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共同富裕要在高质量发展基础上实现协调性均衡发展。数字经济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还为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推动协调性均衡发展提供新机遇。运用2008-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数字化产业视角探讨数字经济对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化产业对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发展有助于缩小发展差距,而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发展则会拉大发展差距;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加剧产业集聚拉大发展差距,通过促进技术和创新成果扩散推动协调性均衡发展;数字经济对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影响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当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尚不充分时,数字化产业发展会加剧发展不平衡问题,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数字化产业发展有助于推进协调性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创新突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对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与核心特征系统总结的基础上,立足"微观-中观-宏观"分析框架,探讨了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微观层面,数字技术驱动下的关键要素成本递减与网络效应不仅有助于企业实现生产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而且有助于改善配置效率,实现"数量-种类-价格"的多元、动态均衡;中观层面,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产业创新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融合效应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宏观层面,数字经济不仅可以通过丰富要素来源、改善要素配置效率和资本深化效应促进经济增长,而且通过技术创新和扩散效应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采用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线性、非线性视角考察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科技创新能有效促进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外开放背景下,这种影响效应呈现出显著非线性特征,对外开放能有效规避科技创新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边际效率递减困境;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显著空间异质性。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科学处理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的关系,构建高质量对外开放与科技创新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长江经济带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中的两个重要议题。文章对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行分析探讨,研究了二者在实现协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建议。文章认为,数字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共同富裕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理论上讲,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间存在着紧密的协调关联机制,数字经济赋能并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和拓展空间。但在具体实践中,二者的关联存在不匹配不协调问题。文章认为,应从提升社会数字化水平、补齐数字技术短板、缩小区域及城乡间数字差距和调节收入差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等多方面发力,推动实现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赋能地区低碳转型的内在机制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2011-2020年各省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处于持续上升态势,碳排放强度则呈波动下降趋势,且地区差距明显。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地区碳排放强度,促进地区低碳转型。机制检验表明,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经济与地区低碳转型间发挥显著中介作用。同时,数字经济能够推动相邻地区的低碳转型,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弥补了现有文献对数字经济影响地区低碳转型作用机制关注不足的理论缺口,并结合全局莫兰指数、空间计量模型等研究方法剖析数字经济赋能地区低碳转型的空间溢出特征,为地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作为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具有技术性、互联性和倍增性等典型特征,通过创新要素的高效集聚与创新组织的精准匹配,重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通过促进产业变革调整与贸易转型提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形成网络效应,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数字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同维度的相互渗透、相互反馈及协同演化的进程。当前,数字经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在于提高数字创新能力、深化数实融合、增强数字普惠共享及完善数字治理体系。具体需要促进数字创新的加速发展,塑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动能;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基石;营造数字网络的生态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绩效倍增;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提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大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对筑牢生态屏障、缩小经济差距、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关键作用,是实现全国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步骤。然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落后、发展动力疲软等问题限制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数字经济作为具有创新性、进步性和延展性的新型经济形态,将成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其作用主要体现为:助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转换,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的产业结构优化,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的资源利用效率。数字经济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促进完善黄河流域自然资源市场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保障黄河流域协同治理分类发展并举,赋能系统发展;助力黄河流域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促进共同富裕。数字经济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着力点在于:以全域统筹为导向,构建黄河流域数字化协同治理机制;以数字经济为依托,全面推进黄河流域产业现代化变革;以安全稳定为目标,推进黄河流域数字经济规范化发展;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保障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发展良性互动,有助于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利用2011—2019年中国内地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信息产业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普惠金融3个方面构建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考察数字经济对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水平,该结论在以“智慧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等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以人均GDP衡量的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环境规制强度更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低碳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大;就内在机制而言,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主要通过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现阶段我国智能产业转型以及技术进步机制尚未成立;进一步的空间效应分析表明,我国各地区碳排放存在空间依赖性,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有利于降低邻近地区碳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9.
李祺  刘创杰 《当代经济》2023,(3):104-112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金融的融合创新产品,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传导中呈现非线性关系,能有效提高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速度,显著缩小区域内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在政策制定上,需要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在各省份之间的渗透性与融通性,加强省份之间数字普惠金融资本、信息、人才等流动互通,同时完善多元政策监管体制,防止数字普惠金融过度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鹤 《经济问题》2022,(11):12-16
目前,数字经济和语言经济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除自身优势外,二者间的耦合互动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数字经济对语言经济的转型和升级起到促进作用,助力语言产业扩大消费规模、精准匹配供需、提升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语言经济对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支持作用,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据价值化的进程。为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与语言经济的耦合互动发展,最主要的是加快语言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从人才培养、政策保障、平台支持等方面促进数字经济和语言经济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1.
张兆伟 《生产力研究》2023,(1):70-74+95
基于201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邻近、地理等三种矩阵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剖析了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性;从“本地-邻地”视角看,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数字经济通过释放扩散效应、溢出效应、普惠效应,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农业高质量发展应符合我国数字经济的区域发展与布局,充分发挥空间溢出效应;对于不同水平的数字经济地区进行宏观调控,形成以技术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合理化区域研发投入差异,助推区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经济能否成为缩小地区差距的“加速器”备受关注,其中,数字经济能否促进技术收敛尤为关键。基于要素配置视角,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区域技术收敛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1)我国区域内技术创新水平、技术创新质量以及技术创新数量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即随着时间推移,技术创新差距逐渐缩小并最终收敛于稳定状态,在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程度等影响因素时,结论依然保持不变;(2)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推动区域技术收敛,且数字经济推动技术创新数量收敛的速度要快于推动技术创新质量收敛的速度,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以及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等检验后仍具有较好的稳健性;(3)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优化劳动力要素与资本要素的配置促进区域技术收敛。研究结论为高质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数字经济概念和内涵的分析,文章从理论上说明数字经济主要从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和数据要素三个方面促进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使西部地区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同时,结合新发展理念,文章也给出了数字经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即坚持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坚持协调发展,数字经济助力西部地区实现平衡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提升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坚持开放发展,数字经济推动西部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共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西部地区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依靠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突破资源环境双重约束,实现绿色转型升级成为制造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从资源赋能和结构赋能双重视角出发,对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需进一步通过技术进步扩展绿色发展空间;(2)企业内部数字化技术转型能够显著促进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提升;(3)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作为绿色工艺创新的两个维度,在数字化技术转型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4)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能够正向调节数字化技术转型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通过识别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情境因素,可为我国有效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数字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是驱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在企业间仍存在不均衡问题。本文以2011—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代表数字经济发展,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是否存在鸿沟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间存在明显的鸿沟效应;影响机制在于数字经济发展扩大了两类企业间数字化转型的差距,从而导致两者全要素生产率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融资能力较强、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以及组织适应性较强的大企业,数字经济发展对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发挥了更显著的作用。本研究对政府如何更好地发展数字经济,中小企业如何借助数字经济实现数字化转型价值最大化具有积极的政策意义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郭伟  郭童  耿晔强 《经济问题》2023,(11):73-79+129
将数字经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从理论层面分析数字经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并利用2011—2021年我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数字经济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渠道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为我国政府制定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政策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为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机遇。由此本文测度了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和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数字技术对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空间效应、异质性和收敛性。研究结果显示:(1)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各区域特征明显;(2)数字技术不仅推动本地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且对邻近地区流通业的发展也会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且效应具有时滞性;(3)同时,在不同区域、不同政治位势、不同政策强度的省份之间存在异质性;(4)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发散趋势,但数字技术对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作用存在条件收敛性,数字技术的发展将缩小不同区域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距。据此,从加强数字新基建、提高各地区数字技术产业赋能强度、弱化政治位势对要素配置的依赖性、正视数字技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效果的滞后性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新一轮基建投资的重点,对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熵值法测算2013—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基于数字基础设施的“恩格尔效应”和“鲍莫尔效应”,分析其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鲍莫尔成本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显著推动地区产业升级,且对中部地区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在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过程中,“恩格尔效应”和“鲍莫尔效应”仍是主要影响因素;数字基础设施在推动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同时,提升产业总体生产率,从而缓解“鲍莫尔成本病”的影响;数字基础设施通过增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促进产业结构服务化,但对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研究结论可为中国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于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江苏省作为数字经济强省,近年来注重数字经济建设,对信息基础设施加大投资,积极借助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一代通用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以新基建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实现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升级。文章对江苏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提炼出江苏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数字化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十四五”时期,推动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重要增长领域实现基于数字技术的创新驱动转型和大国大市场优势的高质量发展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提炼了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在新发展格局下,揭示了数字技术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技术驱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