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腾腾 《当代旅游》2013,(10):61-61
湿地公园是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是湿地与公园的复合体。湿地公园的旅游设施不仅仅服务于来湿地旅游的游客们,而且还服务于公园内的工作人员以及周围生活的居民。湿地公园的发展较为迅速.但是湿地公园旅游旅游设施建设缺乏一定的科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以“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为核心理念,通过游憩功能体现其公共资源属性,促进全民公益性目标实现,是确保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成效的基本要求。为寻求实现国家公园功能的路径,本文基于问卷调查,考察游客对武夷山国家公园功能的认知、对游憩服务的期待以及参与国家公园保护的态度。研究表明,游客看重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游憩和环境教育等功能,但在空间认知上割裂了保护和利用在国家公园内的统一性;游客关注国家公园在游憩机会上的多样化和创新性,关注点受到年龄、职业、收入、教育程度等人口统计学因素影响;游客的生态保护参与意愿普遍较强,但对保护对象并无具体认知。因此,国家公园游憩功能的发展需要从前端导入国家公园概念、功能和管理目标等公益性的基础理念,既需要根据游客多样性需求完善服务,也需要引导游客了解公园区域定位和内部功能分区。研究指出,国家公园需要在增强游客对其功能公益性理解的基础上,探索自然保护地旅游发展的新范式,从而改善游憩体验,促进游客更好地参与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国土空间保护利用、美丽中国等重点生态文明工程建设的重要载体。本文对生态旅游发展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迈向可持续发展目标下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研究认为:生态旅游对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实现具有多维促进作用,大众生态旅游在现代化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和生态文明的中国话语体系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当代中国生态旅游发展具有与以往国外后工业化时期生态旅游完全不同的时代特点,外部环境和关联要素正在不断促使生态旅游发展寻求新的发展路径。自然生态、地域功能、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共同勾画出当代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图景,未来研究需要建立以资源环境容量为底线、以生态游憩机会图谱和时空匹配为规律、以空间治理和现代化管控为提升、以强约束低损耗的政策和技术标准为配套的四位一体发展体系,从而为中国实现生态环境严格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多元目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州市西津国家湿地公园具有湿地保育、湿地修复、科研监测、宣教科普、生态观光等多种功能。文章以西津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西津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以期遏制西津湿地生态环境退化趋势,改善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西津湿地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地发展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徐红罡 《旅游学刊》2006,21(8):75-80
这篇文章运用生态-经济的理论,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将生态旅游的一些零散论述加以系统化,并通过建立生态旅游的结构模型,探讨生态旅游发展中生态、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结构和行为关系.生态旅游发展的模型涉及了物质资源、文化资源、基础设施、工作市场、游客和财务促销等6个部分,模型的模拟功能有助于理解旅游发展的复杂结构.模型得到验证后,可以成为评价旅游发展政策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承德发展生态旅游,充分利用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保护与开发并重,既能解决广大农村人口的民生福利问题,又能促进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本文论述了新常态下承德市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新常态下承德发展生态旅游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区人文建筑动态阈值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全华 《旅游学刊》2002,17(6):54-56
通过实地监测并全面分析生态旅游区张家界环境演变趋势,表明用面积计算法、线路计算法、卡口法、自然净化量测公式等目前常用的旅游区容量计算方法,难以准确计算生态旅游区人文建筑动态阈值。本文提出了基于环境脆弱因子的游客住宿设施阈值计量模型,并在典型的生态旅游区张家界进行了验证。实证研究表明,住宿设施阈值计量模型是生态旅游区建筑规模调控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
李清 《当代旅游》2022,(8):28-29+41+114
改革开放至今,国内旅游业也取得了巨大发展,伴随而来的是资源消耗总量的上升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出发,能够从根源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问题,遏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并加以逆转。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回顾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并总结旅游风景区景观资源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北京共识”)  为了响应联合国关于确定 2 0 0 2年为“国际生态旅游年”的决定 ,我们会聚北京 ,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 0 0 2·中国生态旅游论坛” ,就世界和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多方对话和深入讨论 ,对生态旅游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尽管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在我国部分地区业已得到不同程度的遏止 ,但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经过 2 0多年的努力 ,我国旅游业有了长足发展 ,与此同时 ,旅游发展的各种影响也在日益显现。实践证明 ,旅游…  相似文献   

10.
北海涠洲岛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岑博雄 《旅游学刊》2003,18(2):69-72
本文以人们十分关注的涸洲岛为例,从资源优势、市场定位、产品定型、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开发原则、开发措施等方面,对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经济仍欠发达的海岛的旅游开发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提出了旅游生态岛的概念和开发性保护的指导思想及发展模式,形成了较完整的海岛生态旅游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1.
生态旅游情境下,解说是实现环境教育的重要媒介。解说的拟人化设计使解说内容以更具亲和力的方式展现出来,可给游客带来更好的环境教育效果。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网络问卷的情景实验法,以解说方式是否拟人化、游客认知风格差异的双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探究解说方式的拟人化对游客环境教育效果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解说方式在视觉与听觉上的拟人化,对于游客的环境教育效果均有显著影响;(2)游客认知风格在拟人化解说与游客环境教育效果中的调节作用,在视觉层面上得到了显著表现,听觉层面则无显著差异。本文探究了解说方式拟人化与游客认知风格的交互作用对游客环境教育效果的影响,补充了环境教育研究中仅关注解说内容而忽视其展示方式的不足,同时考虑了不同特征游客的多样化、个性化的解说需求,为完善生态旅游解说设计、提升旅游的环境教育效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桂华 《旅游学刊》2003,18(4):76-79
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将民族生态旅游接待村构建为一个景观生态系统,从系统中的游客、村民和村寨三个方面来审视,发现生态旅游接待村具有不同的多维价值:予游客具有“真品”旅游价值;予村民具有脱贫的经济价值;予村寨具有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和生态价值。三个价值的同时实现是民族村寨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霞给藏族家庭接待村的实际案例也证实了这一认识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国家公园科学保护与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公园体制建设面临的重大实践需求和重要科学议题。在阐释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围绕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生态旅游、特许经营、保护模式、解说系统、生态产业、社区参与、管理体制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思考与跨学科对话。分析认为:(1)科研支撑是国家公园科学保护与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石;(2)生态旅游是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其必要条件是要素支撑体系、特许经营制度和关键政策突破;(3)特许权和特许经营制度是保护机制,从旅游特许经营走向社区特许经营、生物科技特许经营、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区域联合特许经营等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4)社区参与是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渠道拓展、能力提升、共建共享是提升社区参与质量的重要方式;(5)文化服务是国家公园多元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科学的解说系统、建设实体平台和虚拟平台,有利于促进文化服务的供给及其社会文化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是一种环境友好的、负责任的旅游形式,是指人们前往相对偏远的自然区域进行游览,目的是欣赏和享受自然风景(包括野生动植物)以及当地文化,并促进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生态旅游具有较小的环境影响,并对当地居民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近年来,生态旅游逐渐成为很多地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1999年,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推出“中国,99生态环境游”;国家旅游局将2009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2011年制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推动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理念在促进自然保护地生态资源科学保护与利用、协调自然保护地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新保护地体系建设背景下自然保护地利用方式亦亟待优化创新。本文以中国知网1996年以来国内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数据基础,借助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功能和系统综述方法,对筛选出的546篇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归纳出阶段特征、研究热点和主要内容,从内涵及原则、规划设计、功能分区、经营管理、社区参与5个视角对国内生态旅游理念下的自然保护地利用模式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从研究尺度、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对国内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深化国内相关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李燕琴 《旅游学刊》2006,21(11):75-80
国外很早就开始对生态旅游者的研究予以关注,而国内相关的实证研究较缺乏.伴随生态旅游在我国的日益普及,介绍国外相关研究结论,对比国内外生态旅游者的行为与态度特征差异,将有助于探索适合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道路与模式.以北京市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在明确区分生态旅游者和一般游客的基础上,从人口统计、动机、环境态度等方面探讨了中外生态旅游者的特征差异,并针对性地提出若干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谢军 《西部旅游》2022,(20):22-24
海洋牧场指的是借助规模化的渔业设施,将人工放流的海洋生物聚集在一起,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形成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实现对海洋资源的海上放养。海洋牧场是一种生态化的渔业发展形式,其不仅具有生态修复功能,同时能够带动休闲渔业的稳定发展,打造出生态旅游新业态,满足当代游客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文章结合休闲渔业旅游发展中海洋牧场的重要作用,探究海洋牧场背景下休闲渔业旅游发展新模式,提出海洋牧场休闲渔业旅游发展对策,以期实现休闲渔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古村落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观赏,其旅游开发的价值也逐渐增大。但是开发古村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对后沟古村的开发价值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开发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古村落;在开发过程中要预先规划,还要边开发边保护;重视文化生态的保护,科学地开发古村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繁荣,森林生态旅游也初具规模。在森林生态旅游方面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显露出很多的经济和生态问题亟待解决。为了落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森林生态旅游发展作出探讨,讨论目前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弊病以及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李敏 《旅游学刊》2002,17(5):62-65
本文通过实例研究,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的理论方法,认为通过对重要景观的识别、控制、屏蔽和恢复设计,可以在增加生物栖息地稳定性以及保护物种扩张需求的空间的前提下,实现旅游活动空间的合理布局,达到自然景观的生态功能和利用方向从整体到细部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