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一般用来突出爱对教育的重要性。换句话说,有了爱,就有教育;没有爱,就不可能有教育。很显然,这里的"爱",主要指对人的爱,对学生的爱。那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具体含义就是:没有对学生的理,就没有对学生的教育,立足的是学生个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它的主语是什么?不言而喻,指的就是个体的教师。那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指的就是:没有数师个体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师个  相似文献   

2.
罗莹 《魅力中国》2010,(4X):121-121
<正>与原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原大纲在考虑教学内容时,具有明显的成人化特点,很多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实际经验,脱离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上,往往只介绍先进分子  相似文献   

3.
和平学之父约翰·加尔通教授是现代和平研究的缔造者,其在和平教育领域也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主要和平教育思想集中在发展教育观、冲突解决教育观、跨文化理解教育观、人权教育观以及和平教育课程的开发等方面。对其和平教育思想的研究,将对我国和平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法学教育改进的我见》是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周新民于1935年发表在《法轨期刊》的一篇论文,文章针对民国时期法学教育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改进建议:创办法学教育是国家行政、立法和司法的基础,务必有明确的教育方针,并常抓不懈;法律学程设置必须合理,法律课程突出实践性强的特点,注重实用;法学教授是传道授业的重要载体,一学科一教授是师资配备的基本原则;法政学生的修养与气节是法学教育成败的最好说明。当下的法律教育恰恰是法律教育目标模糊;法律学程设置死板;法律师资选聘低龄化、单一化;法律教学模式应试化;法科学生信仰功利化,这都是中国法律教育的致命伤。周新民教授所谈建议之细腻、剖析之深入对当下中国法学教育改革或许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最高原则,爱是一种纯洁、神圣的师生情感,更是一门内涵丰富、技艺精湛的艺术.教师要把握好这门艺术,就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扬长避短,不失时机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用师爱锤炼优秀生的意志,用师爱鼓励中等生的信心,用师爱唤起后进生的自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塑造学生纯净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杜永国  向瑜 《中国西部》2011,(26):126-127
被誉为教育界“南斯北霍”的中国当代教育家霍懋征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中提出了崭新的理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很容易忽略学生的心理感受,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往往事倍功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干预学生不良心理,霍老师爱的教育理念不失为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出台的背景,阐述了"赏识"与"惩罚"共存的意义,探讨了把握"惩罚"的尺度问题和惩罚教育需要注意的事项。认为,"爱"是实施教育惩罚的大前提;惩罚要在学生违规后及时实施,不搞"秋后算帐";对学生的惩罚要适当;惩罚之后应给与改正的机会;要进行反复教育。  相似文献   

8.
正在8.15日本二战投降纪念日时,一位师范学院老师的博文《请不要给孩子灌输仇恨》引起广泛关注。作者"没有想到"《狼牙山五壮士》依然保留在小学课本里,认为描述给予日寇狠狠打击是一种仇恨教育。笔者不知道博文作者是怎么把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和仇恨教育联系起来的,但总觉得抗击侵略者和教育孩子向往和平、美好的生活并不矛盾,也与教育孩子厌恶战争、侵略和一切杀戮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女性主义和平研究的成果在国内逐渐展现出来。女性主义认为,和平是一种希望的政治,实现消极和平与积极和平的过程是消除军国主义、父权制、改变不平等社会结构的过程,妇女地位可望在这个过程中得以提高。和平的建构是多方面的,需要在人与人之间、两性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建立共识、搭建文明桥梁,进行心灵的重建和新能力的开发,并特别强调思考社会化,行动个人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在小学教育中,面对小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和小学数学课程,含有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且情感教育具有感化性、激发性、鼓励性、审美性等特点;教师应把握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功能,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得以有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现行教育的一种支持与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注重学生情感需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李小燕 《魅力中国》2010,(11):234-23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语文课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好的语文课给学生创造的是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可以激荡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审美教育也就是爱的教育:爱自然、爱社会、爱他人,让生命充满爱!  相似文献   

13.
黄荣辉 《改革与开放》2011,(14):181-182
职业院校客家学生的特点有:文化素质不高;学习态度偏差大;认知兴趣偏于直观性、互动性、娱乐性强的活动;喜欢实操性活动,善于直接处理实践问题.教育应做好以下工作:编写通俗易懂的、普及性教材;教学既重视客家文化基础知识的传授又不要求过细;增强教育性、趣味性,使学生产生接受教育的自我需求;具体教学方法、手段上加强直观性、互动性...  相似文献   

14.
王高升 《魅力中国》2014,(10):134-134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呢?我认为其策略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对教育的对象要有情感--爱学生。爱是做好教育的营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深深地热爱学生,视生如子,胸中时刻装着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学生之所想,乐学生之所乐,教学生之所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相似文献   

15.
赵薇 《魅力中国》2010,(20):273-273
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学不能再以单独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应该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有助于其终身学习的动力和基础;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再混同于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s?拉塞克、G?维迪努著,马胜利等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如何加强学法指导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小学教育,如何进行学法指导也成为我国小学教学改革的热点课题。近几年,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认识学习规律的引导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并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学法(即阅读方法)指导有效途径的探索,下面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6.
仓学斌 《中国西部》2013,(9):120-121
一所学校育人大业的成败与我们教师爱岗敬业精神鱼水相连,一名真正的教育者应该具备童心、爱心和责任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他的教育思想让我深受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笔者读了钱文忠老师的《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教育凭什么一定是快乐的?》,李政涛老师的《疾病中的教育》,蒋映辉老师的《被绑架的教育》等文章,还读了戴国育老师的校园小说《落花时节》……它们最大的共同点是:对中国当下的教育,我不信。蒋映辉老师在文中痛快淋漓地直陈和批判了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些负面问题与现象,这与戴国育老师《落花时节》一书所描述的极端的"应试教育"图景何其相似。  相似文献   

18.
小学自然第三册第5课《秋天》,是一篇颇有情趣的课。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观察秋季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儿童认识秋季的显特点。可全篇课除了命题《秋天》两字外,只提供了一幅“秋天”的彩色画面。画面上,天高云淡,一行大雁向温暖的南方飞去。  相似文献   

19.
<正>母性蕴涵着迷人的神韵,散发荡涤灵魂的魅力。因为母性,人间变得温情;因为母性,世界变得圣洁;因为母性,教育变得人性。教育要母性,教育要母爱,教育就是一场"母爱的释放"、"母爱的旅行",教育者就要做"慈母"——有母性、富母爱。母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母爱是教育的根基,没有爱,教育将失去支撑;母爱是教育的名片,没有爱,教育就无法说明自己的身份;母爱是师德的核心,没有爱,教师所有的教育活动将苍白无力。母爱是教育的要求、希冀和全部阐释,母爱是教育的生  相似文献   

20.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爱不等于教育!教育之爱,富有章法。没章法、没原则的爱,容易跌入溺爱的泥潭。溺爱无异于荼毒。质疑者认为,"爱生如子""爱校如家""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教育上典型的矫情行为。"爱生如子""爱校如家"是通过人为地扭曲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