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理制比较     
代理制比较陈躬林经济学家把代理制定义为“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人)委托其它人(代理人)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地授于代理人某些决策权的契约关系。”在代理制度里,当代理人为谋求自身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时,就出现了代理成本。当然,从广义上说,代理...  相似文献   

2.
詹森和麦考林认为,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在这样一种契约下,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为他们的利益而从事某些活动,其中包括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代理人通过从事这些活动获得一定的报酬。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不可避免地产生委托与代理人之间的权利冲突,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的矛盾:物质利益关系的不一致,风险偏好不相称,投资决策方面的期限偏好不相同。实际上,就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分歧,围绕各自的目标(效用最大化目标)进行博弈,从而谋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不确定性、代理问题和国有资产产权结构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经济学中的代理问题,亦即分析委托—代理关系(或代理关系)中的约束—激励机制问题。詹森(M·Jensen)和麦克林(W·Meckling)将代理关系定义为“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人)委托其它人(代理人)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地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的契约关  相似文献   

4.
贺琼  王磊 《当代经济》2006,(17):91-92
一、引言 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中很重要的理论问题,该理论研究特定经济关系的双方之间的动态博弈问题.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其他人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的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的契约关系.在委托代理框架下研究适合于代理人的激励机制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特别是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前沿问题,也是企业管理实践中人们一直探索的重要内容.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经常不一致、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存在着对工作的详细信息、代理人的能力的信息不对称,因此使得度量代理人业绩的成本昂贵.所以,除非委托人能有效地约束代理人,否则代理人做出的决策通常不是最优的,这就有可能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委托人怎样在缺乏全面严格监督的情况下,制定一套激励报酬机制,使代理人在为自己的利益努力的同时,能自愿地为委托人的利益效劳.这也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委托代理问题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中很重要的理论问题,该理论研究特定经济关系的双方之间的动态博弈问题。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其他人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的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的契约关系。在委托代理框架下研究适合于代理人的激励机制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特别是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前沿问题,也是企业管理实践中人们一直探索的重要内容。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经常不一致、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存在着对工作的详细信息、代理人的能力的信息不对称,因此使得度量代理人业绩的成本昂贵。所…  相似文献   

6.
一、公司治理与企业内生风险的关系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中就如何处理委托代理关系最重要的实现形式。委托人(所有者)和代理人(经理人)之间既需要合作又存在冲突的现实情况,为“没有显著控制权的所有权和没有显著所有权的控制”命题成为公司治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寻找到逻辑支撑。传统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框架中,委托人作为“强势群体”;而代理人作为“弱势群体”,却拥有“没有显著所有权的控制”,多数学者认为: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效应函数)经常不一致,在委托人看来,代理人做出的决策不是最优的,除非委托人能有效地约束代理人,因此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制衡机制,协调彼此的责、权、利关系。基于这种认识,委托代理理论主要从解决信息不对称、搭便车和信号显示等方面解释了代理成本的节省和分担问题,从而从理论上为委托代理关系投资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中的代理成本控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 《发展研究》2004,(5):42-43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现代公司普遍存在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导致了代理关系的出现。代理人相对于委托人来说掌握着更多的信息。这种私有信息使他们很容易去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因为代理人也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当代理人利用委托人的授权为增加自身利益而侵占或损害委托人的利益时。就出现了代理向题。  相似文献   

8.
委托代理制度的扭曲。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资本的所有者与企业最高决策者的关系被称为委托——代理关系(或称代理关系)。资本的所有者作为委托人以契约方式授权给代理入,其中包括某些决策权,代理入以委托人的名义并为实现委托人的利益而从事经营活动。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层级代理关系,股东将经营管理权委托给管理者,因此公司的资本经营和重大决策往往是由公司管理者来实际控制的。事实上代理关系的存在导致了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由股东转移到管理者手中。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理性人”都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代理人(公司经理)利用其拥有的信息占有优势及专门业务知识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很可能从自身而不是从委托人(大、小股东)的利益出发,代理人的股东利益最大化动机小于委托人,而委托人难以观察到这种损害其利益的行为。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现代金融体系的一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的“激励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的设计对国有企业的改革至关重要。国有企业的委托人是国家,为了避免发生代理人利用委托人的授权,从事与委托人利益不符的活动,减少道德风险,委托人就需要设计一套对代理人的“激励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使代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如果监督或制约是事后纠正,激励则是事先预防。激励的核心是将经理对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追求。针对经理对货币收入的追求,资本所有者通过确定一个最优报酬计划来实现对代理人的激励和约束。一、国有企业的激励制约机制“激…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代理关系的本质体现为各方经济即财务关系,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均是理性经济人,各自目标不一致,且信息的不对称性,往往代理人拥有比委托人更多的信息,他们利用私有信息从个人利益出发,选择不利于委托人的利己行为,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委托代理各方利益的相互冲突,从而降低经济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2.
沿袭Tirole(1986)的委托人一中间人一代理人科层结构,本文研究了当委托人不能直接管理代理人时的最优序贯授权问题。在该授权博弈中,委托人通过审慎设计中间人职权范围,影响其对代理入的授权行为,从而激励代理人更有效地提供和使用信息。我们发现,当下属之间利益偏差方向一致时,即中间人较委托入更愿意扩大代理人权限时,采用文献中常关注的“区间授权”(Holm—strom,1977)形式,委托人可以实现其直接向代理人授权时的最优结果。但是,如果下属间利益偏差方向相反,即中间人希望减小代理人权限时,“区间授权”将不再是最优。为了更好地影响控制中间人向代理人的次第授权行为,在最优序贯授权方案中委托人将移除部分中间选项。移除选项数目的多少取决于中间人的利益偏差程度。同授权与激励方面的文献不同,本文表明,即使在信息结构给定的条件下,移除中间项将作为科层中的控制工具,成为最优授权方案的一个特征。本文的发现从激励和授权角度对现行的一些法规执行实践中的“一刀切”政策(比如,“醉驾入刑”、大学招生录取等)提供了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13.
基于委托代理视角,将军民融合看成一种由军地各主体共同参与的团队活动。由一条自下而上的授权链和一条自上而下的授权链构成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军民融合工作制度的鲜明特点,但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存在链条长、层级多、代理成本高,以及委托代理关系不甚明确且指向模糊、委托代理双方信息不对称情况严重等问题。构建有效的军民融合机制,旨在解决军民融合委托代理问题,需要贯彻以理顺管理体制为前提、以减少委托代理层级为路径、以明确决策责任划分为关键、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为根本的思路,尽量减少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和目标不一致程度,最终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委托代理模型在管制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委托-代理理论主要研究委托人如何设计一个激励机制来诱导代理人按照委托人的利益行动,从而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委托代理模型在管制研究中分为三类,形成了三类激励机制:(1)管制者-被管制者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L-M”、“B-M”、“V-F”、“F-V”、“ISS”和“L-T(86)”机制;(2)国会-管制机构-被管制者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L-T(93)”机制;(3)新近出现了一批将信息结构内生化的研究。这些对于研究我国的管制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风险投资是一个融资和投资相结合的过程,风险投资家从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再分散投入到各风险企业中去,形成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的利益要靠代理人去实现,投资者一般不参与风险资本的投资、运作、管理和决策,而风险投资家虽然参与了风险资本的管理,但也不可能像风险企业家那样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这就给了代理人向委托人隐瞒信息的机会。当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不一致时,代理人就可能利用这种不对称信息做出对委托人不利的行为选择,道德风险由此产生。在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风险企业家在获得投资后隐瞒企业实际信息、消极怠工、投资次优化和在职消费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一、银行保险中委托代理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银行保险是保险公司通过银行代理销售保单的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保险公司是委托人,银行是代理人,由于双方的利益冲突,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等各种委托代理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委托代理理论研究表明:一方面委托人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模型,按风险共担(risk—sharing)原则激励代理人,使双方的目标尽量一致;另一方面尽量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代理效率。  相似文献   

17.
曾少华 《当代经济》2003,(10):65-66
一、公司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的根本特征就是在产权结构上实现了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随之出现了委托--代理关系.当代理人(经理、董事会)追求自己的利益时,可能会造成对委托人利益的损害,这就是所谓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为此,委托人必须设立一套有效的制衡机制来规范和约束代理人的行为,减少代理人问题,降低代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企业治理结构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一套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张双才 《经济论坛》2000,(24):19-2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进一步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董事由股东选举产生,经理由查事会聘任,股东与经理之间(通过董事会)会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按照委托代理理论,在委托人(股东)与代理人(经理)都有行为能力的前提下,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效用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原因,可能出现代理人员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即委托代理问题。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减少委托代理成本,应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对管理者进行激励应贯彻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代理关系的本质体现为各方经济利益关系即财务关系,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均是理性经济人,各自目标不一致,且信息的不对称性,往往代理人拥有比委托人更多的信息,他们利用私有信息从个人利益出发,选择不利于委托人的利已行为,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委托代理各方利益的相互冲突,从而降低经济的运行效率。解决这一冲突的重要方法是建立和完善财务控制,这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康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集团委托与主动代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德信 《经济学家》2006,1(2):97-103
主流企业理论可以解释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问题,但是却无法说明委托人对代理人贡献的侵害。国有经济中的创业经理为什么能容忍对自已的损害?替代这种损害的是什么?本文提出“集团委托”分析枢架,认为创业经理面对委托人团体成员的搭便车与利益差别,主动地进行多任务委托考核,集团委托中的主动代理成为创业经理容忍损害的被动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