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标准样地在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中的应用设想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研究目的:探讨标准样地在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比较研究与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1)农用地分等结果的区域可比性及其全国汇总,直接影响农用地分等的科学性,对全国农用地分等工作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2)分析了标准样地的内涵与类型、设立原则与意义.(3)提出标准样地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构建全国标准样地类比体系.(4)对标准样地的设立与管理提出相关措施建议.研究结论:建立标准样地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全国标准样地类比体系,根据各指标区标准样地农用地分等指数之间的等比关系,进行全国农用地分等结果的统一调整、汇总,是现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农用地分等省级数据汇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云南省农用地分等省级数据汇总的方法,为省级汇总提供技术依据和理论参考。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数据归纳法,以定量化为主的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建立了云南省农用地分等省级数据汇总方法体系。研究结论:本研究方法满足省级成果汇总要求,保证省级成果的可比性,以及省级与县级属性数据的可追溯性与空间分布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农用地分等方法的不足,利用专家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专家系统的农用地分等方法.通过该方法建立的农用地分等专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农用地分等空间数据库中图形接边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目的:解决农用地分等以县或市(区)为单元进行空间数据结果汇总时,专题图层的边界位移和多边形的属性差异问题;对研究农用地分等中相邻图幅图斑界线的空间接边和图斑的属性综合问题。研究方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实现图形的“无缝接边”和属性综合法。研究结果:对农用地成果汇总中图层接边基本方法、程序和原则以及不同情况的具体接边技术,提出了相应对策。研究结论:基于Arc/Info等GIS软件的数字图层接边技术,不但可实现图形的“无缝”接边,同时能提高专题图接边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寻求在不同二级区和不同耕作制度下,适宜农用地分等省际接边的产量比系数修正方法。研究方法:数理统计法、实证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经过产量比系数修正,(1)研究区域利用等指数能够与周边省份自然过渡;(2)研究区和周边各省的利用等指数与实际标准粮产量的相关趋势基本保持一致。研究结论:通过该方法修正后的农用地分等成果符合省内农用地质量分布趋势,能很好地满足省际接边要求,为全国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农用地分等成果省级汇总中图幅接边方法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县(市)级农用地分等工作中,由于人为及系统误差,在进行农用地分等省级汇总工作时,相邻县(市)边界往往会出现图形及属性衔接不上的情况:通过分析数据缝隙的来源,提出了消除不同数据缝隙的相应方法,利用GIS技术完成了湖北省农用地分等省级汇总图幅接边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县级农用地分等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对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信息化管理.设计开发了基于GIS的县级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在系统设计中,采用面向对象的VB.Net编程语言,对MapGIS进行二次开发,同时藕合Access数据库,实现农用地分等和成果管理等功能模块,该系统为县级农用地分等成果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新的模式和手段.通过对黑龙江省巴彦县农用地分等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符合规程,结构设计合理,系统运行稳定,可以显著提高农用地分等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实现对分等成果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讨经纬坐标网格法建立标准样地体系的技术路线,以及标准样地体系在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农用地质量监测与分等成果动态更新、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的划分和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结合佛山市农用地分等的有关数据对两种方法建立的标准样地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坐标网格建立标准样地体系可以有效解决现行方法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农用地分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广东省农用地分等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研究,针对广东省农用地分等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总结了广东省农用地分等的关键技术,希望对全国其他地区农用地分等工作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农用地分等工作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研究目的:探索广东省农用地分等工作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为区域性农用地分等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和文献资料法.研究结论:保证区域性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质量,准确把握分等工作中5个参数、应用及其相互联系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适垦耕地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山西省适垦耕地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差异性,为山西省未来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宏观性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地形高程图生成地形高程和坡度分级图,通过将地形高程分级图、地形坡度分级图、2000年耕地分布图和分县行政区划图的叠加,提取2000年分县耕地地形分异数据,计算2005年分县适垦耕地面积。研究结果:(1)山西省耕地的地形分异特点是随着地形坡度的增加,耕地面积均呈下降的趋势;(2)适垦耕地的空间分异主要受地形条件控制,地形平缓的黄土塬面、盆地和河谷适垦耕地指数一般都在40%以上,而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和丘陵地区指数值普遍较小;(3)人均适垦耕地面积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是河谷、盆地少,黄土塬、丘陵低山多,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在2亩/人以下的地域主要集中在太原、临汾等盆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黄河灌溉区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和制度能力三层次分析框架,利用双栏模型分析了知识性资源、关系性资源和动员能力三层次制度能力因素对农户合作供给农田灌溉系统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黄河灌溉区农户以投资方式合作供给农田灌溉系统的支付意愿水平为每年每户77.6~232.4元,以投工方式合作供给农田灌溉系统的支付意愿水平为每年每户1.8~4.6天;知识性资源、关系性资源和动员能力三层次因素对黄河灌溉区农户合作供给农田灌溉系统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村庄的灌溉规则执行情况、村委会或水利协会对农户使用灌溉设备的支持力度、对农户参与灌溉系统供给的尊重程度和组织农户学习有关灌溉技术的强度因素显著影响农户投资灌溉系统的合作意愿程度;村庄灌溉设施供给规则、村委会或水利协会对农户使用灌溉设备的支持力度、联户促进灌溉有关的集体行动能力、为灌溉系统供给争取财政补贴的能力、组织农户学习有关农田灌溉技术的强度和农户获取灌溉信息的容易程度因素显著影响农户投工农田灌溉系统的合作意愿程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农田保护是耕地保护的重要核心部分,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维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阿克苏市为研究区域,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依据,运用GIS叠置分析功能,对基本农田现状分布图和农用地等别图进行叠加,通过分析社会经济发展、耕地区位以及政策因素等对基本农田空间布局的影响,得到科学合理的基本农田空间布局成果。  相似文献   

14.
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结合GIS空间分析的方法,进行基本农田空间定位方法研究。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将老河口市辖区的耕地按农用地自然质量1~5等进行排序;然后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将农用地等别分布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以优先划定高等别的耕地资源为基本农田,同时考虑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的指导思想,最终实现了基本农田的空间定位。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基本农田的空间布局与定位,有利于将基本农田从基本农田分区中与其他地类区分开,使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为县市尺度的基本农田划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都市边缘区基本农田功能特点及划定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目的:与传统的耕地保护相比,大都市区域的耕地保护有其特殊的意义,因为大都市郊区的优质耕地被建设用地占用的速度和可能性最大,如何保护大都市区域的耕地、如何规划大都市郊区基本农田已成为耕地保护研究的热点。研究方法:从大都市郊区基本农田的功能入手,详细论述基本农田的基本功能和外延功能。研究结果:对不同级别的行政主体对基本农田的认识和关注焦点进行了分析;结合不同行政主体关注的焦点和对基本农田功能的侧重,综合基本农田的生产能力、生态和稳定性3个方面构建大都市郊区基本农田规划理论体系。研究结论:为基本农田规划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实际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不同空间聚类指数排序识别空间集聚的高质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以期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中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补划和布局优化提供方法借鉴。研究方法:分别利用规则空间聚类算法Local Moran’s I和Getis-Ord Gi*以及非规则空间搜索聚类算法AMOEBA构建能在地块尺度上同时反映耕地质量及其空间集聚信息的表征指数,设计相应的排序优选方案,进而快速识别指定数量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并进行对比及邻域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1)基于AMEOBA算法输出聚类指数并设计相应的排序方案能在研究区识别空间上更为集聚同时具有较高质量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2)基于邻接关系的邻域定义方式能在研究区取得比基于空间距离的邻域定义方式更好的识别结果。研究结论:应用空间聚类算法计算同时指示耕地质量高低及其空间聚散性的地块级表征指数,并设计相应优选排序方案识别高质量集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为合理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供基于GIS技术支撑的技术方法和工作思路。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以GIS手段进行基本农田数据分析、处理为基础,以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为依据,可形成对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的智能支持,从而基本实现规划成图的自动化,提高编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图中面状要素缩编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保证土地利用图缩编质量,建立土地利用图面状要素缩编的质量评价模型。研究方法: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针对土地利用图中面状要素全覆盖、无重叠、无缝隙等特性,选取曲折度变化率、质心偏移量、土地利用语义、地类面积比例结构以及地图载负量等评价指标,确定各个指标的评价等级和相对权重,建立质量评价模型。研究结果:通过该质量评价模型,比较采用迭代算法和蚁群优化算法缩编的同一个地区,结果显示利用蚁群优化算法进行缩编的效果更好,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论:该质量评价模型有助于改进综合算法,改善整个综合过程,保证土地利用图的缩编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识别低山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方法]基于GIS平台,运用AHP-熵权法,以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6个典型项目区为例,从田块禀赋、设施配套、投入产出水平、社会经济水平及生态环境等5方面选取15项指标,识别低山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限制性因素。[结果](1)低山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限制性因素依次存在中低山缓坡区丘陵宽谷区河谷平坝区的趋势,且不同微地貌条件下的限制性因素存在一定差异。(2)从项目区评价分值来看,河谷平坝区耕地质量分值最高,为高标准基本农田重点建设区域;丘陵宽谷区建设条件与耕地质量较好,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次重点区域;而中低山缓坡区限制性因子较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较差。(3)文章研究的AHP-熵权法可以适用于其他地貌类型单元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限制性因素识别研究。[结论]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安排低山丘陵区微地貌类型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与整治任务。  相似文献   

20.
基于精细化分区的农地整理田块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讨农地整理田块规划设计的新方向,减少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干扰,更好的促进农地整理为精确农业发展服务。研究方法:田间调查法,实验分析法,工程设计方法。研究结果:(1)农地整理精细化分区及其田块规划设计,一般应该采用大于1:2000的比例尺作为工作底图;(2)田块精细化分区的要素选择主要有土壤类型、微地貌和田面相对高差、耕作层厚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养分、自然界线和权属界线;(3)不同分区宜采用不同的田块规划方法和平整工程设计模式。研究结论:与传统的田块规划设计模式相比,基于精细化分区的田块规划设计,能够节省挖土方量20%以上,降低对农田生态系统的扰动,提高田块规划设计的适用性,更好的为精确农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