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隽 《中国经贸》2009,(22):148-149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今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促进就业成为今午压倒一切的重大任务,也是各级政府面临的最大的民生考题。在这关键时期,我国要通过继续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战略与就业战略的协调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静态分析框架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并不只是产生单一的“就业缩减效应”,同样也存在“就业增补效应”。由于这双重效应是相互抵消的,所以信息化最终对就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则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力量对比。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主导性效应则可能是不同的。这表明信息化战略和就业战略从长期过程来讲,本质上是兼容的,但在某些时点上会有较大的矛盾与冲突。因此,我们要特别注重在某些特殊时点上存在的矛盾与冲突,通过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时间差来扩展其兼容性,缓解其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3.
陈淮 《江苏经济》2001,(5):14-16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缓解就业矛盾、降低体制转轨成本的重要战略思路之一是发展非正规就业。  相似文献   

4.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我国目前每年有近15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领域转移出来。城镇新增劳动力也在550万左右.两者相加每年的就业岗位需求达2000万左右。就业压力巨大。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从全球背景看,失业已成为全球性的发展难题,创造就业已成为全球性发展的最大任务之一,而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面临像我国这样的就业挑战。就业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比较充分而稳定的就业,既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各级政府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着手解决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去年召开的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促进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从进一步明确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到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机制市场化、积极促进就业政策的框架基本形成。显然,“就业优先”已从号召性的语言转化为可量化的行动计划。而只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就一定能够逐步缓解就业问题,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相似文献   

6.
政府促进就业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促进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促进就业得到了确立和发展。本文旨在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促进就业的内涵、作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新形势下政府促进就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就业问题直接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研究就业潜力、开拓就业领域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在企业调查总队对2262家企业和244个街道(社区)进行的《就业潜力专项调查》资料基础上,结合多方面情况就就业现状及就业潜力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参考性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慧娟 《江苏改革》2001,(12):48-50
我国是有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供不应求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尤其自1993年以来,由于城镇下岗职工激增,失业人口规模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今年第二季度末,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618.7万人,失业率为3.3%,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创造就业岗位、降低高失业率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发展非正规就业促进我国就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模式的转变是缓解就业矛盾、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夏艳霞 《黑河学刊》2009,(3):140-141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的今天,如何解决高校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发展和办学规模扩大的瓶颈。在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大学生就业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必须树立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择业理念。  相似文献   

10.
全面城乡就业,实现城乡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并达到供需平衡,对于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更是一项十分艰巨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当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总量和结构性矛盾、体制转轨与发展阶段性矛盾交织在一起,使扩大就业的难度日益增大。必须以扩大就业为主要目标,从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改革的选择上多管齐下,长期努力,以缓解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桥头堡"战略是云南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对外开放的最新发展战略.当前,云南省面临着劳动者数量供给大于需求、结构性矛盾导致就业压力增大、劳动者技能素质不高等一系列的就业问题."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对解决云南省就业问题采说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对此应该采取实施就业培训计划、扶持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发展、全面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等措施,努力扩大就业规模,实现就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灵活就业需要制度增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灵活就业现实意义所谓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灵活就业涵盖的领域十分广泛。事实表明,灵活就业是我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渠道,估计我国目前已有70%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灵活就业领域。灵活就业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就业吸纳能力,主要原因在于:就业门槛低,对技术、技能和资金的要求一般不高;行业和门类庞杂,包容性大,对不具备就业竞争优势的下岗失业人员来说,选择的余地和空间较…  相似文献   

14.
刘一夫 《魅力中国》2014,(27):150-150
本文阐述了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就业市场化的背景下,建设高校就业实习基地的理论依据及战略意义。通过分析就业实习基地在推动高校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培养毕业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通过领导、师资、资源等方面的投入完善高校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就业问题上,中国面临很多不利因素,但我们认为一定能够最终解决好这个就业问题。怎么解决?就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千真万确。  相似文献   

16.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就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研讨会"于2004年11月12日在上海举行。来自上海、北京、武汉与广州等地的研究机构、高校与政府部门的有关专家、学者就促进就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就业是民生之本,努力扩大就业确保每个具有就业能力与就业意愿的公民获取就业机会不但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与保证,而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要求努力促进就业。就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与保证,也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拉动消费促进  相似文献   

17.
1995年,联合国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社会发展首脑会议《宣言》中庄严宣告,与会各国领导人一致承诺:"将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一个基本优先目标。"2001年,在全球就业论坛大会上通过的《全球就业议程》要求,"各国政府要把生产性的就业置于经济和社会政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解决就业和再就业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人口多、就业矛盾突出,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将始终是一个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前单纯依靠国有、集体单位等传统正规部门吸纳劳动力的就业模式,显然已不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当尽快向非正规就业方式转变。所谓非正规就业,是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概念,对此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界定。在我国,非正规就业主要是指广泛存在于非正规部门和正规部门中的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各种就业形式,包括非正规部门、非国有或集体单位的各种就业,正规部门、公有制单位中的各种非正式就业…  相似文献   

19.
平成萧条期以来接连攀升的失业率打破了日本长期保持的“稳定雇佣神活”,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作为日本式经营的“三大法宝”中的两个,都开始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这与IT革命的进展不无关系,本文探讨了IT革命对日本就业数量和结构的影响方式及途径,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日本未来就业变化的6大趋势及其产生的经济与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将创业带动就业升级为国家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中国有3000万左右农民工失业,往年没有就业和今年毕业需要就业的大学生有900多万,另外,还有其他需要就业的,全部就业压力在5000万左右。而从未来30年看,如果2040年城市化水平推进到85%,城市中还要增加4.5亿人口,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巨大,整个国家就业压力巨大,将是中国长期的、头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