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不仅在当今中国是一个政治热点,而且也是我国法律特别是行政法律制度的基石.对和谐社会进行理念梳理,并探讨其与行政法治的关系以及对行政法治所提出的要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李鹰 《改革与开放》2011,(22):47+49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党的历届领导人都非常重视青年的教育和青年的成长。胡锦涛在新世纪、新阶段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青年工作的新的见解和观点,呈现出了时代特色,促使青年不断追求自身完善,不断追求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独立的部分提到了党的大会上,十八大报告又一次凸显了改善民生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逐步形成了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丰富内涵,包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就业,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共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助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的青年观思想,主要回答了“青年是什么、培养怎样的青年、如何培养青年”等时代课题,系统反映了胡锦涛对青年价值观、青年发展观、青年教育观、青年工作观、青年人才观等重大问题的远见卓识,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认真学习研究胡锦涛的青年观思想,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青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春 《理论观察》2008,(6):67-68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也是一种价值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实质首先在于构建法治化的社会。这首先是因为,和谐社会与法治在价值目标上的一致性,其次还因为,在目前阶段,离开法治,就不可能有和谐的社会关系出现。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义观应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领域。法治渗透着正义的影子,可以说法治的灵魂是正义。法治作为规范人类自身的一项制度规范,是体现与渗透着人类正义理念的一项制度。法治正义是和谐社会正义之术,是构建和谐社会正义观的基本核心因子。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正义观构建的路径选择——法治正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义观应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领域。法治渗透着正义的影子,可以说法治的灵魂是正义。法治作为规范人类自身的一项制度规范,是体现与渗透着人类正义理念的一项制度。法治正义是和谐社会正义之术,是构建和谐社会正义观的基本核心因子。  相似文献   

8.
杨杰 《特区经济》2007,(5):240-242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目标和任务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这表明,十六大提出的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的主张已进一步落实到操作层面上来了。本文提出和谐社会需要民主,和谐社会需要法治,和谐社会需要着力培育“人本法治观”,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发展经济以法治为保障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经济为人民、发展经济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9.
3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物权法,最根本的是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实际出发,全面准确地把握并坚持和完善国家基本经济制度,重点针对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规范的问题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当代陕西》2005,(3):6-8
2005年春节刚过。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连续两次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其重要意义和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11.
论胡锦涛的社会公平正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六大以来,面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整体战略出发,胡锦涛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公平正义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胡锦涛的社会公平正义观是对中国传统公平正义观的扬弃,是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丰富和发展。胡锦涛的社会公平正义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和矛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和谐社会与法治为主题,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内涵为出发点,通过对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作用、和谐社会对法制的要求及我国的法治建设三方面的描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法学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保障。法治保障了和谐社会诸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现。并且,法律设定了权力的界限、监督了权力的运行、提高了权力运行的质量,为和谐社会的运行提供了保障。此外,法治在保障人本价值的基础之上,亦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跨越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5.
贾宾 《发展》2007,(2):33-34
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和谐社会"内涵的阐述中,"民主法治"被放在了首位,这绝不是偶然的.其内容属于政治文明的范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基础.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法治本身就是一个制度性根本性的问题,它可以为解决社会矛盾、实现公平与正义、塑造诚信友爱的文化精神创造一种基本的制度环境.当前,构建和谐社会面临诸多问题.如何从法治的角度构建和谐社会,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法治是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法治为市场经济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受法律管制的政府权力是实现国家与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法律通过对纠纷的解决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法治以其特有的强制力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主义法治需要通过法律的实施以实现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保障.法治保障了和谐社会诸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现.并且,法律设定了权力的界限、监督了权力的运行、提高了权力运行的质量,为和谐社会的运行提供了保障.此外,法治在保障人本价值的基础之上,亦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跨越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8.
刘莎莎 《黑河学刊》2009,(6):112-114
法治被作为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目标确立以后,得到了中国社会的普遍认同。实现法治或进行法治建设,成为了我们极为重要的现实任务。法治是一个整体,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是社会改革发展的稳压器和助推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的主导性作用。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障是实行民主宪政。民主宪政追求的目标正是社会的和谐。实行民主宪政的基本要求是确立民主宪政观念,弘扬民主宪政精神,建立民主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状态,如何实现和谐社会也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历史课题.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是顺乎历史之要求、人民之呼声.社会的治理有人治和法治之区分,现代社会治理走向法治,建设法治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历史之应然选择,同样,法治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基本要求.推进法治建设,当前必须逐步树立法治理念、追求和实现司法公正、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20.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法治是其前提和保障.因此,推进法治滨海建设,要做到强化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公平正义;纳入考核指标,完善考察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