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春月 《西部旅游》2023,(6):100-102
<正>为解决文化行业与旅游行业的运营发展难题,实现文化与旅游优势互补,文章基于文旅融合视角,阐述了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的重要性与难点,并据此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的有效策略,旨在发挥文旅融合的引导性作用,在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的同时,促进我国文化行业与旅游行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宇  杨国红 《西部旅游》2022,(23):48-50
安徽六安大别山地区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茶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丰富,传承好、发展好大别山区文化是促进本地区文旅产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将特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充分融合,有利于实现产业深度融合以及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现阶段大别山地区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的融合程度较低,文章就如何将大别山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并促进当地文化、经济共同发展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3.
陕南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为茶旅融合提供了必然条件。文章从陕南茶旅融合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的关联性,分析了茶旅融合与精准扶贫的运行机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4.
赤壁市羊楼洞古镇历史悠久,茶文化资源丰富,为茶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羊楼洞古镇特色茶产业,提出茶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以期能够为地方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民俗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价值、动力和路径,以促进民俗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推动民俗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能够优化地方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兴旺,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促进旅游品牌打造。民俗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动力在于政策引领、市场消费需求、文化传承、旅游资源禀赋,因此可以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挖掘民俗文化特色、丰富民俗文化旅游形式。  相似文献   

6.
梁艳 《西部旅游》2023,(23):20-22
<正>文章首先对江西客家非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阐述了“客家非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然后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现有的成功模式和实践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西乡村“客家非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策略,包括打造文化产业园和主题公园、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建设养老与康养中心、注重公共艺术设计,旨在促进客家非遗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为江西省乃至其他地区的客家非遗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国潮”兴起和国货复兴已成为最重要的消费潮流之一。文章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分析“国潮”,研究文旅融合中的“国潮”现状,发现“国潮”的兴起促进了中国制造的产业创新,使大众更加关注传统文化,提升了文化自信。目前,“国潮”产品还存在文化融合创新程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建设意识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旅游的产品开发、价格制定、多渠道运营、宣传推广四方面探讨“国潮”的文旅融合之道,以促进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背景下,高校文化建设的良好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进步,因此,将文化建设做好是非常重要的。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上融合了儒、道、释等诸多优秀思想,并在形式上也具有多种特色,具有健康、修养、礼让等社会职能,因此,茶文化应用到大学文化建设是符合整体发展趋势。本文针对茶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与实施的方式与途径进行了全面的研讨。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近年来依托安化黑茶走茶旅产业融合发展道路,县茶旅产业发展服务领导小组提出茶旅文康体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安化山水林湖等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悠久的传统体育文化,竞技体育基础好,群众体育底蕴厚。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安化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发挥茶旅产业融合特色,利用茶旅融合、体旅融合、企业领跑、能人返乡、文化赋能等特点,采用“茶旅景区生态体育+旅游观光”模式、“茶旅景区生态体育+田园体验”模式、“生态体育+养生休闲”模式、“茶旅+体育赛事”模式、“体—茶—旅”一体化互助宣传模式,推进安化“体—茶—旅”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0.
黄亚 《西部旅游》2023,(18):32-34
<正>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基础。贵州拥有众多饮食类非遗,独具特色,且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在研究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贵州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发现贵州现有的饮食类非遗存在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方式单一、品牌影响力不足、缺乏整体规划、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进而提出政府积极引导、构建品牌体系以及加大宣传力度等应对措施,促进贵州饮食类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术绘画创作需要不断地注入显著元素,才能够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传统茶元素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在美术绘画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茶元素,不仅为美术绘画创作提供丰富的设计元素,为设计者提供创作灵感,提升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之美,而且还能够将中国传统茶文化继承与弘扬。文中,通过对传统茶元素在美术绘画中的应用分析,研究传统茶文化对美术绘画创作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昌亚 《西部旅游》2023,(19):55-57
<正>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推进乡村文化传承发展,还需要对乡村本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开发,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从而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文章主要对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南商丘的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建设进行研究,分析当前商丘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文化是一种制茶、饮茶、品茶并将个人的情趣、感悟或者信仰等寄于其中的一种文化现象。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是礼仪和文明大国,茶文化的历史也自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随着社会发展,茶文化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形成了特色的中国茶文化。  相似文献   

14.
韩国也有着悠久的饮茶史。早在公元7世纪时,饮茶之风已遍及全国,并流行于广大民间,因而韩国的茶文化也就成为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上.韩国的茶文化也曾兴盛一时,源远流长。在中国的宋朝、元朝时期,全面学习中国茶文化的韩国茶文化,以韩国茶礼为中心,普遍流传中国宋元时期的点茶。约在中国元代中叶后,中华茶文化进一步为韩国理解并接受,而众多茶房、茶店、茶食、茶席也更为时兴、普及。现在,韩国每年5月25日为茶日,年年举行茶文化祝祭。其主要内  相似文献   

15.
谢艳 《西部旅游》2023,(15):39-41
<正>文化旅游是以旅游为核心,将文化与旅游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形态。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文化旅游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地区知名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文化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加之旅游需求不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文化旅游的开发要重视文化和市场两个层面,在文化层面要挖资源、找定位、塑品牌,在市场层面要查需求、提质量、促营销。  相似文献   

16.
<正>地方景观能够使人们对该地形成文化认同,是地方感知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种类繁多,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外来文化大量涌入,导致赣南客家传统民俗文化日渐衰落。基于此,对赣南客家旅游民俗景观感知进行研究,增强游客对客家民俗文化的地方认同,对赣南的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与旅游两者结合,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大契机,也是非遗传承的巨大挑战。文章结合非遗传承理论,在修水宁红茶茶旅游融合的现状及困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非遗传承人机制、非遗传承人机构以及专家与传承人的深度融合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茶事典故实在是太多了,下面介绍一些值得我们去回味的中国茶道故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新媒体融合、品牌宣传,以及文旅融合等方面,对扬州运河段的旅游产品开发途径进行深入性的分析。以此提升扬州运河段的旅游产品品牌影响力与传播效益,并促进更多运河文化地区的旅游产品开发及品牌营销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宜昌市夷陵区的红茶生产历史与现状出发,分析了在万里茶道视域下,夷陵区振兴红茶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努力推进公用品牌整合策略;落实品牌保护战略;加强品牌宣传推广策略;规范品牌管理策略;构建宜昌"宜红"品牌运营管理常态化机制;积极开展宜昌"宜红"外销出口;从全渠道视角,促进宜昌"宜红"品牌营销以及提升宜昌"宜红"的品牌文化内涵等八个方面进行全面打造宜昌"宜红"品牌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