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二十一世纪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理由如下: ——人地矛盾将长期紧张。未来20年将是我国农村人口的生育高峰。预计到2020年,我国农村劳力将超过4.1亿人,耕地总量与人均占有量将继续下降。与此同时,以良种化、机械化等为主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推动农业劳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3.
以人为本 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杰  齐峰 《农村经济》2004,(9):62-64
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三农”问题的解决,其根本出路在于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的数量,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当前以人为本就是要解决好就业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的解决对我国“三农”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现状出发,对以为人为本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对策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谈农村劳动力开发与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作为我们国家的薄弱环节,农村作为我们的贫困群落,农民作为我们的弱势群体,理应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更多关注.没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实现农民收入的提高,就难以达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目标.所以,在农村劳动力智能、技能和体能水平依然低下的今天,我们必须重视对农村劳动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把对农村劳动力的开发作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业转移的突破口,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5.
农业作为我们国家的薄弱环节,农村作为我们的贫困群落,农民作为我们的弱势群体,理应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更多关注。没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实现农民收入的提高,就难以达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目标。所以,在农村劳动力智能、技能和体能水平依然低下的今天,我们必须重视对农村劳动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把对农村劳动力的开发作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业转移的突破口,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的规模、结构。2002年本市农村从业人员168.71万人,比1998年增加了2.32万人,增长了1.39%。从性别上看,男从业人员为92.20万人,女从业人员为76.51万人,分别占54.7%和45.3%。从行业看,农村从业人员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为80.28万人;从事第二生产的为51.88万人。其中工业为40.09万人;从事第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所面临和心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正由劳动部、农业部和国家院发展研究中心主持进行的全国农村劳动力就业试点项目,就是试图通过实践的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以点带面,推动全局。这是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重要转折,是从宏观上有组织地探索解决这一历史性课题的一个良好开端。现将几个试验项目的情况作一简介,以期对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霞 《南方农村》2003,(3):17-2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占很大的比重。改革前,受城乡分割体制的束缚,农业中沉淀着大量的“隐性”过剩劳动力。改革后,家庭承包制的实施提高了农业的效率,使土地上隐性过剩的劳动力迅速显现。农民有了择业的自由,他们或是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就地转移”,或是“离土离乡”流动到城市谋取就业。但是,由于农业人口的庞大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不足以及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有限等等因素,农业和农村中仍然滞留着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数量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获得就业,不仅事关中国农业效率、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而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为重要前提。因此,如何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在剖析新农村建设涵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两种路径,即就地就近的产业转换与跨地域的异地转移。最后,文章提出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发达地区,这种以跨地区转移为主的就业格局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露出一些问题,受东部地区出口受挫的影响,民工失业增加,部分农民工返回家乡.不平衡的就业格局存在很大的风险,而这种就业格局源于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本文试图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分析,通过对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本质,深入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发挥的主动作用,并探讨农村劳动力在区域和城乡之间高效、有序、良性流动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2.
陈爽  张艳 《农业经济》2007,(6):42-43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现状,主要表现为劳动力总体供给大于需求、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大、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然后对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劳动力素质、观念意识和弱势地位三个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劳动力控制数量、提高素质、转变观念和完善就业市场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本文在详细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同时剖析了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因素,进而提出了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谈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途径李文凯(河北省邯郸市委农工委)我国人口过多,存在着劳动力过剩问题。全国11亿多人口中9亿在农村,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因而安排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重点在农村。(一)农村就业不充分现象严重,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目前,全国在...  相似文献   

15.
杨国勇 《农村经济》2007,(7):125-126
本文通过对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的现状调查,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概况、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的关联性,提出了强化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健康地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和谐社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水产技术的前景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保我国水产业的持续发展,作者从六个方面提出了21世纪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即: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及育种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劳动力下岗失业的大背景下,城市居民及其所在社区的一些政府官员,往往对农村劳动力进城怀有一种戒备的心态,认为农村劳动力进城会冲击城市就业市场,是跟城市人“抢饭碗”。城市政府一方面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给失业和下岗人员以种种间接的就业支持和保护,另一方面,政  相似文献   

18.
19.
农业劳动力比重出现小幅增长。1999年末,沈阳市实有劳动力为106.6万人,比上年增长1.2%,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分别为71.5万人、17.2万人和179万人,三次产业的劳动力结构分别由1998年至66.6:16.4:17.0调整为67.1:16.1:16.8,第一产业劳动力增加了1.3万人,所占比得上升0.5%,个别地区出现了近年少有的“回流”现象,法律县和新民市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 1 .3亿 ,加入WTO以后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还会增加 1 0 0 0万人的失业。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路问题 ,既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也是非常紧迫的现实性问题。本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就业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