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对于我国来说,单纯依靠投资和出口来带动经济增长的这种经济结构失衡带来的压力在金融危机中越来越大,如何在短时间内刺激消费、扩大需求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措施,消费券陡然走红,不少人视之为提振消费的有效反危机对策而极力倡导,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以消费券的形式来刺激内需对经济来说治标不治本。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消费券发放的各种效应,并在最后提出了应对经济衰退,促进内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消费券可以救助贫困者,但并不能作为启动内需的杠杆。政府发放消费券后,一种情形是,很多人把消费券换成现金存储起来,催生了一个相当发达的消费券兑换市场。消费券中会有相当部分变成现金,而并不被用于消费。另一种情形是,家庭会按照政府的设想用消费券消费,但又会减少相应数量的现金支出,民众总体的消费支出并无增加。这两种情形,都不可能在正常的消费支出之外新增消费,启动内需也无从谈起。因此,要刺激消费,必须增强公众的信心。这只有通过对某些体制的良性变革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祝丽娟  金卡 《金卡工程》2009,13(12):164-164
为了拉动内需,近来许多地方政府尝试用发放消费券的方式刺激消费。在对其所带来的经济效果予以肯定的同时,其中涉及的经济法律问题也值得讨论。本文以杭州政府消费券为例,从其发放主体、客体及使用方法等诸方面切入,结合《反垄断法》、《银行法》、《预算法》等相关经济法律法规,以对政府发放消费券行为的违法性进行分析为中心内容,并尝试着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争鸣     
《金融博览》2012,(6):10-11
“国企未来两年的利润约为5万亿元,拿出其中的80%用于刺激消费是完全可行的。可以向中国全体国民发放4万亿元‘消费券’,以此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填将自己这一“两会”建议称为“新四万亿”计划  相似文献   

5.
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是产能过剩和内需不足,所以政府是否发放消费券以刺激内需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笔者从反方观点出发,一一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消费券的具体发放提出了若干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霄霄 《中国外资》2009,(8):155-155
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是产能过剩和内需不足,所以政府是否发放消费券以刺激内需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笔者从反方观点出发,一一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消费券的具体发放提出了若干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消费券发放目的次序应按公共经济需要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券在经济危机时期,对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低收入者基本生活的重要收入来源,又能最直接拉动消费,作为一种刺激政策是可取的.但是任何一种经济政策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所以,需要分析我国特殊的社会经济条件,以此来认识消费券的性质和作用,研究我国发放消费券的可行性和发放模式的核心是要考虑其最佳效果,本文认为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确定消费券发放目的次序,这就是以"社会保障"的公共经济为先,"刺激消费"的作用为次,这样才能取到边际效用最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各地政府为刺激消费复苏、扩大居民内需,相继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云闪付、美团支付等平台APP发放多轮消费券。消费券的发放一方面为支付市场注入新活力,丰富线上线下支付场景,助推数字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存在制度缺位、加剧竞争、非法套现等潜在风险,需从完善监管细则、促进市场公平和强化资金风控方面规范管理消费券。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消费券发放的历史实践,围绕我国消费券发放的现状及特点,深入探究了疫情下消费券发放对支付市场的积极影响、潜在风险,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财政压力下刺激消费的资金来源问题,本文根据转移支付的拉弗曲线,认为政府可以将部分财政收入以消费券的形式补贴居民消费,通过合理设计消费券的杠杆,确定消费券中政府补贴和居民支付的合理比例,能够使得新增税收完全弥补政府先前的转移支付,从而既刺激了消费,又保证了财政收入。本文通过对这一假说的阐述,构建了消费券最低杠杆的估算模型,并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测算了消费券中应设置的最低杠杆。研究发现,当消费券中政府补贴和居民支付的平均比例为1:5.54时,政府转移支付的资金既能促进消费,又能使得新增税收完全弥补政府先前的转移支付,从而在财政压力下解决了刺激消费的资金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政府2月16日举行了“南京乡村旅游消费券”摇号仪式。与南京市一样.各地纷纷出台促进旅游消费的举措,发放消费券、优惠公园门票……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各地旅游消费激励措施能否“烧旺”内需之“火”,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发行消费券成为地方政府提振消费、稳定经济运行的政策选择。本文依据2020年2月至12月全国9个省份共56个城市的月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三重差分模型及合成控制法分析消费券的总体政策效果与定向发行的影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消费券政策对提振零售消费起到显著的正向推动效果;消费券政策作用具有滞后性,该现象与各城市数字化政务建设的水平和群众消费偏好有关;在连续多期发行的情况下,定向发行消费券相对于非定向发行的拉动作用更大,影响效果更理想,而非定向发行的城市在后期的消费增长速度较前者同期更快,增长趋势更强劲。同时,通过核验2021年消费券政策刺激效应的结果表明,在疫情持续冲击且政府长期多次发行的情况下,消费券仍能有效刺激消费。为此,建议在各地的消费券政策设计中,应该进一步提升对低收入群体的精准定向投放力度,加快推进数字化政务建设,提高群众对惠民政策信息的获取速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2.
人人有份的消费券政策受政府收入的约束,本身不是一个可持续性的政策。消费券政策是一次性的短期效应,没有后续的投资和资金,不能形成消费——投资——生产——收入——再消费的循环,不能达到刺激经济恢复正常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2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有“欧元之父”之称的罗伯特·蒙代尔提出.中国应该和美国一起通过发放巨额购物券刺激全球经济计划.引领世界走出正面l临的严重金融危机。购物券,其实质是消费券的一种。蒙代尔的言论,在理论界关于中国发行消费券是否可行问题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消费券的“替代作用”、“缓冲作用”予以阐释.分析其对刺激消费,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消费券发放方法、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拉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刺激消费需求,而刺激消费需求的主要障碍是社会整体边际消费水平太低.如果现在通过增加流动性或大规模生产性投资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很可能会引起可怕的"滞胀".因此本文建议,结合国有资本经营模式的转换,用国有股份减持所获得的资金向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这样既能提高社会整体边际消费水平,又能通过市场机制带动中国经济进入良性循环,还能消除未来通货膨胀的"堰塞湖".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低迷、民间投资明显下降.经济增长缺乏持续动力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有13亿人口的中国,以刺激消费增长为目的.人人有份的消费券.可能成为一次性短期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16.
受2020年初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国内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受到冲击,政府急需使用有效、迅速的方式提振经济,而消费正是拉动经济的三大马车之一。在经济恢复期中,政府采取了发放消费券的措施,取得了短期的显著成效。作为公共管理的基本追求,效率与公平将如何在发放消费券这一措施中体现并且权衡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基于消费券的理论逻辑阐述了使用分发消费券的原因,并且结合消费券的优缺点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理财》2009,(3)
近日,在国新办就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等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认为,在特殊的条件下采取特殊的办法,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拉动内需是一项比较可行的选择。姜增伟表示,在各地发放消费券的同时,国家在今年年初已经为7400万低收入者发放了一次性补贴,每人100~150元。  相似文献   

18.
苗君  赵会卿 《中国外资》2010,(24):42-42
拉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刺激消费需求,而刺激消费需求的主要障碍是社会整体边际消费水平太低。如果现在通过增加流动性或大规模生产性投资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很可能会引起可怕的“滞胀”。因此本文建议,结合国有资本经营模式的转换,用国有股份减持所获得的资金向低收入君体发放消费券。这样既能提高社会整体边际消费水平,又能通过市场机制琏支中国经济进入良性循环,还能消除未来通贷膨胀的“堰塞湖”。  相似文献   

19.
为最大限度地拉动内需,中央先后采取降低存储利率、投资4万亿建设、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等措施增加市场活力,地方各级政府为促进消费也是“八仙过海,更显其能”。继成都、杭州率先发放消费券后,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纷纷效仿,尽管目前发行消费券的城市还不多,但这一做法无疑成为拉动消费又一引擎。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论证我国经济当前正遭遇“节俭悖论”这一观点入手 ,分析了我国当前执行的刺激内需政策效果不佳的原因 ,从中得出结论认为 :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改革的大环境 ,我国在选择和执行刺激内需的政策时 ,不应该把重点放在刺激消费需求上 ,而应该放在刺激投资需求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