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作为联结旅游体验和健康的重要环节,是游客与旅游地环境交融形成的综合性体验,是游客管理研究的新视角,但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对游后行为意向的积极效用还未得到深入理解。文章从注意恢复理论出发,应用Mehrabian-Rusell模型,探讨游客恢复性感知、满意度对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及游客涉入的调节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得到547个有效样本,使用结构方程建模。研究发现:游客功能类恢复性感知(一致性、新奇)正向影响情感类恢复性感知(迷人、兼容性、逃逸);兼容性比迷人对满意度的正向影响更大;新奇比逃逸对游后行为意向的正向影响更大;兼容性与满意度在"一致性、新奇-游后行为意向"的结构中有多重链式中介作用;迷人、兼容性对满意度的影响受游客涉入的正调节。游客恢复性感知对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过程表现为"环境刺激认知-情感-意向"三阶段传递机制。最后讨论了上述发现对目的地营销与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张言庆 《旅游学刊》2008,23(3):74-78
消费者行为倾向的前因研究一直都是西方消费行为研究中非常活跃的领域.国外学者对游客游后行为倾向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但目前国内未见对该问题的研究.本文借鉴消费者行为倾向的相关理论和国外游客游后行为倾向的研究成果,以青岛国内休闲游客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影响游客游后行为倾向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动机和游客满意对游客的行为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旅游动机对行为倾向的影响大于游客满意对行为倾向的影响.感知价值虽然对游客的行为倾向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王娟  丁宣文 《旅游学刊》2023,(8):110-121
作为世界重要出境游客源国,少有研究对中国出境游客的海岛目的地情感特征及其形成路径开展深入探讨。文章基于品牌格式塔模型,以巴厘岛、冲绳等8个境外海岛18.97万条中国游客在线评论为样本,利用关键词分析、情感挖掘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游客情感的影响因素与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在品牌格式塔故事、利益相关者、环境和体验4个维度中,所有单要素均不能构成游客情感的充要条件,必须通过条件组合发挥作用;(2)总体情感异质性分析表明,涉及3个不同维度要素的综合作用对游客情感的影响更加显著;(3)海岛间游客情感前因条件组态存在共性和差异,8个海岛形成的31条组态可划分为4大类组合路径,产品及服务质量、物理环境发挥核心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范香花  程励 《旅游学刊》2020,35(4):36-50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而社区居民的旅游支持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基于共享视角,采用fsQCA方法构建了形成社区居民高水平旅游支持度的复杂因果模型,综合纳入了社区居民人口学特征、社区旅游参与相关变量及旅游共享感知等不同类型影响因素,以揭示社区居民产生高水平旅游支持度的前因条件组合及其结构关系。该文以成都市青杠树村乡村旅游社区为例,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对旅游社区居民的旅游支持度进行复杂性分析。研究结果支持了复杂性理论的主要准则,证实了社区居民高水平旅游支持度前因条件的异质性和复杂性,获得了能促使社区居民产生高水平旅游支持度的11种前因条件组合及其所形成的复杂因果模型。研究不仅能深化学界对各影响因素与社区居民旅游支持度之间所存在的非对称因果关系的认识,还能为预测和提升乡村旅游社区居民旅游支持度的管理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徐洪  涂红伟 《旅游学刊》2023,(9):156-168
国家公园在为生态旅游活动提供场所的同时,也承受着游客不文明行为所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文章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从旁观者视角探讨他人不文明行为与游客道德认知在环境态度与亲环境行为关系间的调节机制。文章以武夷山国家公园的326名游客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进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1)他人不文明行为对游客环境态度和亲环境行为具有调节作用,当他人不文明行为较少时,环境态度对亲环境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强;(2)他人不文明行为负向影响道德认同,正向影响道德推脱;(3)道德认同和道德推脱对环境态度与亲环境行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游客产生道德认同倾向时,能够增强环境态度对亲环境行为的正向影响,而当其产生道德推脱倾向时,这种正向影响被削弱;(4)道德认同和道德推脱中介了他人不文明行为对环境态度和亲环境行为关系的调节效应。文章为游客环境态度与亲环境行为的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进一步拓展了游客不文明行为和道德认知的作用机制研究范畴,也可为国家公园管理部门在游客行为管理和道德认知引导两方面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游客环境责任行为驱动因素研究——以台湾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构建了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概念模型,以台湾游客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深入探讨了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实施的复杂环境认知、态度、情感、意志的心理活动机制.研究表明:环境知识、环境态度、亲近自然旅游动机、环境行为意向、景区环境质量和景区环境政策是影响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6个重要驱动因素,其中,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意向发挥着关键的中介作用;修正后模型可解释游客的环境态度26.9%方差,环境行为意向31.8%方差以及环境责任行为77.5%方差,整个模型的解释效力较好;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形成受到个人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影响,可相应划分为个人因素作用过程和情境因素作用过程两个循序递进、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过程,个人因素作用过程存在复杂的内部交织关系,并不能截然区分开来,其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形成起到了主导作用,既存在直接影响,又存在间接影响,且影响程度较大,而情境因素作用过程相对简单,仅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起到直接作用,且作用力度较小.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产业进化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借鉴经济进化论和现代资源观理论,通过自上而下的理论演绎构建乡村旅游产业进化过程模式;采用文本分析法与定性比较分析法,分析影响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进化的资源要素,探索产业进化组态路径。基于广西龙脊梯田景区61家旅游企业研究发现:(1)在多种组织资源持续交互作用下,乡村旅游产业呈现“自由演化-市场选择-实现进化”的螺旋式进化趋势;(2)组织学习能力、人力资本、技术创新、知识联盟、正式制度、创业环境6要素构成5条组态路径,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进化;(3)组织学习能力是所有组态路径的核心要素,知识联盟对初始资源劣势型乡村旅游小企业不可或缺,合理配置资源是进化的关键。研究结论揭示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进化的复杂因果本质,具有积极的实践借鉴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杨旸  张捷  赵宁曦 《旅游学刊》2008,23(5):42-48
游客的重游对成熟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回顾了国内外重游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旅游流与微观游客行为两个层面上研究重游现象.通过滞后变量回归,发现旅游流增长存在显著滞后影响效应;通过比较宜兴重游游客和首游游客的差异,发现他们在年龄、职业、旅游地花费、旅游地停留时间、出游动机和出游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文章比较了不同二值响应模型对重游意愿建模的效果,并使用Logit模型参数估计值进行解释,认为导游满意度、停留时间和入游交通方式对重游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并推导出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重游意愿发生比.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今后宜兴旅游市场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旅游者对恢复性环境的感知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一种综合性体验,是旅游者与旅游地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以九寨沟国内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基于一致性、新奇、迷人、逃逸和兼容性5个维度,探讨了旅游者恢复性环境感知特征及其差异,检验了恢复性环境感知维度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由一致性、新奇、迷人、逃逸和兼容性5个维度组成的恢复性环境感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九寨沟旅游者的恢复性环境感知在一致性、新奇和兼容性等3个维度上存在一定差异。(3)恢复性环境感知的5个维度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一种具有影响关系的结构。一致性维度对新奇、迷人、逃逸和兼容性维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新奇维度对迷人、逃逸和兼容性维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旅游者恢复性环境感知是一个渐进式的心理感知过程。  相似文献   

10.
张佑印  马耀峰 《旅游学刊》2007,22(10):12-15
文章借助形象修正理论对日本旅游者游前感知和游后感知差异的形象修正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日本游客在旅游前后对我国旅游形象发生了正面非一致性修正过程.文章从3个方面探究了发生形象修正的原因并提出未来改变潜在日本游客感知形象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旅游行为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谢晖  保继刚 《旅游学刊》2006,21(1):44-49
了解性别与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于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以黄山市国内游客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统计检验,分析了性别与旅游者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所分析的旅游者行为涉及到游前、游中、游后三个阶段,研究发现:(1)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平均搜集更多的信息类型,并更倾向于搜集旅行费用、食宿状况、线路安排这三种旅游信息;(2)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更倾向于通过人际交流的方式获取旅游信息;(3)对于游览民居和购买旅游纪念品两种旅游活动,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具有更强的偏好.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以九寨沟为案例地,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自然遗产地游客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倾向之间的影响机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游客的环境态度可以进一步细分为4个维度:即环境情感、环境责任、环境知识和环境道德.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案例地游客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倾向的关系.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环境态度中的环境情感维度和环境知识维度对环境行为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的影响;环境道德维度对环境行为倾向影响较小,而环境责任维度与行为倾向没有显著关系.最后,本文对模型分析的结论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13.
把握影响游客感知价值的关键因素,有助于促进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提升。以广西北海银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区域,采用携程旅行网北海银滩游客网络评论资料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包括5个主范畴和18个对应范畴的滨海游客感知价值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复杂系统的决策实验和评估实验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模型构建滨海游客感知价值影响因素的关系矩阵,识别影响滨海游客感知价值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资源和环境、管理和保护、设施和服务、情感和成本价值构成了滨海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价值的重要维度,天气条件、海滩规模、海滩管理和保护、游客愉悦感、游客娱乐体验项目、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是影响滨海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价值的关键因素。据此提出促进我国滨海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价值提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广州南沙湿地公园为案例地,基于一手调查数据,从游客感知的视角,研究了游憩冲击的维度及其影响.首先,理论探讨了湿地景区的游憩冲击影响游憩品质,进而影响游后意愿的逻辑关系;其次,探索并验证了游憩冲击的结构和维度;最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深入分析了游憩冲击以游憩品质为中介变量进而影响游后意愿的内在机理与关联特征.研究发现:(1)游憩冲击属于二阶因子结构,包含有生态环境冲击、游客冲突和设施管理冲击3个维度;(2)生态环境冲击和设施管理冲击负向影响游憩体验,设施管理冲击和游客冲突负向影响总体满意度;(3)游憩体验是提高总体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游憩体验正向影响总体满意度和忠诚度,并通过总体满意度间接影响忠诚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环境感知理论为基础,对成都市3个代表性湿地公园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对游客的湿地知识、主观规范、环境感知和环境保护行为意向进行数据收集,运用SPSS 25.0和AMOS 22.0软件对828个样本数据进行检测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研究结果表明,湿地知识对游客的环境感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游客环境感知与主观规范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良好的主观规范有利于促进游客环保行为意向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综合地方依恋、游客满意及环境责任行为理论,构建了地方依恋、游客满意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模型。实证研究表明:(1)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均直接影响游客满意;(2)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均直接影响游客环境责任行为;(3)游客满意直接影响游客环境责任行为;(4)游客满意在地方依恋各维度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关系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5)游客满意在地方依赖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6)游客满意在地方认同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关系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文章以广东省乡村旅游游客为研究对象,基于“认知—情感—行为”理论和自我调节态度理论,构建目的地依恋与游客满意度的链式多重中介模型,研究乡村景观认知对重游意愿的影响,使用自制量表收集数据,应用SPSS 26和AMOS 24软件对研究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乡村景观认知对重游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2)乡村景观认知正向影响目的地依恋,目的地依恋正向影响重游意愿;(3)乡村景观认知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度,游客满意度正向影响重游意愿;(4)目的地依恋和游客满意度在乡村景观认知与重游意愿之间存在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文章深入探究游客旅游行为动机和心理机制,可以为制定乡村旅游营销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有利于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文章总结当前研究中关于绿地景观知觉自然度、环境偏好、场所依恋3个场所感知概念和恢复性知觉之间的关系,从唤醒理论和自我调节态度理论出发,尝试构建公园游憩者恢复性知觉影响因素模型.以福州温泉公园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了公园绿地景观知觉自然度量表并进行了相关的验证,接着针对提出的假设模型进行检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绿地景观知觉自然度共有自然属性感知、自然空间感知、自然形态感知3个维度.(2)自然空间感知维度对环境偏好有显著影响,其他两个维度对环境偏好影响不显著.(3)环境偏好不仅直接影响环境恢复性知觉,而且可以通过场所认同的中介作用实现.(4)场所依赖对环境恢复性知觉影响不显著,而场所认同对环境恢复性知觉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绿地景观知觉自然度→环境偏好→场所认同→环境恢复性知觉"的复杂影响路径.因此,从景观设计的角度考虑,要提高人工绿地的环境恢复性知觉,就要从绿地景观的空间营造、环境偏好以及场所认同的特性出发,注重情感的注入,打造具有人情味的景观,从而使绿地景观提升绿地环境的恢复性知觉.  相似文献   

19.
地方依恋有利于提高城市自然公园的使用,了解城市自然公园游客地方依恋的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对公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城市自然公园游客自然联结与地方依恋的关系,选取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为案例地,并引入恢复性知觉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理论模型,探究三者之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自然公园游客自然联结对地方依赖的直接效应不显著,通过恢复性知觉的间接效应影响地方依赖;自然联结对地方认同的直接效应也不显著,但可以通过恢复性知觉影响地方认同,也可以通过恢复性知觉和地方依赖的链式中介效应影响地方认同,链式中介效应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20.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旅游形式,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振兴革命老区经济等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该研究以井冈山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毛泽东故居与纪念馆、中山陵和天安门广场5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为案例地,在携程、马蜂窝两大旅游网站抓取了467篇游记共计82万余字作为研究素材,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基于网络文本的红色旅游景区游客的情感特征分析;进一步通过622份问卷实证分析红色旅游情境下情感触点中的物理环境、氛围环境和社会互动,以及情感反应中的积极情感、积极的负面情感、消极情感对包括党、国家以及历史在内的游客认同感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研究发现:(1)在典型的红色旅游景区中,氛围环境和社会互动能对游客的情感反应产生重要的触发作用;(2)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情感反应类型可以分为3类,即积极情感(感动、惊奇、震撼、幸福)、积极的负面情感(悲伤、惋惜、愤怒、沮丧)和消极情感(淡漠、失望、疲惫、无聊);(3)红色旅游景区游客的情感反应作为中介变量对游客认同感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积极情感与积极的负面情感对政党与国家认同和历史认同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对增强红色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