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中国2010-2019年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将环境规制、绿色金融与能源足迹纳入同一研究框架,探讨三者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升级降低能源足迹;绿色金融对环境规制与能源足迹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即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环境规制抑制能源足迹增长的效应就越明显;绿色金融通过强化环境规制的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升级效应对降低能源足迹起正向调节作用,即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助于环境规制发挥其正外部性,通过环境规制提升区域创新水平、驱动产业优化升级的效果就越好,进而降低能源足迹。因此,政府在积极推行环境规制政策的同时,应重视发挥绿色金融的激励和引导作用,通过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为环境规制更好地降低能源足迹“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本文基于2011-2019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金融科技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绿色发展呈正向影响,在进行滞后一期解释变量的内生性检验、调整样本、替换关键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正向效应依然显著。从影响机理来看,金融科技通过投资调整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推动绿色发展。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由于东部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成熟度较高,金融科技促进绿色发展的边际效应低于中西部地区。因此,我国应加大对金融科技应用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科技质量和效率;构建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的协同发展机制,推进金融科技服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发展;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加强对中西部地区金融科技推广应用,赋能地区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3.
郭娜  张骏  冯立 《财经论丛》2023,(2):35-44
金融科技将金融与科技相联结,为银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机遇,而股权结构作为银行治理的基础,将对银行创新活动安排与金融科技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10—2019年我国112家商业银行的数据,探讨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股权性质等股权结构特征对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对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较为集中的股权安排有利于股东充分发挥自身股权优势,集中资源开展创新活动,从而推动银行金融科技发展;非控股股东股权占比的合理增加能够发挥股权制衡作用,提升创新效率,从而有利于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尽管国有属性的控股股东更有利于金融科技的发展,但国有持股比例过高反而不利于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本文研究为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数字化、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了科技金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问题。本文采用31个省份的2013年~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通过实证分析和假设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可以显著推动经济增长,且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大;另外,科技进步作为调节变量可以显著增强数字金融总水平及其分指数(深度和广度)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投入力度、人才培养、宣传普及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金融发展通过提高资金可得性和资金配置效率可以推动创新,对产业升级具有正向作用。本文基于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金融发展、区域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作用。结果显示:整体上来看,金融发展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金融发展的深度和规模两个方面在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在不同的区域表现不同;区域创新在金融发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针对相关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1999-2008年高技术产业行业面板数据,分析比较了政府投入与金融信贷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政府投入比金融信贷更有利于行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政府投入对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信贷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则不太显著;同时,企业规模、产权结构也对政府投入和金融信贷的技术创新效应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认为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政府投入比金融信贷更有效,未来应进一步强化政府投入力度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真正发挥金融信贷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增强农业经济韧性。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农村产业高级化,强化农业经济韧性;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作用,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经济韧性发展程度的影响。基于此,应围绕加强数字化基础建设、推动农村产业转型、消弭数字鸿沟等方面,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对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创新发展战略十分重要。文章从空间视角研究金融约束和政府支持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而分析二者对邻近区域及全国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此,基于经济地理嵌套矩阵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用30个省份2001-2019年面板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第一,金融约束对本地区创新能力存在抑制作用,但能够推动邻近地区的创新能力提升;加大本地政府支持力度有利于提高本地创新能力,但会抑制周边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第二,从区域差异看,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金融约束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政府支持会促进东中部地区创新能力提升,但西部地区尚未形成这种正向促进作用。针对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强化区域创新能力区际溢出效应;构建与地区创新相匹配的金融支持体系;积极引导创新活动导向三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我国A股372家主板上市公司2012—2019年的面板数据,将企业社会责任、低碳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及市场化环境四个因素纳入同一框架,构建了一个具有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的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企业积极对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能够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发展;(2)社会责任履行带来的低碳技术创新增值作用在不同的企业性质与经济市场环境中存在差异;(3)国际化战略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进一步通过促进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正向作用于低碳技术创新;(4)市场化环境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市场化水平越高,企业社会责任对低碳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收入不平等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市场规模效应、价格效应和结构效应,继而使用中国1998年至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了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就中国当前的情况而言,收入不平等阻碍了中国的技术创新且在长期发挥着影响。具体而言,反向的市场规模效应和正向的价格效应共同作用于有效需求,并且市场规模效应强于价格效应,因此会阻碍技术创新。结构效应在短期内难以发挥影响,但在长期内却能对技术创新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建议通过适当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国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在引致需求的作用下,尽快推动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取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2007—2020年的面板数据,对产融结合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融结合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产融结合通过挤占企业研发资金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产生抑制作用;产融结合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高成长性、非高技术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产融结合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更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产融结合的广度、深度与持续时间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关系。最后,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提升产融结合创新效应的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助2012年~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金融科技发展显著推动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资本市场信息效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此外,本文发现,金融科技可以有效降低金融错配程度,对于创新型企业、审计质量差的企业以及地处低市场化区域的企业,金融科技对其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使用我国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混合OLS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模型实证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呈现出显著的倒“U”形影响,除个别省份外,大多数省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负向影响阶段。对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会通过“年龄效应”对技术创新产生负向影响,通过“产业转型效应”和“环境效应”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通过对东部、中部和西部不同地区的影响机制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在各地区表现出不尽相同的特征。基于研究结论,从人口政策、人力资本、要素替代以及环境发展四个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削弱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莹莹 《商展经济》2024,(7):156-159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数字金融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广西数字金融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深入分析,探讨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重影响。研究发现,广西数字金融在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上均呈现显著增长,尤其是在偏远农村地区,数字金融的发展不但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而且可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显著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深度。此外,结合广西数字金融发展现状,本文提出未来数字金融的发展策略,包括加快金融科技创新、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广西数字金融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2012-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新基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了数字经济在其传导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新基建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数字经济在新基建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当数字经济跨越第一个门槛值后,新基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由负向影响转变为正向影响,跨越第二个门槛后,正向影响会增强。基于此,应坚持统筹开展新基建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新基建与数字经济协调发展,强化长效机制;坚持因地制宜推动新基建发展,注重特色挖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且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正向促进效果也会越明显;从区域异质性估计结果可知,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欠发达地区中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程度更大。因此,本文认为通过依托乡村资源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地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乡村产业保障体系,可进一步助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金融集聚的视角,构建模型分析金融集聚对市场一体化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融集聚促进了国内的市场一体化程度。分行业来看,银行业集聚和证券业集聚对市场一体化程度起正向作用,保险业集聚却阻碍了市场一体化程度。分区域来看,中东部的金融集聚均促进了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西部则相反。分区域分行业来看,东西部的银行业集聚均对市场一体化进程产生正向影响,中部则是负相关;中东部的证券业集聚显著地促进了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西部却是负相关;西部的保险业集聚有利于市场一体化进程,而中东部却相反。  相似文献   

18.
金融科技有助于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对于金融资源优化配置、重塑市场融资体系,降低宏观金融风险,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金融科技-去杠杆”之间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发展能显著降低企业杠杆率,且在不同的金融科技发展阶段作用效果存在差异,进一步对结构性特征进行检验,发现高盈利性企业的杠杆率下降程度更加明显。从作用机制看,金融科技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降低了企业杠杆率;从影响效应看,金融科技对于短期杠杆和国有企业杠杆的降低作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童素娟  赵俊威 《现代商业》2023,(18):131-134
本文利用2011—2018年中国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基于创业活跃度视角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流通规模和流通效率的影响以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普惠金融及其三个子维度均能对流通规模的扩大产生显著促进作用,普惠金融对流通效率的提升主要是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带来的影响;第二,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分析发现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显著提升创业活跃度,进而推动了流通规模和效率的提升;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普惠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的流通规模效率的提升,但对西部地区的流通规模和中、西部地区的流通效率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本文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促进流通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数字贸易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利用2013—2020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面板数据,使用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贸易驱动外贸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贸易能够显著正向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且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差异,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地区的这种影响比中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显著。从作用机制上看,科技创新是数字贸易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渠道,数字贸易可通过提升科技创新有效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基于此,分别从均衡协调、绿色可持续、创新、开放等层面提出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