不能够墨守陈规,应有灵感、敏锐的触觉,就是说感觉很重要。有些人天生就是干某一行的,他如果找到这一行时,怎么干都不累,而且很得心应手;但如果他人错行,对干的活讨厌死了,怎么学都进不去,工作也干不好,他自己  相似文献   

14.
一个有哲学头脑总是在变革和进步的思想者;一个充满激情和梦想的企业家;一个让百年老矿创新焕发青春的创业者;一个职工群众心目中的依托者。他就是山东新汶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孙村煤矿矿长邸建友。  相似文献   

15.
吴仕逵 《英才》2007,(7):122-123
钢铁大王的童年很幸福,那时他最大的娱乐就是养鸽子和兔子。他的第一次商业冒险就是想办法像个雇主似的,让小伙伴们帮他一个季度的忙,报酬是允许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小兔子。每星期六的下午,他们一伙人就去给小兔子收集食物。都是朋友,大多数人心甘情愿帮他采集蒲公英和车前草。整整一个季度,除了命名,他们没有提出任何别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什么叫"适者生存"?就是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合组织的发展,适应环境的需求才能生存.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要在世上生存,都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来改变自己,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有些人总认为,自己很能干,但为什么社会、单位容不下他,领导、同事不信任他,就是因为没有理解"适者生存"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早些年前,在纽约的布鲁克林西大街有一家商店,老板是一位老实本分的中年人,认识他的人没有一个说他不好.但是很奇怪,他商店的销售状况就是好不起来,每个月的营业额除去店面租金和商品成本后,就所剩无几了.  相似文献   

18.
牟其中     
冯仑 《中国企业家》2007,(21):110-113
牟其中是非常复杂的一个人,作为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家,很具有标本意义。一个人在一个时代中能够迸发出的光芒,其实就是这个时代的光芒从1989年到现在,我认识老牟已经十六年了。牟其中给我的印象,其实全都是一些故事;我了解的他和他给我讲的经营哲学,实际上也全都是一些故事。他很少讲经营理念,他就讲故事;这些故事很重  相似文献   

19.
荣添 《中国新时代》2007,(12):33-35
经过与中国银行一番较量,最终招商银行没能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主流合作伙伴,这让身为招商银行行长的马蔚华很不爽。有人戏称,招商银行是中国银行业里的一个天生的"搅局者"。而这个生来就是"吃螃蟹"  相似文献   

20.
企业家到了一定时候很像艺术家,他会把为别人带来欢乐、愉悦看成很重要的东西;他不完全以追求财富为目标,而是把事业里面反映他智慧的、创造性的东西看成是其所取得的成就,并为此乐而不疲。赵金旭就是一个这样的企业家,他深谙物业管理服务的内涵,几乎是白手起家创办了远洋物业公司;他倡导“家文化”的治企理念,温暖了住区业主的心;他和谐治企、勇于经营创新,成功地把远洋物业带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