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将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充分表明厂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注。而支持“三农“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广大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不断深化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认识。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把增强农村金融服务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通过采取减免农业税、增加补贴和加大财政投入等一系列措施,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村经济建设有了飞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同时提出了“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明确要求。2004年2月份,中央以“一号文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强调指出:  相似文献   

4.
2007年1月29日,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2004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2005年的一号文件是提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2006年的一号文件全面地部署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方面工作:在前三个一号文件提出的各项政策的基础上,今年一号文件突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     
《金融博览》2010,(4):11-11
中央“一号文件”7年来连续7次锁定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7个文件一脉相承,落脚点都是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同时,各个文件又根据当时的具体形势提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前,政府部门为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各种努力,相继出台了减免农业税、粮食补贴等惠民政策,特别是2005年中央再次把农村和农业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继续强调了金融对“三农”的服务与支持。但目前在农村存在的“两高、一低、一难、一少”问题,正日益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民增收的“瓶颈”。  相似文献   

7.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财政支持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主线,重点研究各级领导、主管部门和社会十分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在总结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组织各方面研究力量,深入调查研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提出既有理论依据又符合实际的研究成果,为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二、总体要求(一)突出主题,抓住热点。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中国加入WTO,其影响主要也在农业和农民…  相似文献   

8.
《福建金融》2008,(3):1-1
党中央对农村工作一向格外重视,特别是从2004年至今已连续5年在新年伊始发布“一号文件”,阐明新一年度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充分体现了“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也充分说明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2008年“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主要着眼于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和除险加固、支持基本农田整理及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等农业“硬件”投入,切中了农业农村发展的要害,抓住了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问题,这是一项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9.
2004年1月,中共中央正式发布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央文件的主题,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一次,也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解决“三农”问题在政治上作出的郑重承诺。一号文件直接带有资金支持的政策占到相当大的比例,这份被人们称为“高含金量”的文件,无疑是党中央.国务院送给9亿农民的一份温暖而厚重的新年大礼。就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本刊记者专访了参与一号文件起草工作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唐仁健局长。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新的形势下,作为肩负支持“三农”发展重任的农村信用社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充分认识支持“三农”与自我发展的辩证关系,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改善金融服务,面向农业、农村、农民,发挥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作用,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曾曾 《新疆金融》2005,(12):56-5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着。但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农村经济能否健康顺利发展,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世纪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新一届中央领导大力推进农村改革,提出要进一步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需要有充沛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薄弱环节,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却严重滞后,尤其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城乡差距逐步扩大。因此,为了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加快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三农”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状况不仅决定农民的购买力,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全社会的稳定,并直接影响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为此,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强调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应该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呢?按照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是确保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是造福农民的重要工程;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资源开发.是历史赋予国家开发银行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开发性金融在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不少经验.但任重道远,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新的融资模式,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2005,(8):9-10
新年伊始,党中央再次就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下发了“一号文件”,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和整个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逐步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坚定决心。这一重大决策,既使农村信用社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也使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如何在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实践中做好“联系农民的纽带”,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发展“三农”经济、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离不开金融业的助推与支持。而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金融业在力助农民群众增加收入方面,将着力点应放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判断形势,正确把握城乡发展关系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从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指导思想,之后七个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关注“三农”。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中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这也是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了我国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丰富,任务复杂,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鉴于此,本期推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专题,就新农村建设中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及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职能等方面问题展开探讨,全面关注如何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9.
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是今后各项工作的重点。全面贯彻“1号文件”精神,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也应考虑农民利益,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不尽然。农贷发放存在一些问题,与“1号文件”要求不符,对农民增收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政     
“一号文件”关注统筹城乡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